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狂想曲》是乔治·格什温在1924年创作的世界著名交响乐之一,格什温也凭此作品脐身世界优秀的作曲家行列。然而,在《蓝色狂想曲》出炉的背后,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轶事。一天,美国最著名的斯坎德爵士乐团的指挥请作家乔治·格什温写一部“庄严的作品”,但格什温称自己对交响乐“一窍不通”,因而拒不从命,这位指挥无意中想出一条妙计,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说三天以后音乐厅将上演格什温的交响乐新作,格什温听了这则广告后哭笑不得,只好硬着头皮埋头苦干,一个星期后,交响曲《蓝色狂想曲》问世,而首场演出,出人意料地大获成功,此曲奠定了格什温的音乐家生涯。也就是说,蓝色狂想曲是在仓促之下,完成的“巨作”。
这听起来似乎很不可思议,因为如果把我们放在格什温的位置,别说蓝色狂想曲了,就是蓝色妄想曲也作不出。这就说明,蓝色狂想曲成功的真正因素是格什温的音乐创作天才,而指挥的“敦促”甚至“诡计”只是用外界因素激发出这种内在的力量而已。创作能力是内因,外在催促是外因,这点必须要承认。内因是主,外因是辅,这点也必须承认。那么好,套用在股市里,周三开始的剧震真的是因为中国建筑的IPO吗?真的是因为怀疑信贷可能出现紧缩政策吗?不是,真正的内因是涨多了,出现了大量的获利筹码而没有一次象样的调整,中建IPO,信贷政策的疑似信号只是把这种内因释放出来的“催化剂”而已。否则中国建筑也不会在上市后第二天还出现大涨,央行也不会“6日3澄清”了。在大幅下跌,甚至是放量下跌(很简单,不放量怎么换筹码?)以后,调整的需求就不那么强劲了,即使是再出现“疑似信号”我想也无用了。
简单的把行情分成“7.29前”和“7.29后”,可以发现7.29前是盘升格局,而一根长阴将此格局打破。后续的走势只有两天,昨天于理应该反弹,于情却出现分歧和谨慎,于是走出了并不痛快的反弹行情,今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再次上涨的话就很可能重新确立强势,甚至属于笔者所说的“上策”,即比“07.4.19”后行情稍弱,但仍能如“07.9.11”那样通过阳线堆积收复失地。结果在欧美股指的重新上扬之下,沪深股指出现了高开高走的局面,属于大跌反弹形态中的“最佳状态”。
观察一下纳指,自7月22日以来或涨或跌,始终能收出阳K线,这就已经表现美股在日线突破,月线“头肩底”的支持下,形成了一股强势力量,人们久未苏醒的投资欲望终于被唤醒。果然,在周四通用电气被高盛调高评级,摩托罗拉和固特异财报好于预期,失业救济人数意外下降等多重消息的刺激下,美股终于又再上一台阶,好玩的是过分高开的纳斯达克指数却遗憾地收出了阴线。要知道,通用电气曾经带来“通用问题”(参见笔者2008年博文《当“通用问题”发生了后》)摩托罗拉也曾经苦陷泥潭(参见笔者博文《戴尔向左摩托罗拉向右》),如今这些个股转危为安,人们对经济复苏的预期当然提高了不少。
世界经济复苏迹象正更加明显,中国当然也不甘落后,早盘强势的高开后并没有出现“低走”,而是强悍地维持在一个区间摆动,尾盘甚至还翘头向上。这其实也不难理解,业绩本源会随着经济复苏而提高,这是“本源”,是“内因”,技术面上大盘刚刚经历了调整,各种指标不超买,资金有一定的信心,这也属于“内因”。在两重内因的帮助下,股指奏响了蓝色狂想曲,哦不,红色狂想曲,再次出现涨多跌少的局面不让人意外。不过今天的普涨虽然让笔者调高了对大跌后看法的预期(箱体思想慢慢被“趋势不变”思想所打败),但仍然没有改变“普涨后个股分化”的观点,在普涨后,我们应该紧盯强势个股,而不应该被普涨本身所迷惑。
盘股开天小栏
(仅为切题,兼则交流,姑妄听之,切莫盲从)
板块追踪(请注意时效):这些股异动值得关注(0731)(代表股目前上涨7%),寻找抵抗杀跌的强者(0730)
近期第一牛股即出自此概念(0729),看似矛盾实则现交易机会的板块(0728)
实盘心得(请点击查看):20090730(仓内个股今天出现涨停),20090729,20090728,2009072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