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16:00,百家讲坛主讲人、著名学者赵晓岚,联手人文社古典部主任周绪隆做客腾讯大型文化访谈节目“盛事龙门阵”,讲述乱世君王李煜的才情与无奈,探讨中国古典文学的大众普及之路,解读古典文学在当下时代的价值。

李清照好色好赌是人性化解读

发扬中华文化先得推广汉语
赵晓岚:李煜、辛弃疾都是一种悲剧人物
主持人:李煜是南方人,有一种柔弱的感觉,辛弃疾是一个北方人,大家会觉得很豪放,有这种悲凉的气质在里面,您觉得这两个人有什么不同?您在讲课的方式上也会不一样吗?
赵晓岚:这两个人有很大的不同,一个是南方的,一个是北方大汉,一个是南方的很柔弱的才子,他们的风格不同,我在讲的时候肯定也会不同,但是他们两个人我觉得有相同的地方,就是说他们两个人都是一种悲剧人物,一个是不想做帝王,偏偏做了帝王,一个是想当将军偏偏当不了将军,这就是他们的人生悲剧,这是可以把握的悲剧性的东西,但是正像你刚才讲的一个是柔弱的南方人,一个是豪放的北方人,我在讲的时候尽量有一种风格上的不同,在讲辛弃疾的时候会多庄重一点,能够体现出体现出它的某些阳刚,我本人不是太阳刚的。
主持人:努力表现他的豪迈的气质。
赵晓岚:我想是不是在这方面有所区别。
主持人:大家也期待这个节目的播出。大家所了解李煜当然还是通过他的词,但是其实很多人对他背后的生活,他当时的历史背景,整个大环境都还不是特别的了解,那您觉得,李煜他的词,这种感人的魅力主要是在哪里?
赵晓岚:我觉得李煜词最感人的魅力就是“真”,只有有真性情才有真文字,文学才有生命力,所以王国维说李煜的词是“以血书者也”,也是强调他的真,我觉得感人的魅力就是这个字。
主持人:您的书我之前也看了一下,在书的后半部分,有一部分是属于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对李煜的评价,都罗列出来,您能不能把这个部分跟大家简单的再讲一下?
赵晓岚:这后面复录的一些资料,我原来的目的也是有一种雅俗共赏的目的,因为写这本书目的也是想能不能够雅俗共赏,就是说普通的读者读了它以后,他就可以有兴趣的话可以再翻一翻李煜的书,李煜的词,读一读古人前人对于他原生态的一种评论,因为书里面是我自己在分析,那么古人是怎么评论他的呢?有一种原生态的评论,能够借此获得一点额外的乐趣。
对于有兴趣研究他的人,可能他可以找到有些资料,也许有时候可以省掉翻书的麻烦,大概就是这么一个目的。
………………
赵晓岚为师妹抱屈:李清照好色是人性化解读
主持人:除了刚才大家翻开书看到满眼的“之乎者也”特别头疼,也有另一个极端,有一位女教授说到,李清照是好色好赌好酒的这样一个人,他做了非常非常现代的解读,这样太过现代的就读对古典文学是不是也是一种伤害呢?
赵晓岚:可能我的说法和大家就不同了,这里面有一个误解,这一位女教授是我的师妹,她是非常聪明的一个女孩子,学习也很刻苦,她讲李清照如果完完整整的看下来之后,就会觉得不是说她传说中只讲她的酒色才气,他是很传统的讲了李清照的性情、生活,他的文学地位,他的词,只是由于电视台的节目只是一个普及性的节目,觉得这样讲得太古板了一点,她就按照编辑的要求做了一些改动,她是从酒色才气入手,不过是稍微带一点调侃的口吻去解读一个人性化的李清照,说明李清照并不是完全是一个书呆子或者是只知道吟诵的女八股,不是这样的,所以她想尽力想出李清照人性化的那一面,很好酒,很豪爽,像士大夫这样的,其实我们应该看到李清照本质上应该是一种诗的灵魂,不应该把她看作是一个女性的作家,她很多方面和士大夫方面都是相通的,所以她的灵魂我觉得是一种诗的灵魂,所以他是从这个方面来解读李清照,解读她人性化的一面。
所以我也看到网上一些评论,我觉得我很为我的师妹抱屈,如果沉下心来读的话,其实并不是宣扬他的酒色财气,而是讲他的人性化的一面。他可能过度的强调了某些话语,好色怎么了,人们就抓住她写的“好色怎么了,好赌怎么了”,我觉得这里面有些误解,可能在有些方面的表述不太妥当,就更加引起了人们的误解,其实认认真真去读她的东西,发现她讲的中心的东西,核心的东西还是一个人性化的李清照,还是尽量还原她的真实的面貌的,我当时看了,我觉得还不错的。
……………
周绚隆:《百讲》有很强的表演性
主持人:那周老师,就像百家讲坛这种形式,大家现在了解,有些人说国学包括古典文学这样很好的一个窗口,也是特别热,那您觉得这种形式对于大众来说是足够的吗?是不是说很专业的知识通过这种节目的一种解读,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反而是更好的。
周绚隆:百家讲坛的情况我是这样理解的,我觉得更客观的讲它是一个节目,不是一个讲堂,不是一个课堂,赵老师刚才讲的就是这个感觉,它的差别在于有比较强的表演性。从另一方面来讲,让专家在这么一个表演性的栏目里面来讲传统的历史文化,我觉得它有一个最大的好处,过去仅仅局限于书本的东西,或者是过去一个专家圈子里的东西走向了大众,变成了一种直观的一种东西,比文字的阅读要直接,我觉得这一点上来讲,从大众接受来讲,对于我们传统的一些文学、历史这种传播来讲,它的作用是积极的。从这一点来讲,我觉得效果不错,当然你说够还是不够,这个尺度比较难以掌握,这个关键问题就是说,我们现在只能讲,就是说不同的人在讲的过程中他所传播的知识的准确度还是有差别的。有些时候赵老师讲的问题是没有问题,以前有的栏目不好做正确或者是错误的判断,但是从专业的角度,从历史史实的角度是不是完全符合,有的栏目已经播出的情况来看,可能还有待进一步的从学术圈子认不认可还有待进一步商榷,所以够和不够,这个界线不好定,但是这个积极作用是肯定的。
主持人:其实赵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也有很多妙语,我看到网友提到说,当时套用我们电影里的一句话就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娶小周的时候说,“难道我还娶不了你一个Mr周”,这种氛围是非常让人向往的,您现在在央视录取《辛弃疾》的节目,我看到您的粉丝说,我怎么样才能到现场听您讲《辛弃疾》,您跟大家分享一下,现在《辛弃疾》的节目录制到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了吗?
………………
详细访谈内容链接:http://book.qq.com/a/20090521/000025.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