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好的无线接入技术之一,Wi-Fi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深入到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近年来由于笔记本、iPhone等支持Wi-Fi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大量面市,用户对无线应用需求开始逐年增加,而这些设备拥有者更多的还是学生一族。为了使无线技术进一步的体现其价值,无线校园计划应运而生。
国外发展速度空前
1999年10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在世界上率先启动了校园无线网络,尽管当初采用了2M传输技术,但是无线网络技术注入校园,无疑是IT技术在校园信息化中的一次重要突破,同时也带动了无线校园的发展。
近两年,随着Wi-Fi技术快速发展,802.11n市场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电子消费产品开始支持Wi-Fi,包括数码相机、投影仪、电子相框等等,加之英特尔迅驰2平台的发布,更多的笔记本将支持802.11n,这也为用户视频、语音、游戏、高清IPTV的应用提供了支持。
而在多应用普及的情况下,无线校园明显提速,在接下来的几年,美国杜克大学、明尼苏大学、加拿大Concordia大学、英国Emmanuel学院等相继进行了无线校园的部署。
据研究机构ABI的数据,Wi-Fi无线局域网设备(包括AP和控制器)在全球高等教育机构市场的收入将从去年的1.37亿美元猛增到2013年的8.37亿美元,增长6倍多。而全球中小学Wi-Fi无线局域网设备市场规模将从去年的4700万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6.44亿美元。目前北美地区仅有2.3%大学部署了Wi-Fi无线局域网,但到2013年,美国大学Wi-Fi普及率将达到99%以上。同时欧洲地区也正在快速追赶上来。
校园无线网络部署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学生。在Wi-Fi联盟新近公布的一份民意调查中数据显示,美国大学中90%的学生表示Wi-Fi技术已经成为其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通过Wi-Fi接入到互联网中,美国的大学生能充分感受到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受访中当中,73%的学生表示,Wi-Fi提高了他们的学业表现,90%的人认为Wi-Fi接入是高校必不可少的教育资源。
国内仅仅只是形式主义
在全球无线校园的推动下,国内在该项目的建设了也出现了空前的高涨。自2002年2月上海中学建成了国内第一个覆盖整体的无线校园网络以来,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澳门、成都等城市的高校相继推出了无线校园计划。如福州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澳门大学等等。
然而即使国内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但业界纷纷认为,无线校园在国内更多的只是一种形式,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动讯网分析认为,无线校园网的建设不应只是仅仅的提供无线宽带接入,而应该是如何与现有有线网紧密结合,提供多业务的支持和智能服务,实现统一的管理和安全的运营。如实现精确的无线定位服务、一体化的语音解决方案和基于用户个人角色的无线接入配置和权限管理,提供更贴近业务需求的访问方式等等。移动校园更多的应该在于强调应用,如何将基于现有有线网的应用在无线网络中实施,并保障业务的连续性才是未来移动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光靠实现无线接入已很难满足当前移动校园网建设的发展需要。
虽然设备厂商一直在努力,并希望在实践中完善无线校园的建设以满足更多应用需求,但由于每个设备厂商的优势与侧重点不同,很难做到全面。
除此以外,在运营商方面,由于电信重组与奥运的推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加速了无线城市的建设,中国电信方面更欲借此推出Wi-Fi手机,如果推行成功,用户在Wi-Fi网络覆盖范围下使用VOIP拨打国内国外长途电话,这将对中国移动的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将为无线校园计划增添新的应用。但是,在目前状况下,由于受到政策的限制,中国电信Wi-Fi手机要想获得全面开放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在各种应用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国内无线城市的建设只是追逐国外先锋市场的一种形式主义。
结束语
无线校园作为技术和教育结合发展的方向,可以预见,教与应用的探索将是高校无线网络建设重要的后继工程之一,只有当技术与应用同步得到发展时,无线校园才能获得实质性的成功。
更多无线校园的新闻:http://www.onewires.com/2008/wirelesscampus/index.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