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子丹:燕赵志士惊天下

(2009-09-11 09:00:27)
标签:

历史

太子丹

太子河

荆轲

燕国

所谓:“自古燕赵多慷慨悲壮之士。”此话源自战国时期燕赵大地(今河北省)涌现了一批侠肝义胆的千古人物,象这句话来源于战国时的燕赵二国的侠义之士。燕国有荆轲、高渐离、太子丹等,赵国有程婴、公孙杵臼、申包胥等,由此中国历史赋予这方土地的人文精神一种极具魅力的引申和推广,令天地之间的志士仁人无比推崇“燕赵多义士,慷慨悲秋风”的人格境界。

提到燕国这个北方小国,能够在千百年后仍然传颂着关于它的人物传奇,离不开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燕国的太子丹。

两千多年的历史风云已经逝去如烟。现在,在辽宁省境内还有一条富有传奇色彩的河流——太子河。

明代诗人韩承训咏太子河诗云: “燕丹昔日避秦兵,衍水今传太子名。渠口远从千涧出,头边近倚一川平。 斯干自入维熊颂,如带应同白马盟。 向晚渡前争利涉,隔林烟雨棹歌行。”

太子河河面宽阔,静水深流,河中有一个小岛,岛上是个住着数百户人家的村落。岸边树木繁茂,风景幽美,据称燕国亡国后,太子丹曾在此隐匿。

燕国的太子丹似乎注定从他出生开始就是一场悲剧的命运。
他是战国末年燕王喜的太子,名丹。年仅三岁就被父亲作为人质送到秦国,他见秦王政决心兼并列国,又夺去了燕国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国。他恨透了秦国,一心要替燕国报仇。不久,秦国果然开始了大举征讨、统一中国的战争。
燕国地处长城以南,易水之北,在七国中,国小力微,君臣上下都恐惧秦国。燕太子丹千方百计欲报前仇,但无计可施。这个时候,他选择了一条在他看来唯一可行但胜算极低的决策:把燕国的命运寄托在刺客身上。于是,他把家产全拿出来,找寻能刺秦王政的人。
对于他的这个举动,后世的评论者有许多争议。苏洵在《六国论》里就写道“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无疑,从客观的结果看,荆轲等刺秦的失败导致了燕国速败。但如果荆轲刺秦成功,秦国统一六国的理想也难以成功。事实上,在秦王政之后,继位者秦二世毫无才干,纯粹是一名昏君,可以想象,中国的历史走向必然会是另一种方式。
因此,燕太子丹的危机决策从当时的历史格局看,是别无选择前提下的选择,也是能够一锤定音的大智大勇之举。这也说明太子丹至少在政治魄力上并不比秦王逊色多少。当然,结果是个败局,这也使他和荆轲高渐离成为功败垂成的历史英雄。

明朝复社的领袖侯方域写了一篇《太子丹论》,对太子丹有中肯的评价:“天下豪杰因以知其不足畏,而太子丹者,且收合六国之余烬以西向而前,吾恐嬴氏之亡,不待沛公之入关矣。其以泄暴秦之威而倡天下之义,莫此一击若也。”在侯公子看来,在天下人都被秦国所震慑的关键时期,由太子丹策划的义无反顾的一击是“倡天下之义”的举动。

荆轲的义举完成了,但刺杀没有成功,于是,恼羞成怒的秦王派大将王翦带兵攻打燕国。燕王喜和太子丹感到无法抵挡强大的秦军,就跑到燕国统治稳固的地区—辽东郡的首府襄平(即今天的辽阳市)。燕王喜一行人来到辽东,秦军仍在后面攻打,不肯停止进军。太子丹到襄平后,躲在附近的衍水(就是今天的太子河)中,暂避锋芒。此时秦军写信给燕王,说秦军如此追赶你们,就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如果你能杀了他,献给秦王,秦王一定能谅解你而保住你的国家。

愚蠢的燕王喜听信了这番话,就派人去太子丹藏身之所,杀了太子丹。可是秦军还是照样攻打燕国,最后把燕国灭掉,燕王喜也成了俘虏。
于是,燕国最绚烂夺目的历史就这样戛然而止。白衣飘飘的燕子丹的热泪,还有高渐离悲怆高昂的筑音,荆轲饮下热酒的慷慨羽声,还有披肝沥胆的田光,血溅道义的樊无期,这是一幕怎样直逼我们生命内部的历史活剧。
骆宾王吟唱道:“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