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有或相对或绝对的极端,譬如说这6000点的颠峰和目前的惨淡,其实类似于这样的例子,在西方经济学的非理性层面中早有提出:人总是很难在边际效用最大化时理性的停止或者延缓正效应事件的发生。也就意味着当大家都想从一种趋势解脱出来的时候,可能那种趋势已经不存在或者完全逆转了。说的再通俗一点,还记得“牛市下半场”吗?其实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牛市下半场其实是一场快熊,而真正的牛市下半场(3500-6124)是在我们提出此观点之前就发生的。这样的结果其实从投资心理学来讲没有意外,但是带给人们的结果却非常的残酷。既然有快牛和快熊的“两极”对比,自然我们也可以来分析市场中更多有趣的极端。
69倍和20倍的估值极端:其实依照广义估值模型来讲的话,单单依靠市盈率去比对估值是不合适的,但是仍然要承认,市盈率(PE)是最基本的指标。在2007年初时,市场平均PE为36.5倍,而高速增长的势头让许多机构纷纷的调高08,09年的估值,因此一时间动态PE四起。在2007年10月蓝筹顶峰时期,百元股多达30多只,平均PE达到了69倍,但是以当时而言,所看到的“09年动态估值”则依然还是35倍。现在指数回到了07年年初,正如笔者说过:股指的轮回是心态的轮回,在调控鼓声阵阵之际,虽然A股市场的平均股价已经轮回,许多蓝筹股也回到了20倍的正常估值水平,但是视线瞄准的方向却已截然不同了。由于增速放慢,因此虽然上市公司业绩虽然还在增长,但是股价却越走越低。
公募和QFII的择机极端:公募的削减仓位已经不再是臆断,从一季度这个报表离现实最近的数据来看,目前披露的大部分机构都进行了减仓,这还不算4月份可能更加剧烈的减仓。这样的减仓一方面是赎回压力造成(据统计,除了上投摩根外目前披露机构都出现净赎回),二方面则是一种思维的传导性以及趋势的压制性,就算有部分异样的声音在群体减仓的洪流下也不得不独善其身。与公募的择机退出不同,QFII的眼光并不一样,有文章说“4000点处QFII已经撤退大半”,其实不从实际的数据出发是没有太多根据的,即使是撤退,那么QFII火燎一般急的申请额度(已经批准两家)又是为何呢?换句话说,面对目前的下跌,一个极端是从下跌看悲观,既而制造更大的下跌,即使这是不情愿的。另一个则是因为悲观(以当时点位来看)看下跌,但是愈下跌愈看到投资的机会,巴不得进来分一杯羹。
强势和弱势的板块极端:宏达股份要复牌这件事本身并不令人惊奇,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它能否打破银广夏造成基金亏损的记录。其实宏达和银广夏本没有可比性,一个是强周期行业的景气衰退,另一个则是皇帝的新衣被戳穿,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逃脱不了空方的强大打击。对于目前宏调所带来的紧缩来说,周期行业已经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即使焦作万方,烟台万华等出现了利润上涨(昨天看到文章说烟台万华业绩亮红灯而股价下跌的,我十分不理解,怀疑是否认真看过报表),也仅仅是相对而言略微强势而已。取而代之的是农业和部分钾肥板块的景气,今天很明显部分逆势翻红的股票有资金介入,虽然这些板块尽管历来的PE都居高不下,但是对于机构来说捏造一张高增长的画饼问题不大。
种种极端,无非是贪婪和恐惧的放大体,正是有了正负离子的碰撞才有惊雷闪电,狂风暴雨,也正因为有了理念的极端冲突才有了目前股市中的“暴风雨”。笔者坚信,这样的暴风雨不仅是对市场投资理念和方法的洗牌,更是对人性的洗牌,而之后的空气也必将格外清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