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诸:重义轻生的忠勇刺客

(2009-07-07 11:07:39)
标签:

杂谈

所谓“时势造英雄”,在春秋战国的时代,国家和个人都面临“不强则亡”的危机。在这种巨大的生存压力面前,许多有潜力的个体都会不自觉地绽放出与众不同的魅力。

愈是在极度艰难的境遇中,人愈是追求一种伟大的价值观。“忠”“孝”“义”“勇”“诚”“信”等都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最被主流社会认可的道德品质。

在当时,对于希望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要想立足社会,要想名垂青史,就会无限地追求这些理念,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足惜!

所以,在当时的社会拥有一种对于烈士精神和独立人格的审美风尚。品评和欣赏那些超凡脱俗、重义轻生的人物成为当时中国士阶层的时尚。而几乎一切主流阶层都会被那些独具魅力的人物风范所倾倒。

专诸就是一位古今史家都十分认同的忠勇刺客。他是一位忠、孝、义、智、勇都具备的非凡人物。

专诸首先是一位孝子,这也是他比历史上许多刺客更有地位的原因。专诸是春秋时期吴国堂邑人,长得眼眶深陷,眉骨突出,而且身高魁伟,孔武有力,年青时常常和伙伴们在街上打架斗殴,勇武之盛无人能敌,但是他却非常孝顺他的妈妈。

一次,他在街头与人打群架,妻子赶紧回家向他的老母亲汇报此事,老母亲对儿媳说:“把我的拐杖拿去,放在他面前。”当儿媳把这根拐杖递到专诸面前时,专诸立刻收起拳头,跟拿着老母亲拐杖的媳妇回了家。

这个瞬间,被当时流落街头的伍子胥看到。他见“专诸方与人斗,将就敌,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伍子胥知道专诸是一位敢于赴难的勇士,同时更发现他的孝敬长辈之情难能可贵,于是就与他结交,并将他介绍给了公子光。

专诸虽是屠户出身,却能深明大义,所以他是一名大义之士。按照《东周列国志》的说法,专诸此人“状如饿虎,声若巨雷,不畏强御,平生好义,见人有不平之事,即出死力而为”,

公子光为实现刺杀吴王僚的非常之举,就认专诸的母亲为母。专诸当时家境不好,公子光就常年救济他家,给点粮食,送些衣服。专诸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却又必须尽孝,他的心思很快被母亲看穿。

母亲告诉专诸,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做名垂青史之事,不要因为家庭小事而遗憾终生。他对儿子说自己口渴,要专诸去取清水来喝。专诸去取清水,回来后发现母亲已经吊死在后堂了。他的母亲以死断绝了儿子的犹豫之心,免除了专诸的后顾之忧。

母亲之死成了专诸下定决心的关键点。所以当公子光问他敢不敢刺杀吴王僚的时候,他满口答应。公子光感动万分地说:“光之身即子之身也。”就这样,明知道是死路一条,有去无回,可还是毅然而去,这就是专诸之义。

专诸虽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却是智勇双全的学习型人才。为接近吴王僚,专诸作了实地勘察,他发现吴王僚非常喜欢吃鱼。于是,专诸就到太湖旁边的名厨太和公手下拜师学习烧鱼的技术,如果专诸不当刺客,他一定是一位非常出名的厨师。由于专诸曾在太湖边学习烧鱼之术,后人把他奉为“厨师之祖”。几个月后,专诸学成出山,他烧的鱼是香气诱人、味道鲜美。

公子光见时机成熟,就介绍专诸给吴王僚,说专诸能烧一手好鱼,问僚是不是有兴趣到府上品一品鱼,贪吃的僚竟然答应了。

但是僚也做了万全的准备,他不仅穿了三层盔甲,还带了大量的兵马,到了公子光家里,光拜见僚后大家入座。当时的安全检查非常严格,每个上菜的人都要仔细搜身检查。

酒过三巡,公子光借口脚痛,走出了大厅,走进了地下室,叫专诸在鱼炙的腹部放入短剑,专诸就端着他烧的鱼上来了,这个鱼可谓色香味俱全,僚连声叫快点端上来。在经过搜身之后,专诸端着鱼上来了,当僚俯身过去准备品味烧鱼的时候,专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鱼的肚子里面抽出一把鱼肠剑,奋力刺向僚,力量之大把僚的三层盔甲全部刺穿,僚当场毙命。这时候僚身边的护卫如梦初醒,乱剑把专诸砍死。公子光立刻出动他预先埋伏的甲兵,来攻击跟随王僚的人马,统统把他们歼灭了。于是公子光自立为王,就是吴王阖闾。

http://www.timesk.com/attachments/2009/01/03/1_200901032355472YBp2.jpg专诸人生最绚烂的时刻就是他刺杀吴王僚的完美一击!在司马迁《刺客列传》所记载的五位刺客中,专诸的行刺可以说是最成功的,一击绝杀,力透脊背。

这一击成就了“鱼肠剑”的威名。据史载,鱼肠剑,一名鱼藏剑,是铸剑大师欧冶子为越王所制。欧冶子使用了赤堇山之锡;若耶溪之铜,经雨洒雷击,得天地精华,制成了五口剑,分别是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和巨阙。

鱼肠剑制成后,善于相剑的薛烛被请来为它看相,薛烛的相剑本领尤如通灵一般,他感受到了鱼肠剑中所蕴藏的信息,因此回答道:鱼肠剑“逆理不顺,不可服也,臣以杀君,子以杀父。”

这一击推动了吴国的历史。吴王阖闾后来在他执政的19年里施恩行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吴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逐渐得到加强。并且最终战胜了楚国,成为一方霸主。在阖闾的这一盘棋里,专诸无疑是最关键的第一步棋。

这一击使专诸在那个瞬间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也真正实现了他母亲所言“杀身成仁、名垂青史”的愿望。

吴王阖闾始终十分感恩专诸的牺牲,就封专诸之子专毅为上卿,并根据专诸生前希望葬在泰伯皇坟旁的遗愿,从优安葬专诸,如今鸿山东岭有“专诸墓”。旧时城内居民时常前往焚香祭奠。

邑人秦颂硕曾写“专诸塔”一诗寄托心中的敬仰之情:“一剑酬恩拓霸图,可怜花草故宫芜;瓣香侠骨留残塔,片土居然尚属吴。”

唐雎曰: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彗星已逝,但灿烂永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