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学科,是指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中国工程院2017年专门成立课题研究组,由周济老院长牵头,工程管理学部孙永福、丁烈云、HWR、周建平院士等参加,八个背景学部院士参与,研究工程管理学部学科设置问题,可谓“足够重视”。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终于瓜熟蒂落。2018.9.26日中国工程院主席团七届二次会议,审定通过了工程管理学部“新兴交叉领域工程技术创新管理”学科设置,学科等级为二级,新学科归属于工程管理学部。2019.4.22日中国工程院主席团七届四次会议再次确认,新学科正式生效,可以作为2019年院士申报专业选择。
值此,“新兴交叉领域工程技术创新管理”成为全新的正式学科,其关键词是“新兴”、“交叉领域”、“工程技术”、“创新管理”,组合在一起是一个完整的严密的逻辑整体,其重大意义在于填补了国内空白,也是工程管理学部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同时,作为新学科开始大踏步的进入人们的视野,也标志着中国工程院在保持庞大传统学科的同时、开始重视新产业,开始重视新学科的设置,相比较中国工程院老传统学科、或者说老掉呀的学科,无疑是一大进步和背叛,而且是符合时代潮流的重要进步,甚至可以这样说就连当事者的单位都不一定完全知道和理解其重大意义。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先生、阿里巴巴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先生、清华大学著名学者陈劲教授,成为首次首批选择“新兴交叉领域工程技术创新管理”专业的专家学者,也应该说是申报院士选择该专业的第一批人群,或者说是第一批专家学者。
2019.4.30日,中国工程院正式公布了531位申报院士有效候选人名单,李彦宏、王坚等作为中国科协提名推荐,以专业“新兴交叉领域工程技术创新管理”有效候选人就在其中。这时“新兴交叉领域工程技术创新管理”学科正式登场亮相,使“新兴交叉领域工程技术创新管理”学科和“李彦宏申报院士”一样成为网络热词。
结果,李彦宏的院士申报引起了轩然大波,网络舆论一边倒的把李彦宏申报院士与其商业模式和某些商业行为捆绑,表示了强烈的反对,这个结果出乎意料,引起了人们热烈的讨论。但是,舆论忽略了李彦宏的工程技术贡献和成就,这显然有失公允。
随着李彦宏申报院士事件的发酵,“新兴交叉领域工程技术创新管理”学科或专业,也随着李彦宏名扬天下。人们在讨论李彦宏申报院士之时,但从没有人和发表文章对“新兴交叉领域工程技术创新管理”学科或专业提出异议,或许人们没有来得及关注该学科,或许新学科就是顺应了潮流,代表了人们的心声,无可争议。
不论怎样讲,“新兴交叉领域工程技术创新管理”学科设置,是中国学术界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至少说明该学科设置代表了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是必然选择,也说明了工程管理学部提出学科设置的正确,也证明学科设置研究工作卓有成效。这项研究工作的主要贡献者首推丁烈云院士。
同时,还要说明“新兴交叉领域工程技术创新管理”学科,代表着新兴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涉及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新型城镇化、改造传统产业等领域,该学科发展更多的是依赖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技术创新和相关商业模式创新。
因此,“新兴交叉领域工程技术创新管理”学科属于多学科交叉,可归属于工程管理一级学科,而且不存在与中国工程院其它学科专业重叠的问题。这一学科的设置为院士遴选标准与条件创造了前提,为该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申报院士提供了专业或学科选择的窗口机会。总之,可概括为在工程技术创新管理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重塑产业形态和促进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进一步讲,如果说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那么“人类的活动产生的经验,” 而“经验的积累和消化形成的认识,” “认识通过思考、归纳、理解、抽象而上升为知识,” 进而“知识在经过运用并得到验证后进一步发展到科学层面上形成知识体系,” 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和演进的知识体系,根据某些共性特征进行划分而成学科。” 这就是学科从理论上最权威的解释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