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逐利背后是谁的胜利?》一文中,笔者阐述了在当时蓝筹行情中,谁是幕后的“主导者”。分析到最后,太保的“赴港上市”和石油的“油价调高”成为最重要的两个导火索,没得说,在3000点向上冲关之时,这两只个股都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下午的博文本来想说明两件事对目前行情的影响,第一是真正的大盘IPO重启临近——中国建筑IPO材料封卷,第二是纽约油价连续六个交易日下跌,原油期货逼近60美元关口,巧合的是,这两件事正好和两大龙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试分别分析如下:
先来看看IPO重启——无疑问,桂林三金,万马电缆,家润多乃至四川成渝都是开胃小菜,真正的大菜中国建筑自从去年获批至今已经过去一年有余,还在苦苦等待。虽然皮海洲先生认为IPO重启犹如潘多拉之盒重新打开,从圈钱到大小限等一干罪名接踵而来,但他也认为“毕竟融资功能是股市最基本的功能,又何况在中国股市里融资功能高于一切,更何况目前等待发股上市的企业早就排起了长龙,所以,A股市场不可能长期停止IPO,IPO重启是一种必然。”确实,大型公司的IPO对市场可能是一种考验(目前的市场,想必“随便通过这种考验”吧),可是对亟需圈钱,哦不融资的公司来说可是盼星星盼月亮了。上次已经说过,虽然中国太保是保险“三剑客”之一,A股中的珍品,但不管如何,其规模不如人寿,全面不如平安,只能算是三剑客中的小弟弟。可为什么这个小弟最近却屡有赶超大哥的走势呢?原因当然还是“借助市场稳定,要IPO”了,这个在上次的博文中已经详细说明。本来在这样一次以“二”为主的调整中,笔者还在担心中国太保的上涨之路会暂时受到冲击,但看了这两天的走势后,才知道这样的担心根本是杞人忧天!昨天除去券商股,金融股几乎全线尽墨,但就是这个太保,在下午的反弹中竭力上冲,做了红盘的“独苗”。今天早盘,在银行犹豫,地产反复,股指震荡的时候,又是太保竭竿而起,率领保险大哥们率先对“调整”说不,最终太保接近冲至涨停收盘,上证指数也在其带领下再次大涨,甚至尾盘白线有追赶黄线的态势。没办法,谁要太保现在还是一只“破发股”呢?这样一来,相信太保上涨的目的就更加众人皆知了——至少先回到30块,不能比中国石油晚回发行价啊。
接下来说说另一只“破发股“中石油和油价下跌的问题。最近几天美股跌的有点惨,油价跌得更惨,这和一个数据有关,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周库存报告显示,上周原油库存的环比降幅低于预期,而汽油和柴油等重要石油产品的环比增量超过预期,所有石油产品的库存已连续第15周上涨,库存总量创下11年以来新高。这间接的证明了石油需求增量有限,同时经济增长的观点再度遭到质疑。薛汉波先生就认为:国际油价下滑与近期的股市调整有关,他在文章中写道:“为什么石油价格下跌会阻碍中国资本市场的上扬呢?因为,目前中国的股市并不是业绩推动型,股市的大幅度上涨的动力并不是来源于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业绩的提升,而是来源于资本流动性的推动和对未来通货膨胀预期的炒作,此时的石油价格的下跌可能意味着美元走强和通货膨胀预期的减弱,因此对股市肯定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且不论观点是否全部正确,但油价下跌通过美股传导至A股进而形成压力,这点笔者深以为然。中国石油从7日开始下跌,并且带动大盘向下调整,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还真有一些直接的必然联系。只不过在强大多方主旋律的控制下,在“伟大成品油价格不挂钩”政策下,原油价格下跌似乎也得一分为二的看待哩。比如中国石油的兄弟中国石化,就大享油价下跌所带来的美好成果,今天大涨3.53%,并且几乎全天红盘,又是大盘转好的一大功臣。
除了保险和石油两大龙头之外,市场还有不少热门的板块,自然我们也可能找到与它们相对应的消息。比如食品饮料既有提价预期,又有龙头五粮液解决关联交易问题,许多个股预增的利好,汽车板块首先受益油价下跌,再则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国内乘用车销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达到58%,连续4个月创出历史新高。比美国汽车市场多出100多万辆,成为全球最大车市。长安汽车更是产销量连续第4个月创造历史记录。如此多的利好汹涌而至,再加上一些之前数据的披露(如6月新增贷款超1.5万亿等),今天的市场上涨实在不出意外。可以继续推断的是,宏观层面上的一举一动都将在近期尤为明显的通过“二”股继续传导到股市中来,仔细解读消息,把握个中脉络,则是我们需要做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