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与现代的磨合中走向中华文化复兴
(2010-02-23 17:40:19)
标签:
昆曲传承2010北京大学 |
分类: 昆曲传承 |
二零一零年春季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将开设《经典昆曲欣赏》课程,这是属于「北京大学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北京可口可乐公司赞助,第一阶段以五年为期。本课程属于公选课,针对全校本科生而设,占两个学分。《经典昆曲欣赏》旨在引导青年学生鉴赏昆曲古典之美,从而重新亲近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之精粹,长年培养大批青年知识分子昆曲观众以及研究昆曲人才,从事推广复兴昆曲大业。
北京大学一向重视美育,人文教育为全国高等院校之最,上世纪初期,在蔡元培校长引领下,吴梅、俞平伯诸位先生在北大创立下大学昆曲教育之首例。本世纪初北京大学开设《经典昆曲欣赏》课程,具有重大文化意义及教育指标,不仅恢复北大昆曲教育老传统,而且赋予昆曲艺术在学术上之新定位。二零零一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昆曲评定为「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作为我们民族具代表性的表演艺术,昆曲应受学术界高度重视。
《经典昆曲欣赏》课程以欣赏研究昆曲经典作品为主,第一学期选定的作品为《牡丹亭》,从汤显祖《牡丹亭》到青春版《牡丹亭》作一系列完整的个案研究(Case Study)。汤显祖的《牡丹亭》为明传奇的扛鼎之作,乃昆曲剧目中的第一经典,数百年来,在舞台上常演不辍,研究《牡丹亭》,可触及昆曲艺术的面面观。本课程将延请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及当今享誉剧坛的昆曲大师、青年演员、青春版《牡丹亭》舞台原创艺术家分「案头」及「场上」,共同进行研讨:从昆曲美学、哲学思想、历史背景、文学意境、各种层面来探讨《牡丹亭》的重要性。同时昆曲大师及青年演员将现身说法,讲解示范《牡丹亭》的表演艺术,诠释角色行当、身段唱腔。
青春版《牡丹亭》替这出四百多年的昆曲经典剧目注入新的生命,将传统与现代磨合成功,使其在二十一世纪舞台上重放光芒。本课程将重点讨论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要素:制作观念、剧本改编、导演手法、演员训练、舞台灯光设计、服装造型设计等,从中梳理出昆曲美学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