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与北京电台谈《独药师》
http://s8/middle/001plDdDgy72BJpgc4Cfe
主持人:各位好,欢迎来一起午餐,我是吴勇,中午你通常会吃一些什么呢?告诉你,不健康的午餐选择往往会比有益健康的那些更便宜,也更快捷,这也使他们在忙碌的工作日的中午更具诱惑力。除此之外我们的身边也不乏一些吃饭特别快的朋友,看似这样让你感觉非常有效率,但正是这样的午餐选择让你误入歧途,也许你感觉在此时节省了十分钟,而代价却是整个下午的不佳的表现,当然也是对于身体不健康因素的一种积累。我们所说的这些不仅仅是一个养生的话题,其实也是一个生活态度的话题,在今天的午餐分享会,我们就会和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张炜从他一部新书小说《独药师》,独是独特的独,药是药品的药,我们从这部书中来感受养生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对于自己的一种尊重,对于他人的一种责任。
主持人:张炜当代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所创作的长篇小说《古船》,是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长篇力作,一经发表便轰动文坛。2011年张炜借耗时二十余年所创作的450余万字的小说《你在高原》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我在看很多有关于对您作品的介绍,包括书评人写的书评,大多都会提到在看您的作品当中,都带着一种胶东半岛的海风的味道,我不知道这种海风的味道渗透到作品当中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
张炜:我的作品写生活过的地方,主要是胶东半岛,海边,不可避免写了很多海上的生活。李白有一句有名的诗,“海客谈瀛州,烟波浩渺信难求”,“瀛洲”那一带就是蓬莱及长山列岛。
主持人:这种海的风味渗透到人物的刻画上会是怎样的性格体现呢?
张炜:海边的人可能经常与海风、波涛打交道,在那个环境里生活,就养成了一个豪放、爽快的性格。一般认为海边的人说话声音很高,跟内地的人比起来显得能吼,海浪、海风,在这种环境里生活,不用大声来回应客观世界,就听不到、听不清晰,所以慢慢地形成了这样一种说话声高的习惯。平常用一个词讲他们,就是粗犷。但他们也有安静的一面,这个以后讲。
主持人:您写在胶东半岛的人,您又是那里的人,土生土长,受到这片土地的滋养,我们的节目叫《一起午餐吧》,我们往往会和大家从吃来说起、来分享生活的一些话题,我们知道山东也是幅员辽阔,有山区,有平原,您刚才讲到的是海边的生活。胶东半岛,您最喜欢吃的东西有哪些,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张炜:半岛人可能很容易说到海参等海产品,这是它的最大特点。给人很深印象的就是原生态的做法,原汁原味。像南北一些大都市,由于运输不便,所以很难将有出海的海鲜,后来加工的幅度就比较大。半岛人从海底捞上来,常常直接把它煮出来、蒸出来吃。
主持人:就用白水煮是最好吃的吗?
张炜:有一些要水煮,有一些要蒸,加点简单的调料。比如吃海螃蟹,在上海吃加的佐料很多,半岛人只是蒸出来,蘸一点姜末和醋直接吃,那样很好。
主持人:您记得您小时候在海边吃这种海虹的情景吗?
张炜:脑子里有很多这些镜头,海边大锅一支,或者到一个小渔村里,那时候琵琶虾都不吃,觉得不是好东西,就扔掉,现在是好东西。对虾、螃蟹、海胆、鲅鱼,这一类丰富得不得了。一般来说烹调越简单越好。
主持人:比如说,有一天您带我去烟台,您有些什么样的菜是必定要给我点的?
张炜:首先要点的就是这些活蹦乱跳的海产品,像好多鱼类,真雕鱼,半岛人叫“加吉鱼”,这些东西要推荐给你。还有好多贝壳类的。
主持人:因为我们这是广播,大家看不到我们的现场,其实刚才在张老师的描述当中,眼前仿佛就是海鲜的盛宴,在给我们介绍山东哪些海鲜是最好吃的。我们再回到您的作品当中,我们看了很多您写过的一些散文,包括获奖的《古船》、《你在高原》这种大部头的作品,最近又看到您的一部新作《独药师》,讲述了在胶东半岛一个养生世家的故事。我们就想了,从很感兴的这样一些人物情感的描述,散文也好,怎么突然转到了养生呢?我们觉得这个跨界还挺大的。
张炜:网络时代,数字时代,人是很匆忙的,雾霾、生活拥挤,这个给健康带来一定的损害,几乎每个人都面临着怎样好好养护自己身体沉重任务。
主持人:那是有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或者事情,让你感觉到必须从胶东半岛来挖掘这样一些故事讲给大家听?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也知道会受到疾病的威胁,或者遇到一些空气污染,但总得有一个东西刺激您吧?
张炜:半岛地区是养生的大本营,关于长生不老的一些传说,都是以蓬莱、黄县、掖县一带为核心。整个这些故事,翻翻古书或到民间听一下,这里很多。这个文化的渊源流长,走在那片土地上,关于长生的话题更多一些,这个跟现在生活的感受结合起来,从生命的角度来探索人生、社会,以至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些策略。人生的策略,这当然是个很重要的事情。
主持人:我也看到您走了很多地方,做了这样一些采访,而且写完之后还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隔了三年之后才出版这本书,为什么有这样一些考虑呢?我们只是把这种传说和故事讲给大家听就好了?
张炜:因为养生是很深的学问,近一点讲,我们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无不跟养生知识连在一起,不同的生活习惯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另一方面它是一个很深奥的知识,表述时落不到实处,人是看不懂的。很深奥的东西让它变得浅显,这是很难的,所以要找到专家和一般读者的契合点。
主持人:对,就是要有故事,也有很真实的实实在在落地的东西,不是让人看的神乎其神,看完就完了,他真是要告诉你,就像您刚才说的,真是要告诉你养生之道的这样一种感觉。
张炜:有的武侠小说,或者网上流传的那些神乎其神的长生事情,是从娱乐的角度写的。但《独药师》中讨论的养生,必须是很具体、可以操作的。
主持人:张炜最新力作小说《独药师》今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小说讲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一个在胶东半岛的养生世家有关爱情、有关时代变革沉浮的故事。
我们说到您写的这部新作《独药师》,在您三年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征求意见,不断的把写的细节落到实处,给大家讲讲您特别重要的一种发现,在这本书里能够看到。
张炜:各种各样的践行方法,有一些有点玄妙,有一些把它歪曲了、简单化了。从此入手,想探讨一下东方的养生文化,它的核心和本质,它一定有精髓的东西,这个精华部分既深奥又渗透在日常生活里。比如在半岛,会听很多人谈他的祖上,或者他经历过的一些长生老人,这就不是停留在神话中,不是停留在遥不可及的一些虚无缥渺之处。半岛地理环境好,海雾缭绕,吃的东西又好,有利于养生。另一方面,自古而来的长生文化又帮助了这个地方的日常生活。比如说在半岛,会发现有一部分人很能安静自己。
主持人:安静自己?
张炜:安静很重要,安静在中国养生里边是核心的内容。
主持人:现在大家在大城市生活都比较浮躁,安静从某种角度来讲可能会显得比较困难。
张炜:日常的生活是很匆忙,节奏很快,大城市的人慢慢兴起了印度的瑜伽,中国的静坐,这个当然都是好的。但另一方面也会看到一个问题,由于生活太匆忙、太累,不得不高强度地强迫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回到极安静的状态。
主持人:反差太大了。
张炜:反差太大,也有效,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最好还是让安静回到日常生活、日常状态里面去。
主持人:半岛人是怎么样安静下来这种独法?
张炜:有智慧的人,特别是过去,日常就很安静,把这个养生的要素化在日常的举手投足间,吃饭、说话,甚至是用眼睛看事物、交往,都是很沉着的感觉,而不是以咄咄逼人的目光,说话声音也不是很高,遇到事情,这种状态也会找到更好的处理方法。
主持人:他怎么会把这种安静汲取到日常生活当中,有什么样的方法吗?
张炜:他一天的忙碌中,有腾出个人的空间。读书是一种好方法,读书会让自己的心思随着字行走向很远,但这需要是好书,不是浮躁的东西,最好是经典读物。经典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安静,无论这个经典著作写了多少惊心动魄的事情,总体的基调还会让读者安静。只要这个书看了以后不能让人安静下来,一般不会是经典。
主持人:读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张炜:回到个人的空间里,一切不利于身体的那些因素尽可能要回避和改造,比如吃饭,吃的比较缓慢,那种沉着和细腻就会体现在里面。半岛很多人吃饭很缓慢,不是因为牙齿的问题,而是养成了这种习惯。很重视汤、粥,海产品熬的一些汤,山里面采来的蔬菜、果子、粮秣,把这些东西做成粥。半岛人很重视粥,粥食对人是最好的。
主持人:在咀嚼的过程当中,在吃的慢的过程当中,不仅有利于安静,有利于养生,其实也可以更好的来品味食物之美。现在对于很多的年轻人来讲,他们可能会说,刚才你讲到的安静,我确实也想安静,但是我周边的环境不让我安静,我没有那么多的安静下来。当然现在说到养生,有很多书,也有很多的电视节目,您觉得养生是一种方法呢?还是一种态度呢?
张炜:养生首先需要一种好的世界观,然后才会影响到他的态度,让他产生方法和学习方法。没有这样的世界观,不尊重生命,不能慎重地对待数字时代的生命,不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很难去掌握方法。人需要对方法的渴求和热情。
主持人:就是一种尊重,对于生命的尊重。
张炜:实际上在数字时代里,现代人的工作状态、生活状态表现了对于生命的不尊重,不尊重个人的生命。这种尊重不是一种自私,而是一种责任感,是好好对待生命,为他人做贡献,保证愉快地生活。个人身体好,更有利于善待他人和周边这个世界。当然这里就有怎样善待时间、善待食物,是一系列的、连为一体的。总而言之,半岛养生文化的核心是安静。
主持人:所以我们也是希望大家多读一些经典的书,让自己安静下来。刚才我特别同意张老师讲到养生是一种方法还是一种态度的问题,养生我们不说有多么高大上,我们应不说有多么神乎其神,首先是对于自己这个生命的尊重。
张炜:是的。
主持人:从《独药师》这部作品对于爱情、对于时代的变革,再张炜念不忘儿时在海滩上揭开锅,看着那满满的蒸煮好的鱼虾,我们现在可以用养生一词来形容那时的生活方法,其实这也是一次探寻生活真相的穿越。
张炜:从关心生命问题,发现其他。养生不是孤立的,人要跟社会结合,受社会环境的制约。比如书中养生的这几个人物,他们正处于清末民初,是中国最混乱的一个年代,这个年代里的爱情、战争,都跟养生有关。一个生命养护再好,战争里面很容易丧失,所以面临着这些非常复杂的对于生命的干扰和伤害,就像我们今天面临着对于生命干扰的客观因素一样,非常复杂,要养生谈何容易。在极不容易的情况下,怎样尽可能地保存生命,尽可能地调整身心,让自己有一个好的状态,是这样一个问题。长生不老或许不可能,无论有多少传说,很难坐实。但是通过养生能够活得有质量,能够做很多事情,能够心情好一点,则是不需要怀疑的。
主持人:所以我们今天跟您聊天的过程当中,虽然有好多听众朋友还没有看过您写的这部《独药师》,但是通过我们的聊天能够感觉到,养生也好,生活也罢,还是我们面对生活种种的不愉快,哪怕是挫折,就像您说的我这本小说讲到有关与爱情和养生、战争和养生,这样的情况下都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注我们的生命,对自己的生命的尊重就是对所有人的尊重,可以这么理解吗?
张炜:越是不利于养生的客观环境,越是要好好研究养生,越是容易失去健康,越是会体悟到健康的重要,感到生命的宝贵。书中谈了很多对于生命构成侵犯的那些非常严酷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就是在这种可怕的环境里,以实际的例子来说明,这对我们当代人,数字时代的聪明人,非常匆忙的当代人,予以很大的参照和启发。
主持人:无论什么样的情境我们都要生活,养生既是养心,养心才是养生,不需要华丽的堆砌,也不需要所谓的莫名高深,养生是方法,更是生活的态度,内心的宁静和安好永远是值得我们追求的。感谢您收听今天的节目,我是吴勇,您也可以关注《一起午餐》的微信公众号来收听收看更多精彩内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