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是在波动中产生的,虽然在《股指的轮回是心态的轮回》中,笔者已经提到了心态由高潮到低谷的嬗变会对市场带来残酷的影响。而三连阴后的市场的确似乎又走到了信心的冰点,这种持股信心的极大缺失的来由似乎有点好笑:它仅仅是因为“没有突破”成功,或者说仅仅是因为维稳的“精神食粮”放的太多了,让人有了一种审“美”疲劳,最终当然是腻烦,甚至逆反式的拒绝。何以见得?在28日净买入前20位全为基金的情况下(单从这一点看,指责基金的意义已经不大了),指数仍然上攻乏力后下跌,后续基金买入力量明显不足,于是在后几日游资疯狂卖出的情况下,A股又一次走出特立独行的场面,将廉价的筹码再次暴露出来。单从这一点上,有关部门的确应该对“维稳”的方法进行改进和反思,不要把这个词最终变成庸俗化的流行语。
之所以说要对“维稳”进行改进而不是改变,是因为其实政策在频吹暖风的同时也真的在进行实质性的动作。不说别的,单说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从“两防”变为“一保一控”,加强对出口型企业的扶持就已经让人振奋了(否则周一基金没必要当冤大头),不要忘记,去年不正是因为将“稳健”的经济政策改为“从紧”从而将狂牛摁住了吗?今年下半年其实还是紧缩,但这种经济上的微调或者说小调也至少能激发起部分资金坚定预期了。再来看看大小非,一向对大小非非常重视的笔者在中午也说过8月的“大小非”其实并不可怕,李荣融主任的表态其实很明显地给了大家一颗“定心丸”,拿这个当忧虑,实在有点说不过去。最后,今天中午相关政策已经制定了部分纺织企业出口的税改计划,退税率由11%增加到13%,这已经是实质性政策在发布作用了,不领情的只有A股市场的参与者们。
在下午短暂企稳后,14:15分开始的下跌又摧毁了多方的领地,今天中午已经说过:“背道而驰的市场不是常态,而是病态”,经历了一个下午,很明显病态依然没有好转。这种病态一方面来源于上述的对维稳态度的误读,二方面则是中国股市的痼疾之一——资金的利益永远是对立的,达不到“人和”,在7月初的上升行情中,游资嗅到了维稳的气息,先行发动进攻,然而机构的卖出使得第一次行情力度没能越过3000点,即在2952点时游资的钓鱼线下结束了。目前机构反空为多,尤其是QFII和基金的合力做多是近期罕见的,此时部分游资以及部分前期抄底的QFII又开始疯狂卖出,目的当然是看到基金演砸的“好戏”。游资,私募,公募基金的“冤冤相报”何时了?我想只能是等资产价格有了足够的吸引力,或者是逼迫政策出手时才能达到和谐,而只要这几方资金共同买入,大盘则无一例外的走出向好的行情(不一定是大阳,比如3月28日到4月8日的短命行情),这就是笔者所说“逼迫出来的共识”了。
那么,目前的行情有没有达到这种条件呢?看看今天大盘的5分钟图吧,虽然今天的成交量比昨天萎缩(如果中国石油不停牌的话也许会持平),但是最后10几分钟大盘的量能却急剧上升,达到了近3天来的峰值,在此期间,中小盘个股(即分时图上的黄线)开始加剧杀跌,资金流出迹象明显,然而权重股所影响的白线却开始挺住缓跌,最终黄白距离差距越来越远,还出现了几家跌停的中小盘个股。这样的突发的,中小盘引领的暴跌目的是不是制造恐慌我不知道,但是我看到的是背离的事实以及大盘三连阴的表现。在昨天公布的AH比价对照表里,我们可以看到倒挂个股又变成了十家,工行,建行,招行全面倒挂,今天虽然港股还未统计,但情况只会更糟,不会更好。还记得上次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吗?是7月17日,虽然这种物极必反的哲学原理了无新意,但是这就是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记住,“维稳”不是“维上”,可它也不是“维下”,在空方能量已经释放到极致的时候(比如今天的全天缩量,尾盘突然放量),你还能指望它们如何表现呢?耐心让你更顺心,这是优客李林的一首老歌,如果你现在因为大盘这样诡异的表现而感到郁闷,烦躁的话,不妨静下心来耐心等待吧,正如歌词里所说的:“耐心让你更顺心
彼此等一等 脚步放轻松”。一份轻松的心情,才是迎接未来的最好表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