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会/纪实 |
"归隐"是韩少功近几年的"新名片",暂别都市喧嚣,他在湖南汨罗的山间水边将乡土痴情经营得风生水起。
当听说悦读城市人文与时尚的《金鹰报》将举办"印象湘江"大型系列文化活动,他的创作灵感随之飞扬。
但创作不是韩少功"归隐"的唯一收获,他悄然影响着"收留"他的那个山村,并因为一群留守儿童而牵肠挂肚。
韩少功用实际行动这样阐释他的"新文学主义":"文学应该从自私、自恋和冷漠当中挣脱出来,恢复对包括工人、农民在内的底层大众的同情和理解。
"刚给留守儿童家长开会
9月18日中午,《金鹰报》采访车穿行在汨罗市兰家峒水库边的山道上,穿过水库边八景(乡)学校操坪,一栋红砖楼房就是韩少功的私邸。就在大家赞叹"这是神仙住的地方"时,八景(乡)学校办公室主任兰龙飞热情迎来:"韩老师在等你们吃午饭呢!
兰龙飞是韩少功的邻居,也是他的好友,他直接把记者一行领至韩少功的菜地边。 "来稀客哒!扯一把辣椒,还要炒个把菜!"站在高过腰间的辣椒地里,韩少功笑着打起招呼,手里依然忙着摘辣椒。
做饭的活暂时交给太太梁老师,韩少功则兴致勃勃地跟金鹰报社社长、总编辑谷良等人"神侃"起来,从村里木匠打的原木桌椅,到自家菜地疯长的丝瓜、豆角;从他主编的《海南纪实》、《天涯》,到现代多元化媒体竞争态势……
当听说9月23日由《金鹰报》举办的"印象湘江·诗歌朗诵会"活动时,韩少功笑了:"这个活动很有意思!"可随即翻开挂历,他锁住眉头:"本地有个活动正好是同一天……"略作思考,韩少功当场为"印象湘江"系列文化活动题词--"湘江是我的母亲河",并答应动笔撰写一篇有关"印象湘江"的文章,在《金鹰报》独家刊发。
饭熟菜飘香,大伙吃得有滋有味,韩少功更是一脸"心满意足"。兰龙飞显然熟悉韩少功的闲与忙、苦与乐,他由衷一句感叹:"韩少功老师上午在八景学校刚召开一个'留守儿童家长培训会'呢!
"困难留守孩子可去找他
兰龙飞所说的"留守儿童家长培训会"在八景学校并不是稀罕事。
据八景学校校长舒德辉介绍,八景学校1999年修建,是岳阳市农村九年寄宿制学校。作为贫困山区,这里八成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最初学校对留守儿童采取就近入学的方法,后来主张留守儿童到寄宿学校就读。今年上半年,该校有92名留守儿童,教学质量在全市位居第五。"这些成绩与韩少功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据八景乡一位乡干部透露,韩少功在全乡党员大会上,曾立下豪言壮语:"希望(八景乡)特别困难的,读不起小学、初中的孩子都来找我!"韩少功直言不讳:"我就那么点稿费和工资,如果所有孩子都一窝蜂地要我支助,说实话我也负担不起。但是特别困难的,我得尽最大的努力帮他们。
直到现在,八景学校留守儿童汪磊和刘星的整个初中阶段的学杂费,都由韩少功承担。
"7年有一半时间在学校
韩少功于1996年选址在八景乡建房;从1999年开始,他每年都要在八景学校住半年,参与学校活动,并授课。"7年有一半时间住在学校,他爱惜着这里的孩子!
而最让留守儿童家长们折服的,是"韩式成才观"。他请家长们不要因为自己外出务工无暇管教孩子而过度紧张,"每个人都有谋求生活的不同途径,干就干好,孩子有自己的路";"学生不可能都考上大学,进工厂学手艺也同样是成才之路";"多关注孩子,教育孩子先做人再成才;多鼓励表扬"……
但也有些"意见不一"的人不买韩少功的"账"。舒德辉校长介绍,韩少功曾因要给孩子上课而失约某个大型活动。后来该活动举办方负责人向兰龙飞这样"宣泄"自己的不满:"你们学校的孩子凭什么享受这么好的待遇呀?厅级干部、全国著名作家亲自给他们上课,还给他们修改作文……
更让一些"嫉妒者"眼红的是,韩少功曾捐出12000元架设了管道,将水库对面山顶的泉水引到学校,解决了200多个师生的饮水问题;还对学生实行"军事化管理",曾捐出近万元制作了12个大柜子,以规范放置生活用具……
留美女儿也叫"韩寒
在"留守儿童家长培训会"上,一向很少披露家事的韩少功情之所至,将自己与女儿韩寒的故事贡献了出来,告诉大家,留守孩子跟别的孩子一样,都可以成才、都可以茁壮成长。
"我从来不打听女儿的分数,不管考得好还是考得差,只要尽力了就好。"韩少功说。
但不打听不意味着不关心,重要的是交流。"女儿学习紧张,我就利用餐桌10分钟跟女儿轻松交流。她可以平等地讨论我的文章,谈出她自己真实的感受,还可以谈论生活、服装、电视节目,还有音乐,同学关系等等。在交流互动之间,慢慢培养她的辨别能力。
但在大道理和大问题上,韩少功说他跟老伴还是很谨慎,悄悄关注女儿的选择,帮女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于未来,韩少功认为应该充分尊重并相信孩子。韩寒继承了她的"文气",但她却放弃保送北大读书的机会,于 2001年考取美国一所名牌大学,选择了6年的环境科学专业深造。韩少功很满意自己的"韩式成才法",并期望留守家长们也能培育出"务实、不追慕虚荣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