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白先勇牡丹亭
白先勇牡丹亭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776
  • 关注人气:62,9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灣大學 白先勇崑曲讲座 第一講 余秋雨《從中國文化史觀看 崑曲美學的重要意義》

(2015-03-12 16:16:01)
标签:

台灣大學

白先勇崑曲讲座

白先勇

余秋雨

分类: 崑曲傳承臺灣大學

余秋雨談崑曲「回到作夢時代」

白先勇台大講座擠爆
余強調崑曲詩化精神「價值高的一定安靜緩慢」最佳作品是牡丹亭
【聯合報 2015-03-03】記者何定照

台灣大學 <wbr>白先勇崑曲讲座 <wbr>第一講 <wbr>余秋雨《從中國文化史觀看 <wbr>崑曲美學的重要意義》


  作家白先勇在台大開設「白先勇崑曲之美講座」,昨天由散文、戲劇名家余秋雨率先開講,四百人將課堂擠爆,還有不少校外人士也來聽。余秋雨強調崑曲的「詩化精神」,主張「藝術不是要推動什麼,價值高的一定是安靜緩慢。」
  這是白先勇繼二○一一年在台大開設十七堂「崑曲新美學」後,再次回母校開課,由白先勇、戲劇學者王安祈和林鶴宜輪流主持,每堂課請不同講者。余秋雨昨天講題為「從中國文化史觀看崑曲美學的重要意義」。
    余秋雨指出,相對於希臘、印度文化,中國文化較缺少戲劇。他認為這與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反對強烈情感表達、周禮又太講求表演有關,「生活中的表演太多,舞台的表演就受壓抑。」
他認為,這種現象直到由蒙古人統治的元朝停止科舉制度,漢人文人關漢卿轉而為路邊流浪戲班子寫本,才讓元雜劇風靡。然而元朝漢人地位低,看戲風氣難盛,中國戲劇要到後來崑腔改革、崑曲發展後,才真正興盛。
  在余秋雨眼中,崑曲的地位固然與音樂演唱、唱腔提升有關,但最根本是具文學架構,「這要歸功湯顯祖,最佳作品則是牡丹亭」。他認為京劇唱腔雖迷人,但文學相對簡陋,「不贊成京劇是國粹。」
  崑曲後來雖衰微,但在興盛兩百年仍凸顯獨特美學,像是詩化的精神與結構;以舞蹈體現中國對線條美的追求;隨意組裝、可自由進出的結構等。余秋雨覺得都具有一種安靜的緩慢,可為現代社會帶來巨大的補充,「讓人忽然回到作夢的時代」。
  有學生問:「文化究竟是什麼?」余秋雨說,文化可決定人的高度,回顧史上改朝換代,最後堅守的總是文化人,例如唐朝的顏真卿、清朝的王國維,「文化人是精神的支柱」。

台灣大學 <wbr>白先勇崑曲讲座 <wbr>第一講 <wbr>余秋雨《從中國文化史觀看 <wbr>崑曲美學的重要意義》
昨天白先勇(右)邀余秋雨(左)在台大開講,四百人擠爆教室。記者陳正興/攝影

台灣大學 <wbr>白先勇崑曲讲座 <wbr>第一講 <wbr>余秋雨《從中國文化史觀看 <wbr>崑曲美學的重要意義》
昨天白先勇邀余秋雨在台大開講,四百人擠爆教室。記者陳正興/攝影

台灣大學 <wbr>白先勇崑曲讲座 <wbr>第一講 <wbr>余秋雨《從中國文化史觀看 <wbr>崑曲美學的重要意義》


遊園驚夢結緣兩人惺惺相惜26年

   作家白先勇、余秋雨緣結廿六年,昨在台大課堂上互以對方作為文化典範,惺惺相惜。余秋雨的作品「文化苦旅」,是白先勇引薦到台灣;白先勇二○○四年在台首演的青春版「牡丹亭」,余秋雨稱讚:「讓崑曲這世界文化遺產活了過來」。
  白先勇說,余秋雨曾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榮譽院長,崑曲著作如「笛聲何處」維護崑曲應有尊嚴,讓崑曲得到適當的歷史定位。
  兩人因戲結緣。白先勇說,一九八九年大陸演出他的「遊園驚夢」話劇,邀余秋雨擔任崑曲顧問,牽起兩人戲緣;後來他看到余秋雨的「中國戲劇史」,大為驚豔,推薦他參加一九九二年在台舉辦的崑曲研討會。
  「我們雖不常見面,心靈上藉著中國文化、文學、崑曲交流,總覺得我做的事他都支持。」白先勇說,一九九○年代一般人對崑曲還不熱情,余秋雨卻已看到崑曲獨特性。
  余秋雨則說,白先勇將崑曲當作自己的文化任務,且力行實踐,還轟動國際,「崑曲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白先勇起很大作用。」他說,正是因白先勇啟發,他才不斷寫崑曲。
  緣分也延伸到文學。白先勇在大陸偶然看到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深感「這麼漂亮的散文,必須讓所有中國文化人看」,回台推薦給出版人隱地。余秋雨的「藝術創造論」,白先勇也認為是大學美學、文學、藝術入門最合適的教科書。
  長居美國的白先勇若看到余秋雨發表的好文章,會主動推薦給台灣刊出,並代寄稿酬。兩人在兩岸交流尚不頻繁的年代,先由白先勇將余秋雨的文章從美國寄到台灣,台灣方面將稿酬寄給白先勇,白先勇再將稿酬寄給余,這份「跑來跑去寄信」的心,讓余秋雨至今感念。

 

白先勇台大崑曲課 余秋雨打頭陣
【聯合報 2015-02-28】記者陳宛茜

  2011年,作家白先勇在台大開設17堂課的「崑曲新美學」,造成2400人搶400名額的盛況,點燃崑曲新火種。4年後,「白先勇崑曲之美講座」捲土重來,3月在台大開課,一開就是3年,首堂課還邀到大陸散文名家余秋雨主講。
  白先勇此次在台大重開崑曲課,由趙廷箴文教基金會贊助,以一年300萬的經費連續贊助3年,以他的人脈加上充沛資金,這次講座黃金陣容可謂空前,余秋雨首堂就將主講「從中國文化史觀看崑曲美學的重要意義」。
  余秋雨以「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走紅台灣。然而他的另一個身分是戲劇學者,妻子馬蘭是大陸黃梅戲名角。白先勇認為,兩岸名家中,邀他剖析崑曲美學在中國文化史的意義,不做第二人想。
  「白先勇崑曲之美講座」共18堂課,邀來主講的崑劇名角多達10位,包括汪世瑜、蔡正仁、華文漪、梁谷音等大陸國家一級演員。
  此次請來上課的不只一般戲迷較熟悉的小生小旦,還包括武旦王芝泉、丑角張銘榮,可說生旦淨末丑等「行當(角色)」都到齊了。
  「我們要讓學生有課上、有戲看。」白先勇表示,此次「崑曲之美講座」邀來蘇州崑劇團,在大學四月初「溫書假」期間,於台北中山堂為學生免費專場演出「牡丹亭」精彩折子戲,包括「遊園」、「尋夢」、「驚夢」、「拾畫」、「幽媾」。
  白先勇並將「看戲」列為必修課,上課的學生必須繳交看戲心得。

 

白先勇再開崑曲課 余秋雨首講
【人間福報 2015-02-28】

  二○一一年作家白先勇在台大開設十七堂課的「崑曲新美學」,造成二千四百人搶四百名額的盛況,點燃崑曲新火種。四年後,「白先勇崑曲之美講座」捲土重來,三月在台大開課,一開就是三年,首堂課還邀到大陸散文名家余秋雨主講。
  白先勇自稱「崑曲義工」,視推廣崑曲為終生志業。「崑曲新美學」十七堂課全程錄影,放上網成為開放教材,轟動兩岸三地。包括香港中文大學、北京大學均邀請白先勇到校,舉辦崑曲講座或開設崑曲課程。
  白先勇表示,此次在台大重開崑曲課,師資陣容更堅強,下周一首堂課便邀到余秋雨主講「從中國文化史觀看崑曲美學的重要意義」。余秋雨以〈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走紅台灣,他另個身分是戲劇學者,妻子馬蘭是大陸黃梅戲名角。白先勇認為,兩岸名家中,邀他剖析崑曲美學在中國文化史的意義,不做第二人想。
  「崑曲之美講座」共十八堂課,主講的崑劇名角多達十位,包括汪世瑜、蔡正仁、華文漪、梁谷音等大陸國家一級演員。不僅小生小旦,還包括武旦王芝泉、丑角張銘榮,生旦淨末丑等「行當」(角色)都到齊。
  學生有課上、有戲看。「崑曲之美講座」邀來蘇州崑劇團,在大學四月初「溫書假」,於台北中山堂為學生免費專場演出《牡丹亭》精彩折子戲,包括〈遊園〉、〈尋夢〉、〈驚夢〉、〈拾畫〉、〈幽媾〉。將「看戲」列為必修課,學生須交看戲心得。

 

白先勇邀余秋雨 畅谈崑曲美学
【中時電子報 2015-03-02】刘宗龙

台灣大學 <wbr>白先勇崑曲讲座 <wbr>第一講 <wbr>余秋雨《從中國文化史觀看 <wbr>崑曲美學的重要意義》
作家白先勇在台大开的崑曲美学课程2日正式上课,白先勇(右)在第一堂课邀请大陆散文名家余秋雨(左)主讲,畅谈「从中国文化史观看崑曲美学的重要性」。图为白先勇与余秋雨步入会场。(刘宗龙摄)

台灣大學 <wbr>白先勇崑曲讲座 <wbr>第一講 <wbr>余秋雨《從中國文化史觀看 <wbr>崑曲美學的重要意義》
作家白先勇在台大开的崑曲美学课程2日正式上课,白先勇(左2)在第一堂课邀请大陆散文名家余秋雨(左)主讲,畅谈「从中国文化史观看崑曲美学的重要性」。(刘宗龙摄)

台灣大學 <wbr>白先勇崑曲讲座 <wbr>第一講 <wbr>余秋雨《從中國文化史觀看 <wbr>崑曲美學的重要意義》

作家白先勇在台大开的崑曲美学课程2日正式上课,白先勇在第一堂课邀请大陆散文名家余秋雨(见图)主讲,畅谈「从中国文化史观看崑曲美学的重要性」。(刘宗龙摄)

 

  作家白先勇在台大开的崑曲美学课程2日正式上课,白先勇在第一堂课邀请大陆散文名家余秋雨主讲,畅谈「从中国文化史观看崑曲美学的重要性」。

 

余秋雨台大講課 2千生搶破頭擠爆教室 400名額吸2千人
台大生站100分鐘聽講 崑曲美學首堂課 白先勇找余秋雨助陣 
站走道、坐地上 客座講師余秋雨人氣夯
【台視新聞 2015-03-02】

  睽違4年,作家白先勇再度在台大開課,講述崑曲美學,先前開課只收400個學生,卻有2千多位學生擠破頭,其中這次更找來,以「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走紅台灣的作者余秋雨,當第一堂課的客座講師,學生更是擠滿整間教室,有人最後是直接坐在走道上旁聽,或是乾脆全程100分鐘都用站的。
  細數歷史人物,以古為鏡,散文大師余秋雨台大開講,整間教室座無虛席,課程100分鐘不算短,但學生就算是只能坐走道,或是要一路站著聽,也要要來上大師的課連碩二的大陸交換學生也難敵大師魅力,只有400個名額,卻有超過2千位同學搶著報名余秋雨以行者無疆,文化苦旅和山居筆記等書走紅台灣,更被視為,華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這回來台大開講,其實是應作家白先勇的邀約,擔任自己開設的,崑曲新美學,第一堂課的客座講師學生想要"歐趴"不簡單,但四年前第一次開課就掀起旋風,這回再來一次,僅管報告不輕鬆,台大生依舊把握難得機會,要聽大師分享崑曲美學。

 

從崑曲到文學 白先勇 余秋雨 結緣30載
【中国時報 2015-03-03】林欣誼

台灣大學 <wbr>白先勇崑曲讲座 <wbr>第一講 <wbr>余秋雨《從中國文化史觀看 <wbr>崑曲美學的重要意義》

台灣大學 <wbr>白先勇崑曲讲座 <wbr>第一講 <wbr>余秋雨《從中國文化史觀看 <wbr>崑曲美學的重要意義》
台大開課 「名師」主講

作家白先勇(左二)在台大開的崑曲美學課程2日正式上課,第一堂課邀請大陸散文名家余秋雨(左一)主講,暢談「從中國文化史觀看崑曲美學的重要性」。(劉宗龍攝)

 

  當文化名家余秋雨遇上崑曲大師白先勇,會激出什麼火花?由白先勇主持的「崑曲之美」講座昨(2日)在台大開課,首堂邀請余秋雨主講,現場400人教室大爆滿,兩人回憶30年的交情時熱情激動:「我們因崑曲結緣,在中國文化與文學上互相交流,緣分很深!」
  當年就是白先勇把《文化苦旅》推薦給爾雅出版社創辦人隱地,余秋雨從此以本書揚名台灣,暢銷至今。白先勇還引介余秋雨在台灣報紙發表作品,台灣把稿費寄到美國給白先勇,「他每次都步行到郵局填匯款單,中英雙語,寄到中國給我,有時還要把不是整數的稿費湊成整數。」他至今珍惜保留那些手寫信封與匯款單。
  余秋雨研究戲劇,曾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昨他以「從中國文化史觀看崑曲美學的重要性」為題,連講2小時滔滔不絕,不時幽默引得哄堂大笑,課後被學生包圍要簽名。
  他表示歷史上許多暴君,連自己家人都殺,看戲時卻能熱淚盈眶,「可見戲劇是種液態時空,讓人回到意想不到的天真時代,嬰的時代。」生動演繹戲劇的價值。
  他擁護崑曲,反對將京劇稱為中國「國粹」,認為京劇唱腔好但內容薄弱。崑曲在劇作家湯顯祖時締造最高成就,但也在「過度流行」後由盛轉衰,他笑稱那時崑曲大量互相模仿的劇情,「不外是有錢小姐愛上窮困小子,但硬被許配給富家子,窮小子力爭上游考上科舉,回頭報復或者放下寬容。」一如現在的偶像劇。
  余秋雨肯定崑曲的美學特色,表示崑曲有種「安靜的緩慢」,「崑曲給現代生活帶來『巨大的補充』,不只是休息,而是回到人性的美夢時代。」
  但余秋雨認為經典不必然要普及,「比如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是極少數經典,那就是社會高貴的所在,讓我們仰起頭來找得到,但經典的東西都普及的話,就不叫經典。」
  白先勇致力推動崑曲走入校園,2011年首度在台大開設一學期「崑曲新美學」,由他主持、邀請黃金陣容講師。這學期起由趙廷箴文教基金會贊助再度開課,每周邀請余秋雨、王安祈、李惠綿、林鶴宜、鄭培凱等名家授課,課程預計連開3年。

 

從中國文化史觀看崑曲美學的重要意義
主持:白先勇 主講:余秋雨
2015.3.2(一)2:30-5:30pm 台灣大學博雅大樓101教室

 白先勇致力推动昆曲走入校园,2015年起由赵廷箴文教基金会赞助,首度在台大开设「台湾大学白先勇昆曲讲座」课程。財團法人趙廷箴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趙元修先生暨執行長辜懷箴女士每年捐款新臺幣300萬元,為期三年,於臺灣大學文學院設立白先勇崑曲講座。趙董事長及辜執行長秉承基金會創會宗旨,以弘揚中華文化爲目標,特在文學院設立白先勇崑曲講座,以提升全校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也同時對外文系校友白先勇先生在推廣中華文化上的努力表示敬意。
  「台湾大学白先勇昆曲讲座」课程由白先勇主持,每周邀请黄金阵容讲师:余秋雨、李林德、王安祈、李惠绵、林鹤宜、郑培凯等名家授课。

台灣大學 <wbr>白先勇崑曲讲座 <wbr>第一講 <wbr>余秋雨《從中國文化史觀看 <wbr>崑曲美學的重要意義》
台灣大學2015白先勇崑曲讲座《崑曲之美》第一講白先勇老師主持

台灣大學 <wbr>白先勇崑曲讲座 <wbr>第一講 <wbr>余秋雨《從中國文化史觀看 <wbr>崑曲美學的重要意義》
台灣大學張慶瑞副校長致詞

台灣大學 <wbr>白先勇崑曲讲座 <wbr>第一講 <wbr>余秋雨《從中國文化史觀看 <wbr>崑曲美學的重要意義》
台灣大學文學院邱錦榮副院長致詞

台灣大學 <wbr>白先勇崑曲讲座 <wbr>第一講 <wbr>余秋雨《從中國文化史觀看 <wbr>崑曲美學的重要意義》
台灣大學 <wbr>白先勇崑曲讲座 <wbr>第一講 <wbr>余秋雨《從中國文化史觀看 <wbr>崑曲美學的重要意義》
余秋雨老師授課《從中國文化史觀看崑曲美學的重要意義》

台灣大學 <wbr>白先勇崑曲讲座 <wbr>第一講 <wbr>余秋雨《從中國文化史觀看 <wbr>崑曲美學的重要意義》
教室爆滿,後排階梯上也坐滿了同學 

台灣大學 <wbr>白先勇崑曲讲座 <wbr>第一講 <wbr>余秋雨《從中國文化史觀看 <wbr>崑曲美學的重要意義》
台灣大學 <wbr>白先勇崑曲讲座 <wbr>第一講 <wbr>余秋雨《從中國文化史觀看 <wbr>崑曲美學的重要意義》
問答環節

台灣大學 <wbr>白先勇崑曲讲座 <wbr>第一講 <wbr>余秋雨《從中國文化史觀看 <wbr>崑曲美學的重要意義》
選課同學可獲得台灣大學2015白先勇崑曲讲座《崑曲之美》課程示范演出入場券,學生們踊跃抢票

台灣大學 <wbr>白先勇崑曲讲座 <wbr>第一講 <wbr>余秋雨《從中國文化史觀看 <wbr>崑曲美學的重要意義》

台灣大學 <wbr>白先勇崑曲讲座 <wbr>第一講 <wbr>余秋雨《從中國文化史觀看 <wbr>崑曲美學的重要意義》
台灣大學 <wbr>白先勇崑曲讲座 <wbr>第一講 <wbr>余秋雨《從中國文化史觀看 <wbr>崑曲美學的重要意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