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著名评论家张柠:70后作家“堕落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去”

(2007-09-29 12:16:56)
标签:

文学/原创

 

   张柠(著名评论家,北师大教授)在“《福寿春》研讨会”上的发言:

70后作家“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成熟的时候,往往会堕落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去”

    李师江早期的创作是70后这一代人里面最典型的风格,我曾经称之为激进主义的叙事,非常激进,他的语言像小刀一样在这个时代里游弋,读完了以后很受伤害。读完了以后找不到叙事者,后来我读完了我觉得非常难写,他早期的写法很容易,从他个人创作的角度来说他选择这种方式是一种冒险,难在哪儿呢?难在做减法。一般我认为小说是加法,诗歌是减法,但是他在不断做减法,不断控制自己,把自己消失掉。

    整个小说的风格,我读的时候有一种感觉,有点像废名的,语言风格有点像,但是他跟废名不一样的,废名不断跳出来,表面上像东方文化的东西,但是里面的主体性非常强,但是这里面叙事主题完全呈现一种事实,这样的做法对年轻的作者来说非常难,我们年纪大了,他可以忍住,不跳出来,隐藏在底下,但是在年轻的时候怎么能忍住不发议论呢,写到农村各种各样的故事,计划生育的故事,外地流亡过来的学生的故事,还有种种生命里的遭遇,出现这样的故事他是忍的,如果他不是故意忍,我们就说他是忽略,故意忽略这种重大问题,但是后来发现他不是忽略,而是忍。

    这种写法对一个年轻的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是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李师江的这种写法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一个70后,现在30岁左右这一拨作者来说,是一个高度、一个难度,这种写法很难,张嘴说、语言铺天盖地出来,这个并不难,真正要控制住自己的语言发生的一种激情,把它控制住,让它越来越贴近生活的本真的东西,就是用他自己的话说,诚实的叙述,贴近生活本身,这种非常难。

    当然这个小说里边还有很多问题,比如说好人命不长,歹徒过千年的东西也有,比如二春和李照寿死了,我们看了以后很讨厌的安春也死了。我感觉到这里有一个浓郁的传统文化的影子在支撑着他的叙事。我想当一个人越来越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成熟的时候,往往会堕落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去,这种东西能否下去呢,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的发言是来自于生命的冲动和欲望,尽管有人会把你这种冲动和欲望作为商品去卖,你说你卖我就不写的,这种方式行不行,我还是疑惑的,但是总之一个大的卡把它卡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