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义工”白先勇获“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

标签:
白玉兰戏剧奖白先勇获奖特殊贡献奖 |
分类: 白先勇 |
第28届白玉兰戏剧奖各奖项提名产生 白先勇获特殊贡献奖
【东方网 2018-04-28】作者:李佳敏 选稿:付杨
今天下午,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以下简称“白玉兰戏剧奖”)各奖项提名名单在沪产生,其中,“主角奖”提名演员14名,“配角奖”提名演员9名,“新人主角奖”提名演员4名,“新人配角奖”提名演员2名,“集体奖”提名剧组1个。4月30日最终获奖名单将在上海大剧院举行的颁奖晚会上揭晓。今年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已确认由台湾作家白先勇获得。
图片说明:第28届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由台湾作家白先勇获得
今年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获得者白先勇,自1987年以来,作为推广昆曲的“义工”,先后发表了一系列“昆曲之美”的评论,2009年,他首倡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此后,由白先勇总策划、总制作的青春版昆剧《牡丹亭》从苏州走向全国,又走到世界近20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白先勇的关注重点从昆曲演出转向昆曲教育,先后在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台北大学开设了昆曲课。
白玉兰戏剧奖设立于1989年,历经28届,现已成为具全国影响力、权威性的戏剧领域表演艺术专业奖项。第28届白玉兰戏剧奖,共吸收海内外参评演员3600余人次,涉及剧目2000余台、剧种60余个,其中600余人次获得主角、配角、新人主配角等各奖次。在60余个剧种中,既有京剧、昆曲、越剧、沪剧、淮剧、话剧等大剧种,也有云南滇剧、采茶戏、彩调、五音戏、丝弦戏、陇剧、蒲剧等小剧种。
本届白玉兰戏剧奖参评量达到十年来最高。接受申报并审看的剧目达65台,比往年增长了10余台;参评演员多达136名,与往年相比有大幅度增长;此外,参评剧目所覆盖的地区和剧种面也较往年更广。
白玉兰戏剧奖作为上海一项重要戏剧奖项,是属于上海的文化品牌,“白玉兰”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戏剧文化,发现扶持优秀戏剧表演人才,扎根基层,服务社会,为促进上海和国内外戏剧界的交流与合作,大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戏剧艺术的繁荣兴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图片说明: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名单(按姓氏笔划排列)
著名文化学者白先勇获特殊贡献奖
【新闻晨报 2018-05-01】邱俪华
昨晚,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晚会在上海大剧院举行。
本届白玉兰戏剧奖以“绽放在新时代”为题,尚长荣、蔡正仁、舒巧、孟莉英、刘子枫、谷好好、茅善玉、史依弘、田水等著名表演艺术家先后一一揭晓奖项并为获奖演员颁奖。在各个奖项角逐中,王平凭借评剧《母亲》夺得本届主角奖榜首,她与惠敏莉、李君梅、金不换、冯蕴、蔡晓秋、陈明矿、钱程、周野芒、王岳凌共10人获得“主角奖”。配角奖榜首为许晴所获得,她与唐红友、徐蓉、张茜、蔡燕共5人获得“配角奖”。此外,吴鑫、王婉娜、汪建达获得“新人主角奖”,钱莹、姚奕获得“新人配角奖”,舞剧《春江花月夜·赛珍珠》剧组获得“集体奖”。本届白玉兰戏剧奖将“特殊贡献奖”授予著名文化学者白先勇,他是昆曲艺术的“传播大师”,是“戏曲进校园”的先驱。非常遗憾,白先勇先生因身体原因昨晚无法前来领奖,但为了感谢“白玉兰”,他特地写了一封书面答谢词。在答谢词中,他深情地回忆道:“我第一次接触昆曲是在上海,观赏到俞振飞与梅兰芳的《游园惊梦》,因此与昆曲结下不解之缘,这次在上海获得白玉兰大奖,对我更有特殊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白玉兰奖艺术团自2015年开始,每年组织一批获得白玉兰奖的中青年戏剧家在当年的颁奖活动后深入基层演出,已先后到宝山、奉贤、崇明等区开展活动。2018年“玉兰芬芳映浦江——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演员金山专场演出”将于今天下午在金山举行,谷好好、钱惠丽、惠敏莉、陈澄、陈明矿、金不换、钱程、王平、傅希如、朱俭、王婉娜、钱莹等本届及历届白玉兰戏剧奖获奖演员,践行“戏曲乡村行”,为金山戏曲爱好者奉上一场艺术盛宴,并一同见证上海戏曲界和金山区合作推出的“梨园雅韵·大美金山”项目启动。
近日《关于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白玉兰戏剧奖作为上海的一个文化品牌,将主动寻求新发展,未来要使“白玉兰”成为具有全国和全球影响力的舞台艺术评奖平台。“白玉兰”要努力做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舞台表演艺术的评价机构,促进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推动中外戏剧文化的互动交流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上海白玉兰戏剧奖揭晓 白先勇获特殊贡献奖
【新华网 2018-05-01】记者孙丽萍、任垚媞
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4月30日晚在上海大剧院揭晓。著名作家和昆曲艺术推广人白先勇获得“特殊贡献奖”。
当晚白先勇因身体有恙,未能来到现场。他以书面致辞表示,昆曲是“百戏之祖”,是民族的文化瑰宝,需要全民族来保护、发扬,而他是代表所有推动昆曲复兴之人士获奖。
上海白玉兰戏剧奖是一个面向全国戏剧舞台颁发的综合类奖项。当晚,共有20位演员、一个剧组获颁常设奖项。其中,中国评剧院演员王平凭借评剧《母亲》位居主角奖榜首,涟水县淮剧团演员许晴登上配角奖榜首,《春江花月夜·赛珍珠》剧组摘得集体奖。
恰逢越剧《红楼梦》首演60周年,越剧电影《红楼梦》中“紫鹃”的扮演者、85岁越剧表演艺术家孟莉英,将“新人主角奖”颁给该剧第10代“宝哥哥”王婉娜。
“昆曲义工”白先勇获“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
【中国新闻网 2018-05-01】王笈
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白玉兰戏剧奖”)获奖名单4月30日晚在上海揭晓,“昆曲义工”、著名作家白先勇获颁“特殊贡献奖”。
“昆曲义工”白先勇获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特殊贡献奖。 白玉兰戏剧奖组委会 供图
自小在上海与昆剧结缘的白先勇,1987年起为推广昆曲做“义工”,于海内外发表了一系列“昆曲之美”评论,是“戏曲进校园”的先驱、传统戏曲的守护者和推广者。由白先勇总策划、总制作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从苏州走向全国、走到世界近2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学生观众达10余万人,深受海内外青年学子欢迎。
近年来,白先勇的关注重点已从昆曲演出转向昆曲教育,认为培养学生观众的下一步应是在大学设立昆曲课程,启发青年学生对中华文化瑰宝的兴趣及认识。白先勇先后在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台北大学开设了昆曲课,让昆曲艺术在校园“生根”。许多大学生受其影响,穿起戏服、走上舞台,近距离感受这门古老艺术的魅力。
遗憾的是,因身体原因,白先勇当晚未能现身颁奖晚会现场。但他写了一封书面答谢词:“我第一次接触昆曲是在上海,观赏到俞振飞与梅兰芳的《游园惊梦》,因此与昆曲结下不解之缘,这次在上海获得白玉兰大奖,对我更有特殊意义。今天晚上,我是代表所有对昆曲复兴有贡献的朋友们一起来领这个大奖的。昆曲是‘百戏之祖’,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需要我们全民族来保护、来发扬。”
除了特殊贡献奖,本届白玉兰戏剧奖还颁出了10个“主角奖”、5个“配角奖”、3个“新人主角奖”、2个“新人配角奖”;舞剧《春江花月夜·赛珍珠》剧组获本届白玉兰戏剧奖“集体奖”。(完)
“昆曲义工”白先勇 倾心浇灌最美“牡丹花”
【新民晚报
2018-05-01】记者:朱渊
作者:朱渊 编辑:沈毓烨
自9岁时随家人在上海美琪大戏院观看了梅兰芳和俞振飞的《游园惊梦》,那支《皂罗袍》的曲子便如唱机里循环播放的老唱片,带着昆曲难以描摹之美恒久盘旋在白先勇的生命里。如果说,白先勇的前半生是以小说家的身份活在文学爱好者的视野里,那么他的后半生,则义无反顾地投身中国古老昆曲的现代传播,以“义工”之名倾心浇灌他眼中“栽在中国人后院里最美的那朵牡丹花。”
昨晚,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揭晓最终名单,并将 “特殊贡献奖”授予著名文化学者白先勇,以肯定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作出的杰出贡献。虽因身体原因未能亲临现场,但在致“白玉兰”的书面答谢词中,白先勇诚恳表示:“这十多年来,我结合了一批有志于昆曲复兴的朋友们,锲而不舍为昆曲大业努力。今晚,我代表所有对昆曲复兴有贡献的朋友来领这个大奖。昆曲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需要我们全民族来保护、发扬。”
图说:第28届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由台湾作家白先勇获得 网络图
为昆曲尽心尽力 他亲手栽下了“白牡丹”
或许,如今中国各大高校痴迷于昆曲的年轻人很难想象,让他们醉心的“春色如许的昆曲园林”在十五六年前可不是这番光景。那时,昆曲虽已熬过了命悬一线的危险期,却也并没迎来“姹紫嫣红开遍” 的景象。剧场里,半成不到的上座率,80%都是白发苍苍的老戏迷。“昆大班”的老艺术家们虽坚守舞台,却也很难对弟子们预期一个美好的未来,而“昆三班”崭露头角的青年演员们正在艰难地叩开各大高校大门。
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名录,而国内,不少昆曲团却因难以为继面临解散。那一年,65岁的白先勇决心搁下笔,为他毕生所爱的昆曲做点什么。2003年,在苏州昆剧团古色古香却寂静了很有些日子的小楼里,重又传出了婉转悠扬的“水磨调”。22岁的俞玖林和23岁的沈丰英在白先勇关切的目光下,一遍遍演练《牡丹亭》。他为他们请来了名师汪世瑜和张继青,他自贴机票一次又一次自美国飞来,窝在滞闷的排练厅见证着“璞玉”被慢慢雕琢成型。
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开启世界巡演,55折的原本撮其精华删减成29折,以当代眼光,在保持昆曲抽象写意,以简驭繁的美学传统的同时,利用现代剧场的概念,以青春靓丽的形式全新演绎传世经典。当时的白先勇倒也没想到,这部青春版《牡丹亭》会盛演不衰14年,创下300场巡回的奇迹。
图说:青春版《牡丹亭》让昆曲重焕青春 网络图
而如今,大学生亲切地将青春版《牡丹亭》唤为“白牡丹”,在他们眼中,这是超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中国最美爱情传奇。他们在其中读懂了“情,不知何所起,一往而深”,也见识了让“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爱情力量。
为戏曲呼吁
熟悉白先勇的人,可以很清晰地辨别出那根隐隐印刻于他生命中的“黄金分割线”,前一段是文学,后一段是昆曲。2004年之后,无论是接受采访或是和友人聊天,白先勇都甚少再提起文学创作,话题兜兜转转总绕不开昆曲。
为昆曲,白先勇学着当制作人,青春版《牡丹亭》之后,有了《玉簪记》,然后是《白罗衫》,再到半月前才在北京首演的《义侠记》。一部又一部带入白先勇的现代审美理念的作品,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的昆曲新美学。为昆曲,白先勇包揽宣传推广并亲身“代言”,飞遍全球在国内外各大高校宣讲,以他自身号召力和影响力不遗余力地推广着中国昆曲的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说:《白罗衫》 许培鸿摄
2010年,北京大学成为“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中首家开设昆曲鉴赏课的大学,8年悉心呵护和浇灌,“白牡丹”不但栽在大学生的心田,也让他们从追随者“变身”参与者。半月前,北京大学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制作的校园传承版《牡丹亭》上演,演员以北大学生为核心,涵盖北京16所大学和一所中学。
学生们从游园、惊梦、言怀、道觋,演到离魂、冥判、忆女、幽媾、回生,九折戏都经苏州昆剧院青春版《牡丹亭》演员一对一、手把手训练。从爱好者到票友,他们承袭了青春版“绝活”,得到昆曲大师、青春版《牡丹亭》总导演汪世瑜的点拨认可。
白先勇曾不止一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要总是想当然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不会欣赏古老的传统文化,其实对文化认同的渴求,每一代都是共通的。”在他看来,中国文化,除了故宫博物院里那些静态的宝贝,更有活在舞台上的戏曲瑰宝,“别看有一阵,我们拼命追求西方,比大,比高,比快但我相信会的,冲完了,到站了,会的。我希望我们能有自己的一套哲学,一套沉静的东西。”
「上海白玉蘭戲劇獎」名單揭曉! 白先勇獲特殊貢獻獎
【ETtoday新聞雲 2018-05-02】
著名作家白先勇在香港城市大學演講。(圖/新華社提供)
第28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4月30日晚在上海大劇院揭曉。著名作家和崑曲藝術推廣人白先勇獲得「特殊貢獻獎」。
當晚白先勇因身體有恙,未能來到現場。他以書面致辭表示,崑曲是「百戲之祖」,是民族的文化瑰寶,需要全民族來保護、發揚,而他是代表所有推動崑曲復興之人士獲獎。
上海白玉蘭戲劇獎是一個面向全國戲劇舞臺頒發的綜合類獎項。當晚,共有20位演員、一個劇組獲頒常設獎項。其中,中國評劇院演員王平憑藉評劇《母親》位居主角獎榜首,漣水縣淮劇團演員許晴登上配角獎榜首,《春江花月夜•賽珍珠》劇組摘得集體獎。
恰逢越劇《紅樓夢》首演60周年,越劇電影《紅樓夢》中「紫鵑」的扮演者、85歲越劇表演藝術家孟莉英,將「新人主角獎」頒給該劇第10代「寶哥哥」王婉娜。(新聞來源:新華社港台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