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这么长时间的强弱,到底它的“定量”对比有多么强烈?今早即又是一例,虽然道指在昨天“勉强”翻红,但是仍掩盖不了短炒的痕迹,今天美股期货开盘即掉头猛跌,带动亚太股市再度重挫。恒生指数普跌5%以上,日韩指数的跌幅则又达到了6%和8%以上,在这种情况下,沪深股指仅仅是在前低处徘徊,再来算算本周跌幅(假设截止到目前收盘),恒生指数已经达到10%,韩指数更达到20%,而上证综指仅跌1%,周线还有抵抗下跌的味道。一次的抵抗下跌我们当然可以认为是“做秀”,但是抵抗下跌的目的自然是以获利为根本,在总显强势的背后实际上仍然是资金勇于获利,敢于买入了。
资金一改前期做空大优势的局面,而是多空渐入均衡,一个原因就是偏股型基金的仓位已经逼近极限,统计数据显示,全部可比基金的平均仓位为67.71%,已经低于上一轮熊市股指最低时的基金仓位。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近期机构资金进出不会再有大幅净流出的迹象(除非再次出现全部涨停)。虽然目前中国企业的寒冬才刚刚开始,但是买入的思维却不一定要建立在寒冬之后才实践,再加上产业资本的减持信号日趋减弱,增持信号却逐渐加强,所以近期空头总是很难以在全面的板块上杀出重手。昨天的权重股,并且几乎是80%的权重股领跌,按照以往应该够厉害了吧?应该“兵败如山倒”才对。但是下午的表现却又证明了下档的支撑性(我不想谈所谓什么双底的支撑,只从客观来说,能够刺激出大量买盘的就是支撑),证明了低开后资金的踊跃。
对比周边动辄10%,20%的周跌幅和A股1,2%的周跌幅,不少人担心补跌。实际上A股并不是没有补跌过,比如那几次的“全球共涨A股独跌”,这恰恰证明了A股在蹈着自己的节拍,它人的影响固然有,但是无法影响资金的根本判断,并且恰恰是几次全球的反弹给了A股短线资金的出逃机会。所以我们说,提防补跌的思维必须要预留,但是神经并没必要绷得太紧,因为前期的强势多少已经给了我们底气。就拿今天来说,虽然银行股继续充当炮灰,地产股的“时间效应”(参看昨天中午博文)也开始体现,但是空方的龙头到底是什么?由于跌幅4%以上的个股仅有不到40家,所以我们并看不出什么。自然,多头能力也不强盛,药业,水泥板块并不能带领大盘快速拔高,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周边狂跌”这个事实。结合起来看,至少可以说明“延续强势的关键”依然还在。
短线思维应该多看看“下降通道的牢固性”,重点关注的是,在午盘收市时的放量下行是否会带来如周三那样的不利影响(A股总是很有趣,喜欢在午盘收市前做文章),如果这样的放量下行持续并且刺破从9月25日以来的下降通道,则证明空头引领的补跌可能开始,在此时就要做好离场的准备。如果这样的放量下行依然在此通道内,那么多空的稳定依然没有改变(这个下降通道以缓跌化解急跌,并不是弱势的缘由),在通道内依然可“看大盘抓个股”。如果这样的下跌还有钝化的迹象,自然是最好的结果,可以看做了筑底的信号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