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古建筑上的对联欣赏(3)

分类: 我的家乡 |
浚县古建筑上的对联欣赏(3)
秋雨
1. 四城门题额
东城门:东望澶云
南城门:南控黄流
西城门:西瞻行翠
北城门:北迎紫极
西城墙北侧两便门分题:允淑门
东望澶云:古澶州位于今濮阳西南,澶为古湖名,故址在今濮阳西,古黎阳东。站在浚县古城东门,可看到澶湖上升起的白云,也就是“澶云”。
南控黄流:大河当年自浚县淇门之南的文石津而向东偏北流,经黎阳津北去,过大伾山东麓向北而后东归大海。浚县古城南门之南便是大河“黄流”。
西瞻行翠:浚县古城西门地势较高,门外是北去的卫水,远望是苍翠的太行山群峰。
北迎紫极:解放初年,浚县北门外还是一条东西向的沙丘,黑夜站在北门远望,看到的是北天的北极星和小熊座、大熊座、仙后座、天龙座、仙王座。北极星又称紫微星,古人都把紫微星当成帝星,所以命宫主星是紫微的人就是帝王之相。故有“北迎紫极”。
允淑门:位于西城门与观澜门之间, “允淑”典出《诗经·小雅·鼓钟》:“淑人君子,怀允不忘。”有善良、美好、公平、倩雅之意,带着人们对生活更多的美好期盼。
观澜门:出门就是卫河,抬头便可看见河面上船来帆往,紫燕翻飞,鱼翔浅底,纤夫弓背逆水之舟,河水波澜起伏。
2. 四城楼题额
东城楼:长春
南城楼:叠翠
西城楼:长青
北城楼:拱北
长春:希望四季常青,四季如春,是浚县儿女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叠翠:层迭的翠绿色,层迭的山色。曹丕《黎阳作》:“南望果园青青,霜露惨凄宵零,被桑梓兮伤情。”唐代杜颜《灞桥赋》:“连山叠翠而西转,羣树分形而北疎。” 唐代刘蜕《吊屈原辞·招帝子》:“鸾去凤飞兮云不归,九疑叠翠兮横湘雨。” 元代萨都剌《溪行中秋翫月》诗:“四山叠翠开画图,溪濑漱石如笙竽。”叠翠也是一种植物蕙兰,梅瓣,传统名品,叶姿半垂,叶幅宽,叶色淡绿,花梗淡绿。花外三瓣质厚、紧边,瓣端有尖锋,质糯,二副瓣拱抱。深兜软蚕蛾捧,大如意舌,花色淡绿。
长青:与长春意思相近。
拱北:对着北极紫微帝星,两手抱拳上举以表敬意。
3. 文治阁题额
东侧:丹流东壁
南侧:清环黎水
西侧:碧泻西山
北侧:黛护伾岚
丹流东壁:站在文治阁东望,一是能看到北去的大河,二是能看到大伾山,大伾山孤峰独立苍翠。丹流东壁形容流动着红色,色彩飞动。唐代王勃《滕王阁序》:“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明代何景明 《画鹤赋》:“徒流丹而暎绿,俱含意而论形。” 此处的“东壁”指的应是大伾山崖。
清环黎水:黎水借指浚县,又是说的卫水。古浚县城于浮丘山西南引卫水,绕城挖护城河,至城西北还与卫河。护城河长八里,宽二丈,深及卫水。城门外各建一石桥,桥头各建一石坊。清清卫河之水环绕着古城。
碧泻西山:西边的太行山中,淇河碧水自山中倾泻而出,东来入卫,然后北流。
黛护伾岚:黛是女子眉毛的代称,皆知美女。这里应是借指浮丘山上的碧霞元君,碧霞元君美女神仙护佑着大伾山岚,大伾山岚也是借指,指的是浚县儿女。
1. 圣旨坊
上联:纲纪严明 奸邪小人穿坊自寒胆
下联:浩然正气 坦荡君子过门无愧心
注:祀奉城隍,既是州城隍又是县城隍,古城曾是浚州。
2. 千秋盛会坊
上联:岁岁迎新 古城朝山盛会狂欢笑
下联:年年辞旧 香客拜庙云集祷告声
注:千秋盛会,民俗文化,被海外成为中国民间的狂欢节。
3. 黎公遗风坊
上联:孔圣门徒 栋梁奇才十哲端木子
下联:儒商始祖 瑚琏贵器先贤浚黎公
注:黎公遗风,说的是端木子贡,孔子七十二贤徒、先贤使哲之一,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儒商鼻祖,守孔墓六年,堪称尊师楷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春秋末期卫国人即浚县人,生于公元前520年。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追封其为“黎侯”,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
4. 大河禹跡坊
上联:浚地观光 忆起万年大河横流患
下联:伾浮漫步 追思千古神禹治水恩
注:大河禹跡,当尧之时,洪水横流,大禹曾在浚县大伾山治水,留有遗迹,大伾山东麓的大石雕像应是大禹的化身。
5. 平原奇峰坊
上联:坤仪崛起 巉崖叠翠烟岚绕圣顶
下联:黎浚云霄 佛道仙山紫气遮峰头
注:平原奇峰--指浚县大伾山,大伾山孤峰突起,当年黄河经大伾山东麓流过,山势绮丽,松柏苍翠,岚影飘渺,古刹掩隐,景色宜人,文物古迹荟萃,摩崖题记遍布,被誉为“豫北平原第一胜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