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热衷高考
(2011-06-12 23:23:27)
标签:
高考语文教育中国回到原点阅读能力杂谈顺之夫子 |
分类: 行而篇:教育随想 |
我以为我会像往年一样,在第一时间把刚刚煎熬了学生一遍的高考题拿来“先做为快”一回,而且今年我正带完高三,对高考的热度理应比前两年强些,但是,我令高考很失望:我对高考语文考什么一点兴趣也没有。如果不是在监考带队的时候闲着无事,又被几个教师所怂恿,我甚至连自己最喜欢的诗歌鉴赏题也懒得做——去年,我还点评阅读,尝试作文,但是今年,那些费尽了高考专家“心血”的高考题目,我不憎恨,就算是给面子了!
教了一年高三,从来没有这样累过;教了五届高三,从来没有这样讨厌高考!
在平时,那些题目做得啊,那是什么题目啊!
第1题,用几个“读音不完全相同”的项在那里变来变去,生僻的,多音的,不管它是否有运用的生命力;第2题,一段文字,塞进几个成语,不管那个专家对成语的理解是否变通,反正他的答案就是答案;第3题,所谓病句,考那些自己生病都不知道却还会给别人治病的医生,第4题,所谓连贯,疯子写出来的句子也被当成“圣经”一字不能易的排列……然后实词,虚词,断句,翻译,古诗、默写,读1000字的文,写800字的作,弄两道小学生脑经急转弯式的语言运用题……其他的,我就不说了,每张卷都一样。语文命题,那个套路啊,那个模式啊,那个千面一张脸恶心模样啊!
可是我高二时候的裸读和裸教呢?
一篇小说、一篇散文几万字的阅读能力呢?
一本书几十万字的阅读能力呢?
研究性学习写几千字结题报告的能力呢?
演讲和辩论的能力呢?
全部胎死在高三一年的应试教育的腹中!
只会读1000字以下的短文,长了的就不敢读,不会读,读不懂;只会写800字的文,长了的就不敢写,不会写,写不出。你若是在中国的基础教育浸染了12年,你就是一个十足的读写能力的短命鬼!
比如这次广东高考那个弱智的作文题《回到原点》。这是什么意思啊!带着类似于半宗教半科学的引导和思考,以为是启蒙者的神谕;又对“原点”做那么多解释,生怕考生个个不能入套入毂,会错了意,写不出传世经文。这是一个多么白痴而无趣的题目啊——你以为中国的考生就差劲到这个地步,一点社会关注度和创造性的思维都没有吗?
现代文阅读怎么读的,我们大概也都知道;一篇2000字以下的文章,我们一般的阅读者也都能够通大意。但是这些文章放到高考命题人的手里,也因此放到了所有模拟命题者的手里,就变得怪异而且有规律。你若是不懂得怪异的秘密,或者不懂得命题的规律,任你是阅读高手,或者是原作者,都休想买中命题者答案的彩票号码!你写的文章又怎样?我命的题你作者就做不出来!
多么权威的高考!多么令专家们着迷的高考!
可是我们渐渐不感兴趣了——越来越不感兴趣了,很多人都不感兴趣了——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201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