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仅802.11n草案认证还不够 802.11n产品认证出现真空

(2009-04-27 09:30:24)
标签:

手机

科技

802.11n

wi-fi

it

分类: Wi-Fi

      多年来,Wi-Fi技术成功地实现技术与产品的普及,其产业链已经深入到医疗、教育、零售、政府等行业各个领域,而802.11n的出现,再一次将Wi-Fi推向新的发展高潮。虽然该标准尚未获得正式通过,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其市场已经逐步走向成熟。


      据Dell'Oro集团最新报告显示,2013年,802.11n企业无线局域网设备的销售收入将比当前收入水平增长10倍以上,将会超过25亿美元。垂直行业,如教育和医疗保健行业,对802.11n的大规模采用,预计将会推动企业无线局域网市场在2013年达到40亿美元。同时,由于应用的不断完善,支持802.11n得消费电子产品开始涌向市场,尤其在迅驰2平台发布以后,国内外PC巨头纷纷推出新平台产品。动讯网预计,随着用户需求不断增加,未来一年内最新出货的笔记本电脑将有一半以上支持802.11n。


      802.11n之所有在标准未出台之际,就用户如此厚爱,最大的诱惑就在于其技术得领先优势。802.11n拥有高达300M的原始传输速率,2倍于802.11g的吞吐量,采用MIMO OFDM技术,进一步提升无线传输质量。同时采用智能天线技术,通过多组独立天线组成的天线阵列,动态调整波束,为WLAN用户提供稳定的信号,并减少信号之间的干扰等等。


      这些优势所在使802.11n性能得到了全方位提升,同时也使802.11n产品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动讯网认为,当越来越多的单流1x1 802.11n产品出现在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话等设备上时,这些挑战就会变得更为棘手。而问题就在于,目前Wi-Fi联盟认证暂时没有定义规格与类别,以适应这一新的802.11n产品。


      这种问题的出现,将直接导致许多采用1x1 802.11n的产品短期内无法通过Wi-Fi认证测试,此外,由于没有认证,从而使整个市面上的产品鱼目混杂,消费者难以辨别,直接影响到市场发展。


      通常我们看到得802.11n产品,都定义为2x3或3x3 MIMO(多重输入输出),从这些数字能够很直观的看出,在接入点或者客户端设备商,有多少发射与接收天线。而信道容量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大而线性增大。也就是说可以利用MIMO信道成倍地提高无线信道容量,在不增加带宽和天线发送功率的情况下,频谱利用率可以成倍地提高。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在思考着一些问题,那就是在小型设备,如智能手机中是否有必要支持多个天线。众所周知,MIMO被定性为802.11n得核心技术,如果削减MIMO功能,手持终端用户是否还能享受到802.11n的好处呢?


      事实上,在802.11n产品刚推出不久,台湾设备厂商就提出过对于某些低端设备去除MIMO功能的建议,但没有具体实施。其实,对于智能手机不一定非得支持多个天线,而1x1 802.11n也被认为是一种新兴产品。


      很多用户对此问题并不理解,毕竟,当只有一个发射与一个接收天线,无法真正体会到MIMO所带来的好处,然而,用户仍然可以获得802.11n所带来的其他好处。MIMO最大的好处是提升802.11n的性能。从理论上讲,用户可以得到40MHz信道捆绑功能以及802.11n标准的分组聚集能力。实际上,就这些功能完全可以实现100Mbps的吞吐量与单一空间流(没有MIMO ),且成本更低。


      那么产品出来以后,又该如何销售呢?在这个过程中又存在一些问题。


      从Wi-Fi联盟之前对802.11a/b/g以及最新802.11n的产品认证来看,联盟将所有产品归为设备类。产品推向市场之前,都将经过严格的认证测试。但是,根据联盟的定义,采用802.11n标准的设备必需至少支持两个空间流,因此,如果1x1 802.11n产品出来,根据其现有的配置,根本无法得到联盟的承认,当然也就无法参与测试,更重要的是,用户是否会选择这些没有认证的产品,对于设备商而言,这才是关键所在。


      庆幸的是,802.11n标准还未正式颁布,预计该标准将在2010年1月获得通过。期间对产品规格定义、选用组件等方面还有一定的修改空间,或许未来,针对小型设备市场,新的802.11n认证计划出台,这对于802.11n在该市场的发展也将是一个新的挑战。

 


相关资料:


MIMO打造高品质Wi-Fi服务

802.11n产品或将去除MIMO功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