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文化可以休矣
(2010-06-24 17:47:53)
标签:
高考状元第一名中国教育 |
分类: 行而篇:教育随想 |
近日很是获得了一些引人心动的信息,比如山西省教育厅发文严禁拿高考成绩炒作宣传,要求各级教育部门不得报道高考升学率和高考状元,比如据说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拒收美国高考状元达六成之多,很不感冒所谓的“高分宝贝”,而是看重创新和与众不同,与吾国的高等学府的行事恰恰相反,就鲜明的讽刺了连世界排名前十位都无缘的吾国最高的几所学府。现在,高考成绩将陆续出来,真的希望其他省市也如山西一样给高考成绩的宣传减减势头,一些学府也不要竞相贴本打捞那几个稀世的“高考状元”,而我们的高考利益链的每一个环节,也不要唯恐天下应试不热的拿“状元”来扇风点火而敛财,总之,我认为,时到如今,是应该让所谓的状元文化退场的了。
查文字来历,“状元”一词来自科举,为投状参加殿试的第一名,“状”而且“元”,当是全国科举水平最高者,每一届只有一个,此乃“状元”之本义,是一个专有名词,其他的人都不叫做“状元”,无论省试、乡试、童子试,第一名都不能叫做状元。“状元”引申为“第一”之后,意义就扩大了,不管什么级别的考试,不管什么类型的考试,只要是第一名就恭称其为状元,用得最多、最烂、最俗气也最傲气的,当属基础教育学校的各类考试:班状元,级状元,校状元,村状元,社状元,乡状元,镇状元,县状元,区状元,市状元,省状元,州状元,邦状元,国状元……又有单科状元、总分状元、文科状元、理科状元、术科状元、文化科状元等与之交叉对应,就九头鸟似的衍生出各种奇形怪状的“状元”,一时间,“状元”之声铺天盖地,不绝于耳,在新世纪前后的应试教育疯狂盛行的十多年里,“状元”这个词获得了自有生命以来的最辉煌、最极致——好在还是有所自知,除“考”出来的第一名之外,其他行业的第一名并不冠以“状元”之称:体育比赛第一名叫冠军,书法、演讲、征文比赛或称鳌头,称魁首,员工的绩效考核第一名就叫“第一名”,这些都不叫“状元”,否则真是天下举目都是状元的徒子徒孙!
“状元”就是最高分,与分数有关,是考出来的,这很关键!“考试”,然后有“分数”,业内叫做“成绩”,考试成绩,这正是“状元”的本质。不以分数计算,不用分数来排名,就产生不出“状元”,分数才是状元的内核。分数是怎么来的?不是哪一个人可以钦送的(据说现在也有校长以诚信签名推荐的),不是用别的什么能力可以折合的,不是品德好坏可以换算的,不是有什么偏才怪才天才可以抵押的,当然也不是对人对社会对国家有无贡献可以交换的……一定要是考出来的,在纸卷上用笔墨计算器圆规直尺考出来的!考得第一名就是状元,状元就能去最好的学校读书,最好的学校就喜欢用状元来提高身份和知名度,一方好卖,一方好买,市场非常火爆,由此而产生的“状元偏嗜”和“状元利益”明滋暗长,风生水起,呼呼啦啦——这就是我们的状元情结,我们的状元文化。
此文化可以休矣!
一则今日的状元文化已经倒退,今不如昔。昔日科举投状,也不完全是看一张考卷,还会考察人的别的才能,以及人的德行,据说乾隆皇帝也曾把一个考了第二名的书法写得相当好的破格升为第一。科举之外,至少还有其他途径选拔人才,公车直招,名人推荐。今日状元就等于分数,分数就等于人才,其他任何东西都剥离在外,这样的状元文化符合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本质么?
二则今日之巍巍高考状元,当年的分数即使货真价实者,都进了我们梦寐以求的“太学”读书,君观几十年来,进者无数,出者仍然巍巍者几何?中国的高尚的、尖端的、奇异的人才,有几个是当年高考状元?我们倒是听说过有卖猪肉的,走出社会上当受骗的。一份《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表明,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全国各省状元全军覆没,没有发现一个在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杰出人才。中国高考状元让我们集体“伤仲永”,我们还要在这里为催生“状元”而不遗余力,而兴高采烈么?
三则因为“状元”的内核就是“分数”,单是对学科书面知识的评价,不符合当前人的多元发展的教育思想,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阻遏。对“状元文化”的强化,就是对应试教育的强化,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它引导一种非理性、非科学的教育观和价值观。在今天这样的时代,如果不是怀有不可告人的经济利益目的,强调状元的价值理念真的可以说是一种倒退!
我不知道当代中国的一些最高学府,当他们反思几十年来的人才培养的尴尬,面对科学泰斗的“钱氏一问”,面对数亿中国人不解的纠结,面对像哈佛这样的名校对待“状元”的态度,会有什么样的感想。昨天,当我在《中国教育报》的夹缝中赫然看到特大字体的《状元之路》的教辅材料的广告时,我不由得心一凉!我想,中国教育不是看不到问题,而是在关键的位置上,实在没有人具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舍身喂虎的革新勇气!
20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