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白先勇牡丹亭
白先勇牡丹亭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741
  • 关注人气:62,9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春版《牡丹亭》的三重意义

(2013-01-10 10:25:37)
标签:

白先勇学术研讨会

王文章致辞

青春版牡丹亭

分类: 白先勇

青春版《牡丹亭》的三重意义
——在“白先勇的文学与文化实践暨两岸艺文合作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王文章 /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尊敬的白先勇先生、各位与会学者:
    “白先勇的文学与文化实践暨两岸艺文合作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谨表示热烈的祝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在台湾文学研究方面人才辈出,成果显著,相信通过这次研讨活动,

  能够推动中国文学界对于白先勇先生更深入的研究,推动进一步加深对台湾文学的理解。
    白先勇先生以文学和艺术创作享誉海内外。他以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写出了其父辈一代在

  台湾的生活以及台湾的世相,他积极实践现代派的创作手法,开启了文学新风尚。白先勇先生

  还与其同仁们创办了《现代文学》杂志,介绍西方现代派文学,开启了新的文学范式,推动形

  成新的作家群。白先勇先生的文学创作,以语言叙述方式的探索令人瞩目,更以真实的描写定

  格了一个时代特定人群的生存状态,他的文学创作影响是深远的。
    就我个人与白先勇先生的接触而言,尤其他在推动昆曲艺术的当代继承与舞台创新方面作

  出的努力,令人钦敬。2004年,白先勇先生亲手改编整理戏曲文学经典《牡丹亭》,他把剧本

  送我的时候,也满怀激情地谈了要以“青春版”的形态重新把剧作搬上舞台。近30多年来,我

  看过不少不同整理本的《牡丹亭》舞台演出,它们都以整理者不同的着眼点诠释着这部经典,

  虽然大都抓住了柳杜爱情及其对封建礼教虚伪腐朽的揭露,但汤显祖原著丰厚的社会内容在一

  定程度上流失了,筋骨在而血肉薄。当时听了白先勇先生的“畅想”,也被他感染,但到底会

  是一个什么样子的舞台呈现?在不确定的疑问中等到了青春版《牡丹亭》的上演。它的首演即

  引起震撼,并一直产生着持续而热烈的反响。这么多年来,还不曾有一部像青春版《牡丹亭》

  这样整理的古典戏曲得到这么大的成功,它在台湾、大陆和世界巡演,都得到中外观众的热烈

  欢迎。我曾先后看过六场该剧的演出,不仅是为杜丽娘“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惊心动魄,

  也为青春版《牡丹亭》虽经取舍,但却完整而又充分地表现了汤显祖赋于该剧的丰厚内涵的巧

  妙整理而折服。我觉得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尊重原著,力争把原著的整体蕴含全面展现出来。《牡丹亭》这一类的经典作品,既

  是作者独特性创作的成果,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思想启示的意义与社会、人生认识的意义,

  只有“历史性”地展现,才更会具有今天的价值。那种从概念性的观念出发,为服务于某种主

  题而对经典进行取舍的现代化改编是要不得的,那只会概念化地演绎人物关系,使经典无尽的

  丰厚内涵狭窄化和浅薄化。青春版《牡丹亭》在改编的取舍上小心翼翼,有删减调整,但仍然

  是“浅深、浓淡、雅俗”独得三昧,无境不新,却对筋骨、血肉纤毫无伤。二是在舞台表演上,

  全盘继承昆曲的表演精萃。该剧大胆启用了沈丰英、俞玖林两位青年主演。年轻演员有朝气,

  会更好地表现原作的情境,但缺陷是表演技能有所欠缺。白先勇请来汪世瑜、张继青两位名满

  昆曲舞台久孚盛名的表演艺术家,从基本功到剧中人物表演的一招一式开始,向两位青年主演

  传授表演技艺。教的严格,学的认真,传统表演技艺的传承也在青春版《牡丹亭》的排演中完

  成了。今天我们看沈、俞两位青年演员的表演,唱做沉稳,舒缓有致,情绪饱满,情动于中而

  形于外,演出百场,纯熟的表演已进入忘我之境。他们的表演是以厚实的传统表演技艺为功底,

  昆曲的韵味和青年演员无形中赋予表演的符合时代审美趋向的新元素,也使青春版《牡丹亭》

  真正具有了青春的气息和活力。该剧在各个大学的演出气氛热烈自不待言,在剧场的演出也同

  样吸引了那么多年轻人观看,剧本整理的把握、青年演员担纲以及舞美等的革新都是产生艺术

  魅力的综合因素。该剧的排演模式,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的当代传承提供重要的借鉴。

  三是该剧由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策划,白先勇先生本身即具备有“品牌”的意义,两岸三地的

  诸多专家、艺术家共同参与,由苏州昆剧院作为主体进行演出,这种机制是灵活和有效力的。

  同时,白先勇先生亲自参与该剧的宣传和出面争取社会资金的支持,民间资金的投入,保证了

  该剧在国内外演出的持续进行。我深知此中有很多的艰难,但以白先勇先生的坚韧,使青春版

  《牡丹亭》的演出越来越有影响,使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民族传统表演艺术形式昆曲更放异彩。

  在推动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戏曲经典的继承创新上,白先勇先生是一位榜样。
    我因出差不能莅会,谨以此简短的感想,表达对白先勇先生的敬意。
    最后,祝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白先勇的文学与文化实践暨两岸艺文合作学

  术研讨会”圆满成功!

   
一月九日刊载于《中国文化报》
http://epaper.ccdy.cn/html/2013-01/09/content_88122.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