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家身影 / 台北

(2014-01-28 09:17:31)
标签:

作家身影

台北

孽子30年座谈会

孽子舞台剧

整排记者会

分类: 白先勇

「孽子三十年」座谈会 / 诚品信义店三楼FORUM / 2014.01.17

作家身影 <wbr>/ <wbr>台北

          左起:隐地先生、白先勇先生、李昂女士、柯庆明先生、廖志峰先生     摄影/许培鸿

 

联副文讯/「孽子三十年」座谈会
【联合报 2014-01-16】

 
  从1977年在复刊的《现代文学》第一期刊出,到1983年结集成书,《孽子》出版迄今,已三十年。《孽子》在戒严时期首揭家国、同志双关的认同议题,非独勇气惊人,更开时代风气之先,既是标竿,也是里程,广获世界文坛注目,已有美、荷、义等多语版本,作品多次搬上舞台,感动不同世代的读者观众,可说是一本时代意义深远的重要著作。
  联合报副刊特与允晨文化合办「孽子三十年」座谈会,邀请作家白先勇与作家李昂、柯庆明、隐地与谈,是一场精采可期的文学盛会,欢迎踊跃参加,报名专线:02-25072606 谢小姐。时间:1月17日(星期五)晚上七时,地点:诚品信义店三楼FORUM。

 

孽子出版30年白先勇:书写禁忌是使命
【世界新闻网 2014-01-18】记者:陈宛茜

 

作家身影 <wbr>/ <wbr>台北

 

  「『台北人』是孤臣,和『孽子』合成孤臣孽子。我一生写作的主题,围绕着被国家社会流放的一群人。」作家白先勇昨晚参加「孽子30年」座谈会,他指小说家的使命是「触碰社会禁忌」,这些禁忌造成人类痛苦,而文学可以唤起读者的同情之心。
  「孽子」1977年在复刊的「现代文学」第一期刊出,1983年结集成书。允晨文化与联合报副刊合办「孽子30年座谈会」,邀请作家隐地、李昂、柯庆明与白先勇对谈。
  「我生于忧患,一出世就逃难。」白先勇说,他逃难14年才得以在台湾安居,「我们这一代流离漂泊的感觉,从没停过。」从「台北人」到「孽子」,「流离」始终是他作品的主题。
  「孽子」出版的年代,同性恋在台湾仍是禁忌。白先勇说,当时他认为,身为作家,「要写写到底,不能有任何顾忌」。「孽子」刚发表时,社会、文坛的反应是「一片沉默,没人提这本怪书」。没想到,「孽子」的影响力慢慢累积,「像打开一个闸门」,水里暗潮汹涌,十多年后掀起巨浪。
  「孽子」足足连载六年才出书。隐地爆料,白先勇早在「现代文学」连载前便已完稿,消息一传出,出版界争相走告,尔雅、远景与言心三家出版社争取出书,后来达成协议,各家各做封面、同天发行,在当时是创举。
  没想到,远景出版社发行人沈登恩使出「拖」字诀,让「孽子」在「现代文学」足足连载六年。其它两家出版社等不下去,最后由远景抢得独家出版权。
  李昂的「杀夫」与「孽子」同年出版,两书同样挑战禁忌。李昂说,她曾听过许多海外评论家表示,「孽子」开启同志文学书写的新领域,因为西方的男同志文学,不会像「孽子」将重心放在父子的纠葛,这跟深植于中国社会的儒家思想有关。

   
「孽子」舞台剧整排记者会 / 中正文化中心 / 2014.01.19

作家身影 <wbr>/ <wbr>台北


作家身影 <wbr>/ <wbr>台北

                《孽子》排练现场与“罗平”梁智瑜交谈           摄影/许培鸿

 

作家身影 <wbr>/ <wbr>台北
               《孽子》排练现场与“杨教头”唐美云交谈             摄影/许培鸿

 

《孽子》上舞台 演员泪洒排练室
【台湾醒报 2014-01-19】记者:方家敏


  「青春鸟群」在排练室里绕着圈奔跑,眼神里的火光就要迸发,代表着狂情烈爱、悔罪救赎,让人觉得彷佛置身在228公园(原新公园)的暗夜森林。19日《孽子》舞台剧版进行首次公开排练,邀请原作者白先勇亲临观赏。演员们个个施展浑身解数,白先勇也看得如痴如醉,大赞此次的舞台剧版比起电影、电视剧,是他最喜欢的「新儿子」。
  排练场内虽然没有豪华场景,只有写意的简单桌椅,但演员们个个真情流露,全心投入。饰演主角「李青」的莫子仪在与母亲柯淑勤的对手戏中,时而口说旁白,时而与母亲对话,在虚实转换间展现真挚情感,泪洒排练室,不论是肢体表现或情绪表达都十分到位,令人动容,让原作大师白先勇也频频赞赏。
  文坛大师白先勇198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孽子》,以同志激情的情感、父子间的亲情交织出超越阶层、时代与地域的经典华人文学。此次《孽子》首度搬上舞台,由曾以电视剧《孽子》获得金钟奖最佳导演的曹瑞原亲自操刀,以更精炼的手法重新诠释,透过虚实场景交错,展现戏剧张力和抽象、细腻的情感。
  此次特殊的剧场表演形式邀集剧场、影视、舞蹈、流行乐界的表演及创作名家携手合作。15位实力派演员中有4位金钟帝后,包含太阳剧团的专业舞者张逸军,以动感、张力十足的舞蹈和特技绸吊展现性格不羁的「阿凤」;歌仔戏名伶唐美云则是饰演杨教头,融入歌仔戏的身段与闽南语台词,让舞台表现更多元。
  「最近生的儿子当然最爱啰!」白先勇说,此剧经历过小说、电视、电影,如今要搬上舞台,他自然也觉得特别兴奋。尽管已经是第三次观赏排练仍十分感动。此次不仅加入歌仔戏元素增强戏剧效果,也邀请到杨宗纬现场演唱。白先勇说,杨宗纬的歌声特别揪心,很适合本出戏。

 

白先勇"孽子"搬上舞台同志禁忌龙凤苦恋传说再现
【新网 2014-01-19】记者:麻念台

 

  上一世纪中叶,现在的二二八纪念公园叫做新公园,当年的公园一到夜晚就成为禁忌失乐园,是小说家白先勇作品《孽子》的诞生地。

作家身影 <wbr>/ <wbr>台北
《孽子》一开场的「青春鸟群」舞出新公园的暗夜森林。(归鸿亭摄影)

 

  那个年代不能说的同志议题,今日已经得以走出社会囹圄,《孽子》继改编为电影版、电视剧版,台湾首度舞台剧版本将于2月7日至16日在台北国家戏剧院演出8场,预计5月在高雄加演3场。
  这出描述70年代,同志禁忌的爱,父子间的纠葛,深刻探触人性的小说《孽子》,舞台剧版导演曹瑞原表示,结合剧场、流行音乐及舞蹈等元素,重新诠释白先勇笔下的阿青在当年同志圣地新公园听闻的苦恋传说,这段「龙凤恋」诠释龙子对昔日恋情的回忆,并由曾担任太阳剧团舞者的张逸军以舞蹈表现传奇的阿凤。

作家身影 <wbr>/ <wbr>台北
老鸟樊光耀(右)带新手莫子仪(左)的对手戏。(归鸿亭摄影)

 

  原著白先勇表示,看整排时的表演觉得回到当初写作时很激动的心情,尤其最后演到龙子在苦留阿凤不成、杀了对方一幕,用舞蹈表现这段激情血恋,更能呈现这个爱情神话,戏剧性超越小说语言;这部小说经历过小说、电视、电影,如今搬上舞台,他觉得特别兴奋。
  《孽子》开启同志文学书写的新领域,以同志激情的情感、父子间的亲情交织出超越阶层、时代与地域的境界;邀集的15位演员中有4位金钟帝后,除专业舞者张逸军以动感、张力十足的舞蹈和绸吊特技展现性格不羁的阿凤;歌仔戏名伶唐美云则饰演杨教头,融入歌仔戏的身段与闽南语台词,让舞台表现更多元。

   
孽子搬上舞台剧白先勇:戏剧性超越小说
【联合报 2014-01-20】记者:何定照

 

作家身影 <wbr>/ <wbr>台北作家身影 <wbr>/ <wbr>台北

左图:白先勇说,张逸军(右)在历来演员中最像阿凤原型,吴中天(左)的高帅挺拔,以及眼中淡淡的忧郁,也最像他原著中的龙子,两人对戏,火花十足。记者陈再兴/摄影
右图:「孽子」在台首度改编成舞台剧。原著作者白先勇昨天看排练剧中「龙凤恋」悲剧结尾时,情绪也跟着起伏,伸手拭泪,直说这是最感动的一幕。记者陈再兴/摄影

 

  白先勇经典小说「孽子」继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后,首度改编的舞台剧下月演出。白先勇昨天看排练,直赞由吴中天扮演的「龙子」与张逸军扮演的「阿凤」,在各改编版中最像他原著角色,「这是我看过最精彩的龙凤恋。」
  「孽子」中的龙凤恋,是男同志主角阿青(莫子仪饰)在当年同志圣地新公园听闻的苦恋传说,后来阿青也与龙子邂逅相恋。导演曹瑞原诠释龙子对昔日恋情的回忆,安排张逸军无台词、纯以舞蹈表现。张逸军昨天也仅以激越舞姿与贲张肢体,演出传奇阿凤。

作家身影 <wbr>/ <wbr>台北
白先勇的经典同志文学作品「孽子」改编成舞台剧,即将在国家戏剧院上演,昨天彩排。记者陈再兴/摄影

 

  「张逸军演阿凤非常合适,完全表现出阿凤的狂放、野性、激情,也能激出别人对他坎坷命运的同情与怜惜。」白先勇说,张逸军是历来演员中最像阿凤原型的;吴中天高帅挺拔,加上眼中淡淡的忧郁,也最像原著中的龙子。
  曾担任太阳剧团舞者的张逸军,舞台剧中将以悬吊特技呈现阿凤离开龙子剧情,两人间情感拉扯全以舞蹈与肢体表现。昨天白先勇看到龙子在苦留阿凤不成、杀了对方的一幕,凝神到微微张嘴、喟然叹气。他说,用舞蹈表现这段激情血恋,更能呈现这段爱情神话,「戏剧性超越小说语言。」
  张逸军说,一般都说龙凤恋爱得「死去活来」,其实他和吴中天是爱到「皮开肉绽」,因为他为表现两人激烈冲撞,常不小心撞到瘀青受伤。张逸军的老师张晓雄笑说,张逸军比起以前已「懂得收放力气,才能恰当表现出艺术深度。」
  「孽子」二月七日至十六日在台北国家戏剧院演出,购票洽两厅院售票系统。


白先勇探班 / 杨宗纬录《孽子》主题曲

作家身影 <wbr>/ <wbr>台北
                                                                                         摄影/许培鸿

作家身影 <wbr>/ <wbr>台北

                                                     摄影/许培鸿

作家身影 <wbr>/ <wbr>台北

                  前排左起:杨宗纬先生、白先勇先生后排左起:张艺先生、陈小霞女士        摄影/许培鸿

 

作家身影 <wbr>/ <wbr>台北
                陈小霞女士、杨宗纬先生、白先勇先生           摄影/许培鸿

 

作家身影 <wbr>/ <wbr>台北
                   杨宗纬先生、白先勇先生                摄影/许培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