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秋月圆的假日注定不会平常,尤其是雷曼兄弟这家百年老店宣布破产后,让人觉得外国的月亮不仅不比我们更圆,反而还残缺一点。在美股7年来最大崩溃,全球主要的金融市场陷入流动性恐慌之时,央行大笔一挥,宣布“泄洪”,存款准备金和贷款利率同时下调,政策的背后仿佛在说:“知道我收紧的意义了吧?不紧缩哪来的今天的‘储备粮’啊!”关于此次政策的一些特殊性,比如存贷款利率调整的区别,大型和中小型银行存款准备金调整的区别,都有许多专家已经讨论过了。然而面对世界金融大动荡和政策大手笔,证券市场体现出的东西却耐人寻味。
简单的说,此次降低中小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又以“短贷多调,长贷少调”的方式调整了贷款利率,实际上是央行应对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实现“一保一控”的一个具体措施。这样的双管齐下政策,最获益的是那些资金链濒临断裂的地产企业或者融资难的中小型企业,对中小型银行则构成利空。在全球经济景气度严重下滑的同时,中国为了确保经济的平稳增长(事实上以官方的口吻,8月的金融体系确实是“平稳运行”,除了证券市场),必然会采取措施鼓励企业的发展。这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一种在“劣势”环境下的“次优”结果(因为无法最优),也有某些人士以“次优”来继续看空这个市场,可次优虽然可能只有80分,但毕竟也是目前阶段所可以取得的最好结果啊?何况我们的证券市场已经跌去了这么多,此时确保经济增长,不正迎合“解决悲观预期”的问题吗?关键点还是在于,悲观人士对“次优”两个字看到的是“次”,它是最好中的最坏,乐观人士看到的是“优”,它是最坏中的最好,而目前市场的悲观人士远多罢了。
看看市场给出的解读吧,伴随着全球股指的破位下行,让人期待的所谓“地产股全线涨停”并没有出现,倒是出现了银行保险股几乎全线跌停的局面。前期被机构一直净买的中国平安双底未能做成,反而一下子又创了新低,银行股也大多如此。而被利好熏陶着的地产股表现只能说是略强,仅有两家公司封在涨停上。这种局面在解答了“为何机构在9月狂卖银行股”的疑惑的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一则消息哪怕在大,分成利好利空两面,最终如何由市场演绎却一定是由“市场的性质”决定的。比如现在就是最普通不过的“空方占绝对主导的行情”,即使利好利空各占半,甚至还偏向多方,但跌的一定会比涨的更烈。实际上,笔者不认为这样的政策就能“一下子打垮”高速成长中的银行企业(别忘了当年增加信贷额度时,银行股怎么畏手畏脚?只是因为空方市场有一股与大小非有关的向下的恒力,涨一定少且慢,跌一定多且快),也只能说给了需要融资的企业一个较宽松的环境,实际上如何去完善企业的发展还是要靠企业的素质。但是就是这种细微的变化,带来的只是银行股又下一台阶,地产股略微减低了下跌的脚步,所以周末所说的王牌依旧未变,只是空方跟着消息走“按方抓药”而已。
回头看看银行股在N连阴前的一根大阳(浦发银行已经几连阴了?谁算算?),正是8.20大涨,那日的大涨现在看起来,居然含义如此之多。目前股指又来到敏感点位,恰逢沪指以及沪深300指数2000点时激斗政策,到底是巧合还是别有用意?不得而知,早盘量能明显放大,几乎是上一日的两倍,显示多空双方一是因为政策,二是因为特殊点位均派出重兵进行争夺。在此位置的争夺既然以量能的放大以及低开盘升为开始,就注定后面不会平凡,若多方胜出,则很有可能以2000点为平台进行整固随后等待明朗政策继续发动反攻,不过这种可能性目前较小,若空方胜出,则一个加速下跌又将产生(上次是上调准备金和美股大跌,这次是下调和美股大跌,让人唏嘘不已),许多个股在短暂放量后又将继续回到缩量探底的老样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