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由于网络问题,博客系统一直出错,导致发文慢了两小时左右,在此致歉!)
午后甫一开盘,沪深股指率先挟上午上涨之余威上攻,然而正是引起笔者疑惑的缩量+强势中的一环出现了问题——量能不足,导致午后的上涨断难持续。在上涨无量,下跌有量的过程中,跌速是必定大于涨速的,这就导致了上涨周期在无奈的情况下夭折。虽然13:30后有一波反弹出现,但是可以发现无论个股如何表现,买盘总是无从发力,此时人们必定会从权重股身上找文章了,于是我们看到了以平安招行为代表的金融股的疲软。更有甚者,随着平安参股富通巨额浮亏的消息传载媒体,更多的人明白了为何平安表现的反常,一时间抛盘汹涌而出,将平安砸至跌停,随后虽有反复,最终仍然报收于跌停价。同时人寿和之前还上涨的太保也联袂下挫。
在中国的金融公司频繁“撒开”海外收购网的时候,海外股指的一蹶不振却成为了蓬勃发展中中国金融体系挥之不去的阴影。参股黑石巨亏也许对股市影响不大,但是参股富通的100余亿元巨型浮亏若被计为减值损失算入平安的当期损益时,其影响就有些非同寻常了。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美股在频繁利好的情况下,总是放大金融股利空的影响,为何欧股在并购消息不断的情况下,瑞银仍然跌至了10年以来的最低价,一方面与它们的自身因素有关,二方面自然是对中国海外投资的无形倾轧。同样也不难理解,为何昨天参股永隆银行的招行率先被打至跌停而兴业银行,深发展等则跌幅较小(很明显不完全是因为“加息”),今天,部分与海外公司有密切关联的公司继续下跌,包括收购CIFA的中联重科,以及频繁开拓越南市场的美的电器等等。在世界股市出现危机后的折价,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最好机会,但是我们如何能够在并购之余有效的化解金融之战所带来的恶性风险,成为了一道很重要的难题。
还是回到我们的市场中来,虽然平安今年在国民中的形象有些折损,但是不可否认,它仍然是一家好公司,印象中平安在今年有四次跌停,除去今天的第四次,前三次发生在1月21日,22日和28日,而那三次沪深300指数的跌幅是4.96%,7.62%和6.81%。那时平安深陷再融资危机,而在这场危机以平安的妥协收尾后,人们才发现那只不过是空方排挤泡沫的一种借口而已,在平安的带领下,蓝筹股以接近50%的跌幅“迅速”与国际的估值接轨了。现在平安的危机可能又发生了(虽然这次我们可能不会再愤怒而转为同情),大盘会因此而再落深渊吗?
答案是否定的,尽管下午的走势显得十分勉强,但不要忘记平安,人寿以及中国神华等权重股的大幅做空对指数的拖累。在大金融股大跌之时,许多个股并未跟风下跌,这是今天与前几天都不相似之处,例如兰花科创类比中国神华,辽宁成大类比与中信证券等等。事实上,平安人寿招行是今天空头的主要力量,能够引起恐慌的也应该是它们,但是放眼望去,似乎空头也“只有”它们而并未蔓延,这种被限制住的空头反而给了后续资金以信心。正如德国队的巴拉克,俄罗斯队的阿尔沙文被限制住一样,一旦空头发现它们的确是“一个人在战斗”,所能够引起的恐慌也就极为有限了。14:00以后的过程可以证明这些:在平安危机发生之后,石化双雄抬头而起率先稳住大盘,随后医药股集体的启动似乎在告诉人们,只有悬壶济世才是真的“平安”,尾盘在兴业银行强势拉抬的情况下,“大哥”招行也忍不住跌幅收窄。再加上一直强势的农化,电信以及期货股,虽然各大股指都以小涨报收,沪指更是仅涨0.13点,但是5:1的红绿盘比已经告诉大家:这是指数在平安跌停的情况下取得的“最好战绩”。
能有这样的战绩,首要想到的自然是昨天新华社的评论,必须承认,上层评论对短期股指的震慑依然是有效果的,有人说,也许新华社评论彻底无效之时就是股指见底时,笔者看来如果真能如此,恐怕是国家公信力丧失的一种悲哀,而非高兴之时。在评论之余,中午笔者也指出“言论并非是上涨的唯一因素”,因为有一些中报预期明确增长的个股在最近明显的强于大盘(即是昨天中午所说“一喜”),这些个股往往拒绝下跌,并且也未随大盘创出新低。也正是有了这些个股,才使得中国股市有“完全可以健康发展”的能力,否则笔者当然也不会在此一再强调积极因素。
必须看到,这样的表现仅仅只是一天,伴随着言论,我们还未看到强有力实质性的政策表现。笔者对今天大盘积极性的阐述(包括昨天不那么受人欢迎的价值观讨论)仅仅是客观看待场内资金还在做出的努力和积极,对股指可以期待的未来,的确还必须保持耐心和谨慎。在肯定这样的努力之时,也必须承认,市场面临的困扰和难题还非常非常的多(在A股十连阴后,日经指数也创出了43年一遇的十连阴),如果政策面不希望总是靠言论维持一天的“强势”,那么就务必做出切实的努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