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缩量震荡 反弹还得从长计议

(2009-09-01 15:24:11)
标签:

图锐

缩量

缺口

石化

历史走势

财经

分类: 就市论市

    在单日暴跌之后,9月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深股指出现了反弹,这个反弹比08年6月11日要强,但比08年1月23日要弱,比处于同一下跌段的今年8月18日也要弱,蓝筹股的反弹成为盘中“拉指数”的主要力量,而游资出逃的旅游,军工股则扮演了空军司令的角色。大部分八股今天实际上仍处于下跌状态,这从黄线的低迷和中小板指数继续下跌可以看出端倪。虽然在午后短时间内,由权重带领盘中一度出现了可观的涨幅,但这种涨幅随后马上被获利出逃的资金给“吞没”,最终沪深股指还是以弱势的小阳线收尾。

    缩量,半补缺口,“二”带“八”冲,这些中午已经描述过的事实突显了目前反弹的状态:缩量证明目前多空双方都没有再贸然出动,空方在疯狂下跌后暂时休息很正常,但是多方此时也完全处于谨慎状态,几波反弹后便无心去抵抗跌势。半补缺口,说明缺口此处的“博弈”价值犹存,围绕着这里大做文章既不费弹药,又可以缠住指数吸引眼球,何乐而不为?二带八冲则说明这个市场的反弹本质上是一个“超跌”性质的反弹,因为目前除了超跌先行反弹的权重股之外,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热点,因此转势还谈不上。

    大凡杀跌之后,一日的暂时企稳问题不大,但随后的走势却显得尤为关键。比如在08年初,也出现了1.21-1.22先大跌(类比于8.20之前的下跌)随后短暂的平台企稳再次大跌(类比于8.31)的情况,但是在这之后,反弹却并没有马上展开,而是在1月29日的缩量反弹后先连跌三天“倒逼”出了基金重新开闸的政策再出现强势上涨(3月以后是宏观面出了更大的问题,属于另外的情况了)。再来看08年6月的下跌,这一次更弱,在6月11日短暂整理后又下跌了7%(注意接近一根大阴线的跌幅)才出现了爆发式的反弹,而08年8月18日(也是星期一)下跌后,19日震荡整理却马上产生了井喷的反弹,随后股指却连绵下跌直到更大的利好出现。通过比对历史走势可以发现,暴跌后马上走出暴涨反弹的,反而是后市的不利信号,在低位整理阴跌之后产生的反弹却往往是有效的。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刚刚下跌后的股指“元气大伤”,如果突然好了跟个没事人似的,那么多半是回光返照,后面往往更加不妙。现在既然是弱势,倒不如在此进行盘桓整理等待消息面或者资金面的进一步明朗再“从长计议”,对比几个盘面重要特征我们可以发现:

    1.中午时列举了中国石化“跌停”后的几次历史走势,可以知道目前再出现昨天那样的压倒式下跌几率微乎其微,所以大方向上不必要太过恐慌。
    2.银行股今天走出了久违的一根板块集体中(甚至大)阳线,形态上类似今年4月28日,但中线趋势一个向下,一个向上,不可同日而语,关注形态最好的深发展是否完全止跌。
    3.在“集体缩量”下万科这个具有超级风向标意义的权重股却放量“阳并阴”,这是一个积极信号,地产股的超跌反弹有利于后市企稳。
    4.好不容易“打压”下去的新股热炒遭遇“光大发行价”和“中国建筑底层价值”两道屏障的抵抗,结果没想到更活跃的四川成渝刷到涨停,看来新股真是一道超级难题。

    那么石化,银行,万科,新股这四个看点在明日的表现将基本决定大盘的强弱与红绿,对于追求确定性收益的股友来说,蓝筹股的真正企稳“止跌”(这种止跌必须带有坚决性和板块引领性质)是大盘脱困的一个关键。虽然从月线分析,九月将很可能是一个止跌反抽收阳的月份,但反弹还得“从长计议”。

 

盘股开天小栏

 (仅为切题,兼则交流,姑妄听之,切莫盲从)

热点追踪(请注意时效):这几个板块明日尤为重要(0902),哀鸿遍野下谁能屹立不倒(0901),下周一热点板块已水落石出(0828收盘),一个几乎无风险套利的品种(0828),连阳后可能出现加速的板块(0827),隐藏在献礼股后的强势品种(0826),哪些个股能为国庆献礼(0825)

实盘心得(请点击查看):20090901(NEW!)20090831200908282009082720090826200908252009082420090821200908202009081920090818200908172009081420090813200908122009081120090810200908072009080620090805200908042009080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