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在前,爱在后
春节回家,去一位长辈家拜年。夫妻俩都五十多岁了,虽然依旧有免不了的绊嘴为乐,但恩爱显然溢于言表。席间谈起他们的恋爱经历,妻子动情地回忆起一件事情。
那时他们的婚姻正遭遇危机。结婚N年了,在她看来,丈夫完全不象当初想象的样子。她决心离开他,好好地想想这场婚姻是否要继续下去。她搬回了娘家,希望暂时分开。那个冬天,她的母亲突然重病,在最求告无人的时刻,
她试着给冷战中的丈夫打了一个电话,没有想到,他二话不说地就赶来了。不但护送岳母上医院,而且直到岳母去世后,一手包办了后事。直到自己累得虚脱在地。
他们都暂时把离婚放在一边,她把他为她所做的一切看在眼里,她感动于这个男人的有情有义,在最艰难的时候,他挺身而出。
她最终选择了继续和他在一起。说起这么多年来为什么不离不弃,她肯定地说,很多时候,常常是这个男人的恩感动了她。这是一种刻骨的深情,比起小资式呤唱的爱,它更具有深厚的涵义。
恩爱似乎是属于古代夫妻的特点。那时候的中国夫妻,信奉媒灼之言,古戏里的经典情节是新婚夫妻面对高堂父母,得到的叮嘱大致是要夫妻恩爱。所以,王宝钗和秦香莲才得到一致的同情,因为她们都曾经有恩于赶考功名的丈夫,而最终被遗弃,那就是男人的忘恩负义。
恩在前,爱在后的古代婚姻,在很多现代持“人性解放论”的自由派人士看来,似乎远离了爱情的本质。但是它牢固,是一种更深的升华的感情。“恩爱”之所以恩在前,是因为它认为,婚姻中首要的是责任,担当,庇护和承诺等。只有夫妻双方相互付出恩,夫妻双方才会互相报恩,这样的婚姻才会具有更深沉的内涵。而古人认为,去爱是容易的,但是作到让别人感恩却很难。
强调恩在前的婚姻,保证了以前的婚姻比起今天的婚姻,更稳固而内涵。也许,今天的自由派人士认为,它压抑了人性,但是,过于解放人性的结婚是什么?是不是让人更具有动物性,所以婚姻越来越变得脆弱不堪?
浪漫主义式的爱情在今天大行其道。今天的夫妻双方,可能首先在婚姻中寻找的是心动的感觉,寻找的是爱情。他们在走入婚姻时,更多的是这样想的:我有没有在婚姻中得到爱?他(她)能不能唤起我的激情?能不能让我找到爱的感觉?今天的夫妻常常忘了,如果要想保持美好的婚姻,他应该把恩放在婚姻的前面,他(她)因此应该这样想;我为他(她)付出了什么?
我有没有担当,承诺,承担责任等?
把爱放在恩的前面,这样的婚姻注定脆弱,今天的高离婚率便证明了这一点。
让我们再一次回到昨天,回到中国古代的婚姻传统上。这不是为了照搬婚姻传统,退回到过去,而是重新捡拾起古代婚姻强调地“恩”所具有的承担,责任等精髓。一个人只等着被爱是容易的,但一个人付出爱,知道承担和责任等,更考验一个人的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