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仰望史铁生(2011第一个致敬)

(2011-01-14 16:53:01)
标签:

史铁生

中国

仰望

我与地坛

追思会

杂谈

在这个失去诗意的年代,一位“灵魂诗人”的离去,骤然激起中国20余个省市区的人们自发的追思,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事件。

2011年的冬天异常寒冷。史铁生,一个被网络时代淹没与边缘的名字,却因为他的逝去一再被提及,一再被追问,一再让许多读者悲恸不已、无法释怀,这多少让我们已近麻木而失落的内心,感到些许温暖与安慰。

史铁生的朋友,著名作家何立伟告诉我:在长沙的史铁生追思会上,一位岳阳的读者打来长途电话,深情地朗诵了自己亲自撰写的纪念诗歌,之后,难以自持痛哭不止。

http://s5/middle/4ceabdc8g99caa06bd6d4&690

http://s3/middle/4ceabdc8g99ca95d7bb82&690

    http://s10/middle/4ceabdc8g99caa3e851d9&690

   http://s12/middle/4ceabdc8g99cab90a5b9b&690

    在北京的追思会上,史铁生的妻子——希米朗诵了作家生前的诗歌《永在》:“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够坦然赴死,你能够坦然送我离开,此前,死与你我毫不相干。……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够历数前生,你能够与我一同笑看,所以,死与你我从不相干。”最后, 希米恍然若觉地唏嘘道:“今天,他肯定来了,他就在我们中间。”

史铁生,一个诚实的人,一个高贵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亲切的人,一个宽容的人,一个内心充满爱与感恩的人,就这样,在他接近六十岁的生日之际,远离喧嚣,化为星辰,在世界的另一端,用他那双既洞彻一切又慈爱无比的眼睛,赐予我们人类温暖、光明和力量。

面对这个二十多岁就失去双腿的残疾人,我们这些健全的芸芸众生只有羞愧和自卑。在史铁生和他所创造的人文世界里,我们阅读的是一片善良、干净、乐观、美好的净土,全无贪念和欲望的尘垢,如青青翠竹,如郁郁黄花,圣洁美丽,宁静淡定。

顾城曾有过这样的诗句:“地球是一滴蓝色的水,中间住着微弱的火焰。”我不知道这个火焰是否来自我们的灵魂深处,但在轮椅上挺过近四十年的史铁生,究竟依靠一种怎样的火焰,在燃烧自己的生命,并将这股信心和理想的火焰,传递着,推动着,让更多的生者活出意义,活出价值,活出幸福。

于是,我们只有仰望。仰望史铁生,决不仅仅是仰望一个我们敬佩的作家,也不仅仅是仰望一种文学的际遇,而是仰望一种灵魂的高度,仰望一种精神的境界,仰望一种生命的极致。

“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是史铁生关于生死的一段名言。一位哲人说:“生乃外游,死即回家”。如今,节日来临,铁生回家,但他却超越生死,永存不灭。

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大悲剧在于:大众狂欢式的文化成为主流,而真正充满智慧的创造却陷入孤独。

一个用血和生命在写作、以唤醒人类良知和道义的人,被社会和人们所轻慢,这才是令人痛彻心扉的国之殇。

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言:“史上有很多作家去世之后,有很多人来悼念,是因为某些时代性的东西。我想,史铁生的辞世也触动了这个时代的某根神经。某种意义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病人,时代生了病,我们需要救助,抚慰,但这些东西恰恰是这个国家和文化稀缺的资源。史铁生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缺少的东西。”

在百度贴吧,许多读者建议:在地坛公园设立史铁生先生的轮椅铜像。我以为是一种可行的纪念方式。因为,《我与地坛》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高度和影响,已经使地坛这座伟大的建筑和史铁生这个伟大的名字融为一体,成为一种文化的标杆和象征。

当然,更让我们永远受益的还有那些美好的文字:

“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了意义。”

“只有人才把怎样活着看得比活着本身更要紧﹐只有人在顽固地追问并要求着生存的意义。”

“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幸福更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缕花香,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只需微风轻轻吹动,便能散发出悠悠的,让人陶醉的芳香。我们!都有责任!”

仰望史铁生,就是仰望我们内心的尊严、理想和善良;仰望史铁生,让我们重拾救赎灵魂的力量、勇气与担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