3月12日,主营业务为围绕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提供行业解决方案与服务、IT咨询、IT产品增值服务等一体化IT服务的小盘科技股“太极股份”即将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这家公司让人感兴趣的方面很多,比如笔者的微博中曾经提到过的“重名现象”——此公司与已经上市的太极集团和太极实业名字太过相似,但三者其实毫无关联:太极股份来自北京,属于软件服务业,太极集团则是以“急支糖浆”出名的重庆大型药企,太极实业是无锡的化纤上市公司。这样一来,三家“风马牛不相及”的“孪生兄弟”很容易把投资者绕得头晕眼花。有投资者戏称,这三个“太极”可千万不要有两家同时被ST,要不然都抢着叫ST太极或是*ST太极吗?那简直是要乱套了。
除了这个,太极股份还有一个让人关注的焦点,不过这个事情就不那么好玩了:其发起设立时有10位股东,而到了IPO前则扩大为113名股东,除了大股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十五所)外,另112名全部为自然人股东。原先的公司法人股东“全部消失”了。究竟是如何产生这样蹊跷的裂变情况的?也许我们并不会很感兴趣,但发审委却对此相当疑惑,这其中的股权转让是否牵扯到利益输送,转让或是流失?为何“一夜之间”公司持股全部流入个人之手?
根据相关资料的记载,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个全过程:回溯2002年,太极股份由十五所发起设立,另有9名发起人。其中十五所持有62.05%股份,为股份性质国有法人股,精华德创投资公司、龙开创兴分别持有1800万股、200万股,分别占总股本的24.39%、2.71%,股份性质为法人股,刘淮松、刘爱民、刘雪明等7人持有90万到150万不等的股份,他们是太极股份的员工。从2006年起,太极股份发生了多次股权转让,2006年7月精华德创将1800万股无偿转让给咸阳步长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咸阳步长)。在太极股份的法律意见书中,律师重点解释了2007年至2008年太极股份的股权演变,这也是证监会最感兴趣的部分。2007年7月10日,咸阳步长将1800万股太极股份以1.2元每股的价格转让给21位自然人。本次股份转让,受让方中的汪新为步长医药的员工,王秀珍和赵晓玲为步长医药控股股东赵涛的亲属,三人受让了1400万股。然而,其余18位受让方是太极股份的员工,与咸阳步长之间并不存在关联关系,其中的王亚峰担任太极股份的董事及财务总监、冯国宽担任太极股份的副总裁。截至2006年底,太极股份的每股净资产为1.37元,咸阳步长以1.2元每股价格向三位关联人转让太极股份尚且情有可原,解释不通的一幕是,咸阳步长还将400万股低价转让给了18位自然人,他们并不是咸阳步长的关联人。
蓝鹏律师事务所的一位律师分析说:“要问咸阳步长为何让利给太极股份的员工,先要知道十五所发起设立太极股份时,精华德创为什么能够参与进来,并成为发起人之一。一报还一报,总是有原因的”。2007年12月,太极股份的7位个人股东将持有的公司共计1130万股股份转让给了98位自然人,其中96位新股东都是太极股份的员工,转让的价格为1.2元每股。2008年,太极股份发生了两次股权转让,股权进一步稀释,股东人数增加到114人,大部分为太极股份的员工。一位分析人士称,在太极股份的股本演变中,100多位员工绕开了十五所持有的股权,从其他发起人手里获得股权,因为国有法人股纹丝不动,也就避开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
很显然,精华德创->咸阳步长再到太极股份,这其中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关系链条”,最终的结果是精华德创手头的法人股交给了有关联的步长医药与太极股份的员工,而龙开创兴则是将持股权转给了自己的控股股东何丹,原有的发起人刘爱民和刘雪明由于是大股东十五所的任职人员,最终抛到一股不剩。也就是说,所有的权益其实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太极股份正如同打了一个太极的“云手”一般,转了一圈还是把股揣在了自己兜里!这就神奇了,为何不要公司控股,却偏偏要将股权“打散”交到自然人手里呢?
原因其实可以在招股书中找到答案:控股股东十五所承诺,自本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其已直接和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该部分股份。公司112名自然人股东也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该部分股份。看到这36和12个月的差距了么?蓝鹏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称,这就是法人股东将股份转让给自然人股东的好处之一,太极股份上市后,自然人一年之后就可以套现,而法人股东需要等待3年。很难想象一家上市公司把股票分发给员工或者相关人士,就是为了让他们快点减持套现的,如果自己的员工都对企业发展没有太多信心(也许是获利太多了吧!不到三年时间股份价格从原始股算起,已经翻了20倍)的话,那凭什么指望投资者能够放心持股?
同时我们还能注意到,在2010年以前,个人大小非减持上市公司股票,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咸阳步长和龙开创兴在当时将股份转移到关联人手里,实际上避开了企业所得税,这和紫金矿业的避税事件如出一辙。不过的是2010年起新政策已经规定,个人大小非套现必须缴纳20%的所得税,但分析人士说,以自然人股东的方式从上市公司套现,仍然有25%的避税空间。如此钻政策的空子只为少交一点税,太极股份的太极拳,打的实在是有些“精妙”。
据图锐所知,太极股份在一体化IT服务业的名气很大,也算是行业龙头,在同期发行的三只个股里,确实数其最被分析师以及股民们所看好。但出了这样一个“股东门”之后,不知您对太极股份的看法会不会如同它的股东人数一样,发生“裂变”?很难说太极股份这么做到底触犯了哪条法则,而且其巧妙就巧妙在只在法人股上做文章,摆脱了去动国有资产的嫌疑,但在股东十变百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双双为了“利益”而摊开的手,瞪圆的眼。笔者很希望太极股份能够在上市后有一个好的表现,成为长期投资的标的,不过笔者更希望的是太极股份能够对此事做出进一步的澄清和说明,至少要表明员工和高管对未来公司发展的信心,如果此事再去“打太极”含糊应对不了了之的话,那公司形象就未免大打折扣了,尤其是沾染到孪生兄弟太极集团或者太极实业的话,那无辜的人家可不答应哩。
新浪微博火热召集伙伴中,点击这里注册成为我的“围脖伙伴”,加入围脖一族!
我的新浪围脖:http://t.sina.com.cn/turuiwang
盘股开天小栏
请点此进入专栏
(仅为切题,兼则交流,姑妄听之,切莫盲从)
实盘+热点(请点击查看):区间震荡关注这颗高送转明星(0311),三阳后两种选择一种应对(0310),资金对这一板块依然关照很深(0309),平稳格局中把握下周机会(0308),大跌后关注两类稳稳当当品种(0305),短线行情面临两点担忧(0304),线下调整成埋伏良机(0303),两会行情应重点关注谁?(0302),突破阻力还看这些个股(030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