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斐诗话第四十二回 碧霞浮丘清环黎水 黎阳古城黛护伾岚
(2011-12-02 17:59:04)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小说 |
第四十二回 碧霞浮丘清环黎水 黎阳古城黛护伾岚
眼光殿楹联:本天地之大德以成能,生生不息;运阴阳之枢机而育物,日日常新。
“上联说:碧霞元君之德乃是天地之间的大德,故其无所不能。生生不息出自《周易·系辞上》:“生生之谓易。”宋代周敦颐《太极图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下联说:运筹阴气与阳气的运动关健,从而孕育造化万物。日日常新,日新月异。阴阳就是阴气与阳气的合称,事物普遍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种属性,阴阳相辅相成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根源。阴阳的概念源自古华夏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古代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枢机指事物运动的关健,又指朝廷的重要职位或机构。《国语·周语下》:夫耳目,心之枢机也。《文心雕·龙神思》: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健;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此外,也是罗马天主教中仅次于教宗的职位。源自拉丁文cardo,有枢纽、重要的意思。因穿红衣、戴红帽,又被称为红衣主教。枢机由教宗亲自册封,协助教宗管理教会事务。当教宗出缺时,也只有他们有权选举下一任教宗。枢机被分成三级:枢机主教、枢机司铎和枢机助祭。”魏淇滨侃侃而谈。
大殿就在高台之上,是碧霞宫的主体,地面青石砌成,殿前甬道斜坡上铺着云龙石,为御道,云龙石雕有二龙戏珠。云龙石测有石阶,可通上下。大殿由卷棚歇山顶拜殿和悬山顶加回廊式后殿组合建成,均有琉璃瓦覆顶,四周回廊。歇山顶没有正脊,呈滚圆形顶,每面有垂脊两道。悬山顶两山向外悬出一厦,正脊一条,五脊六兽四条。拜殿的五间明间和两次间各开四扇通楣条棂格扇门,两梢间是木雕透棂窗,精雕有花卉鸟兽图案。左窗嵌有“灵镇东岱”,右窗嵌有“光映西池”。檐下绘有二十四孝图、子路问津、河马负图和女娲补天等画。大殿也有楹联:
灵镇北天,自南自东自西皆拱飨;威称武帝 乃文乃圣乃神尽包罗。
凿破混沌,别幻出七宝山庄严庙相;烧残劫烬,常存留千佛洞自在法身。
“灵指碧霞元君圣母之灵;镇是威仪震慑,恩泽浩荡;北天是春季适合观察的天球部位,著名的北极星和北天极所在位置,此外还有小熊座、大熊座、仙后座、天龙座、仙王座。拱就是两手抱拳上举以表敬意,两手合围,环绕,向上或向前推、顶动,耸起,隆起,弯曲成弧形;飨就是享,祭祀,用酒食招待客人。威指碧霞元君之威仪;武帝是个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以褒贬其善恶。历史上的武帝太多了,有: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武帝关羽、晋武帝司马炎,十六国时期有成武帝李雄、赵武帝石虎、宋武帝刘裕、齐武帝萧赜、梁武帝萧衍、陈武帝陈霸先、周武帝宇文邕。乃文乃圣乃神尽包罗这句有毛病,文表示儒,碧霞元君属于道;尽包罗也是不可能的,至少保罗不进去佛、儒、法门,更保罗不了西方的天主、耶稣等。”常云梦看着第一副楹联议论了一番。
“混沌早于亘古,那已经不属于人类时代,碧霞元君出生于周代,不可能凿破混沌,混淆了时空,这句把天吹破了。七宝山位于朝鲜的咸镜北道中部海岸,方圆约250平方千米,因其风光绝佳,素称咸北金刚。此地一年四季风景优美,尤其冬季的雪景,被誉为天下第一景。相传此地藏有七种宝物,故名七宝山。别幻出七宝山庄严庙相似乎不应该是碧霞元君所为,应该是淇河岸边的箕子之功,箕子离开淇河卫地去了朝鲜,为朝鲜创下了不世伟业,成为朝鲜顶礼膜拜的神。烧残劫烬说得好,伾、浮二山历经兵燹劫难,早期人文被烧得荡然无存。千佛洞位于碧霞宫北面,当是李唐武则天时期开凿。碧霞宫晚于千佛洞,且初建时位于浮丘山东麓山下,明嘉靖二十一年,始由浚县知县蒋虹泉移建山顶,与千佛洞没有什么联系。佛道并不同宗,也不相容,说碧霞宫本是论道,但此联却硬拉进来佛家文化。”常云梦又看着第二副楹联议论了一番。
大家开始一幅幅仔细观看二十四孝图,看完《二十四孝图》,周颂鹤来了个总结发言:“堂上二老就是佛啊!虽说其中不乏封建宗法礼仪,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其中也有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的精神,我们应该采取扬弃的态度,赋予新时代的内容,教化芸芸众生。为人不孝,何言尽忠,何言报国,何言为天下黎民苍生?若大一个国家如果父慈子孝,人世间的真情必然感天动地,社会自然也会平安和谐,也必然会很少出现祸国殃民的社会败类。”
淇河卫地七子边说边向后殿内走去,后殿内正脊当中装有一个铜宝瓶,又叫风磨铜宝葫芦,高2,5米,围长3米,年久不朽,金光闪烁。大殿内雕梁画栋,三座砖雕莲花台,台上各有木雕神橱一座,木橱透雕龙、凤、花卉,橱内各塑有一尊女神,中间一尊是碧霞元君,是碧霞宫的主宰。金冠黄袍之中,三位女神端坐如圭,中间的碧霞元君宽厚,左侧的珮霞元君仁慈,右侧的紫霞元君爽直。
“参拜这三仙奶奶后大有宽慰之感。每到正月,三省四县的香客赶集浚县古庙会,登山烧香朝拜,人山人海,有来许愿的,有来还愿的,真可谓香花酬众愿。十里八乡的民间高跷、秧歌、武术四街玩耍,竞相登山敬神,好一派锣鼓齐鸣,唢呐吹奏,鞭炮阵阵,热闹鼎沸。”王碧霞介绍说。
大殿画有八仙壁画,大家又是细看。常云梦指着韩湘子说:“厌恶繁华富丽,喜欢淡漠清幽,酒淆不能夺其志,美女不足动起心。韩愈也曾勉他致力经史,而他却醉心于黄老之术。他可是神人,会人工化雨,挂牌出售雨雪。”
“不看了!看了徒增伤叹,都想修道深山,远离凡尘!”赵燕淇喊了一声。众人出得大殿回望,只见云龙石前一座八棱铁香亭,香烟缭绕。绕过大殿向后再去,走过琼宫妥圣门,便是碧霞宫最后一个院落,院内有三座高楼,中间的叫寝宫楼,气势巍峨。楼分上下两层,都有彩色琉璃瓦砌成的花纹厦顶,四周飞檐挑角,凌空峭峻,楼脊正中安置有麒麟宝瓶,挑角飞檐上都有五颜六色光怪陆离的飞鱼、海马等饰物。楼每层三间,四周都有走廊,可以绕行,所以又叫转角楼。两座陪楼个三间,均是两层,上下都有走廊。登楼远遥,一片红墙黄瓦,绿树遮掩的建筑群尽收眼底,心胸豁然开朗。
碧霞宫有东西侧门,东侧门楹联:
日出扶桑迎法驾,云来岱岳护神宫。横额:仪分乾健
“法驾是天子车驾的一种。天子的卤簿分大驾、法驾、小驾三种,其仪卫之繁简各有不同。《史记·吕太后本纪》:迺奉天子法驾,迎代王於邸。裴駰集解引蔡邕说:天子有大驾、小驾、法驾。法驾上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马,有五时副车,皆驾四马,侍中参乘,属车三十六乘。 唐代沉佺期《奉和晦日驾幸昆明池应制》:法驾乘春转,神池象汉迴。仪就是仪表,威仪;分就是天分,人的才气性质受制于天;乾是男像;健就是匹。上联说:一轮红日升起在苍茫东海,来迎着碧霞元君。下联说:云升起在泰山顶峰,来保护碧霞元君。”赵燕淇姐说说。
西侧门楹联:
门邻卫水清流绕,户接行山积翠来。
“上联说:西侧门外对着山下的卫水,卫水南来北去,加上护城河所引的卫水,清清卫水绕着浮丘山。下联说:站在西侧门远望,西边便是茫茫太行山群峰,太行苍翠映入眼帘。”付伾岚解释说。
出了碧霞宫后门,就是千佛洞石窟,一个凸起的小山头,小巧壁峭,南北有10米,东西有5米,小山头的西侧石壁上开凿有千佛洞石窟。石窟大小两个,大窟位于南端,洞口之上刻有“佛国”二字,并有六个外文。洞内雕凿有966个大小石佛。北端的较小,洞内石壁四周雕有120个石佛。多为唐代雕凿,估计与则天皇帝信佛有关,有宋代、明代年间的题记,可惜长期风化侵蚀,多已损坏。
站在石窟向北遥望,那里就是浮丘山的后山,后山就是尼姑庵的所在。常云梦说:“浮丘山上也是道佛同在。大伾山上的佛道分作东西,浮丘山上的道佛分作南北。只是此山上的佛教在大唐以后没有什么发展,而道家文化却在明朝初年抓住了发展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人生也要抓好机遇,机不可失,错之毫厘,差之千里。赵燕淇就失掉了很好的一次机遇,结果与梦中情人失之交臂。”魏淇滨说。赵燕淇在空地上追着魏淇滨转圈,边跑边喊:“你个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七个人笑得直不起腰来。
下山的路上,常云梦说:“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文化,崇拜多神,讲的是无为而治,人就是自然人,最终愿望是得道成仙,长生不老。佛教是外来的,起初属于教育,讲的是觉己、觉人、觉他,最高理想是进入极乐世界,也就是涅槃。道家的典籍是老子的《道德经》,佛教的是佛法三藏,也就是经藏、律藏和论藏,佛道追求的终极是相反的。可惜二者都没有被历代帝王用于治理天下,他们独尊儒术,把孔子奉为万世师表,而用道家炼丹之术祈求自己的长生不老,用佛教教育芸芸众生。”
下了浮丘山,与同学们一一握手,常云梦和周颂鹤上车,小车开动,二人与同学招手,驱车边离开了浚县城。常云梦和周颂鹤坐在车上,开始议论浚县古城。常云梦说:“今日浚县城非昔日黎阳城,昔日黎阳城非古时黎阳城。古时黎阳城汉代位居大伾山北麓,卫水西侧。因水患而成湖,遂移城至浮丘山巅。黎阳城历经置州置郡,明洪武三年降州为县,移城于浮丘山东北麓,绕南、东、北三面构筑城墙,城西以卫河阻险。明正德五年,增筑西城墙,抵浮丘山而至。因登山鸟瞰城内尽望,故于明嘉靖十一年跨浮丘山峦拓筑西南城隅。明万历二年,围半壁浮丘于城内重筑城墙,终成昔日黎阳城。”
黎阳城墙围长九里,墙高三丈五尺,城基厚六丈,城头厚二丈。城外石基高一丈二尺,上部砌砖,砖厚三尺,白灰桐油灌缝。城墙四周有雉堞,上有垛。东、南、西、北各筑瓮圈城门,门上分题横额。东城门:东望澶云;南城门:南控黄流;西城门:西瞻行翠;北城门:北迎紫极。”周颂鹤说出了四个城门的横额。
“城门上各筑二层高楼,分题:长春、叠翠、长青、拱北。城墙四角各建有角楼。又于浮丘山西南引卫水,绕城挖护城河,至城西北还与卫河。护城河长八里,宽二丈,深及卫水。城门外各建一石桥,桥头各建一石坊。西门北侧卫水一段城墙开有两个便门,分别题额:观澜门、允淑门。
“允淑门位于西城门与观澜门之间, 允淑典出《诗经·小雅·鼓钟》:淑人君子,怀允不忘。有善良、美好、公平、倩雅之意,带着人们对生活更多的美好期盼。观澜门外就是卫河,出门便可看见河面上船来帆往,紫燕翻飞,鱼翔浅底,纤夫弓背逆水行舟,河水波澜起伏。东城楼上的长春,是希望四季常青,四季如春,是浚县儿女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南城楼上的叠翠,是层迭的翠绿色,层迭的山色。曹丕《黎阳作》:南望果园青青,霜露惨凄宵零,被桑梓兮伤情。唐代杜颜《灞桥赋》:连山叠翠而西转,羣树分形而北疎。唐代刘蜕《吊屈原辞·招帝子》:鸾去凤飞兮云不归,九疑叠翠兮横湘雨。元代萨都剌《溪行中秋翫月》诗:四山叠翠开画图,溪濑漱石如笙竽。叠翠也是一种植物蕙兰,梅瓣,传统名品,叶姿半垂,叶幅宽,叶色淡绿,花梗淡绿。花外三瓣质厚、紧边,瓣端有尖锋,质糯,二副瓣拱抱。深兜软蚕蛾捧,大如意舌,花色淡绿。西城楼上的长青与长春意思相近。北城楼上的拱北,是对着北极紫微帝星,两手抱拳上举以表敬意。
“城内分东西南北有四条主要街道,四条街道交汇处,矗立着一座文治阁。原名为中心阁,始建年代失考,明万历已卯年始移钟于中心阁。清顺治六年阁毁于大火,清康熙四十八年二次重修,改名为文治阁。阁的下部为方形平台,高两丈四尺,每边宽三丈六尺,青石基,砖砌墙面。四面开四个拱形大门,青石劵顶,人车可相对通行。四个大门分别题额:丹流东壁、清环黎水、碧泻西山、黛护伾岚。平台上建两层楼阁,阁高三丈,双重檐,琉璃瓦尖顶,四挑角,花脊,琉璃瓦剪边。平台边建有方孔女墙,墙高三尺。上层四面开窗,下层四面开门,四周有走廊绕行。东北角建有砖砌阶梯,可拾阶登阁极目遥望。文治阁四门也有题额。东侧:丹流东壁;南侧:清环黎水;西侧:碧泻西山;北侧:黛护伾岚。”周颂鹤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