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昨天大跌的洗礼,市场的气氛也在一夕之间由冷清变成了热闹,只不过这种热闹要么是为了看“热闹”而来,要么则是为暴挫而焦急或者心伤。在市场非理性下跌之后,笔者不可思议的是居然还能有人为这样的非理性下跌找出“合理的基本面理由”来,比如经济增长拐点论,通胀问题论等等,对于经济增长拐点论,是否经济增长“放慢”了股指就必须以腰斩来应对?换言之,是否以“加速度”来定义A股估值真的是完全合理的?(这是笔者在周末提出的观点,当然首先,我们对经济拐点论还只是一个预测)而通胀问题光靠技穷的准备金率怕是不能真正解决输入型通胀的问题,倒是股指被真正打压了下去,我们也能看到,即使是美元强硬升值带来油价的下跌,也仅仅只能换来人气板块——煤炭和化工股的资金出逃,而并不会出现CPI忧虑好转的情况。所以追根究底,理由还是非基本面的信心问题,没有信心,一切消息都会以利空角度来解读。
实际上,刨去上周五美股突然折翅,油价也利用此机会强行窜高之外,美元在这段过程中均是受到美联储的压力而升值的。昨夜在美国可能加息的前提下油价也继续的回落,而能源股的提前回落抵消了金融股的涨势,不管如何,美元的确是继续升值了,这也给亚太股市的普遍环境带来了利好。展望亚洲股指,均在上涨幅度的中值处出现了反弹,独有A股继续面临着新低的压力,这恐怕也已经不能用估值压力来判定了。世界进入加息周期能说明全球经济出现放缓迹象么?也许在某种程度上会,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加息对于延缓人民币升值,控制最难以控制的物价是有好处的,但愿这一点因素不能成为束缚信心的枷锁。
要摆脱这样一层枷锁,的确是不容易的事,A-H股的价差到达历史最低点,建行引领的第二波破发潮开始,太保由于离发行价太远赴港上市一再搁浅...种种事态表明,许多现象绝对不能光用基本面来解释,而更能说明的是A股独有的心理起伏问题,也是许多经济专家所认为的:目前光靠证监会一家去解决市场问题已经远远不够(实际上,在4月底即不是靠证监会一家,笔者在当时也指出了证监会责大权小的弊端)。在港股的强托之下,今天虽然在早盘仍然低开击破了3000点,但总算在2990点面前生生停止了脚步,许多个股在创下新低之后也有所回升,不过很明显,一些今天能够收出大阳,昨天又能收出抵抗阴的板块将是资金重点留意的。这个时候讨论新低的意义并不是很大,因为若是市场本身没有建立估值信心的话,那么正如某些公募基金放出的话一般,“2500以下才有机会”,不知到那是有多少股破发或者倒挂(估计是40%以上)了,又会把“讲政治”的条例放在何处?本来强势的几大板块——钢铁,券商,保险在周二被暴跌再次打压,不过今天由于大环境较好,因此恢复了部分强势的面目,后势如果要延续反弹,那么第一个关键就是主流板块不能走弱,第二个关键则是积极入场的信号——成交量出现放大,否则这样的反弹可操作性也将是不强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