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工程研究中心

(2018-12-21 20:05:33)
标签:

杂谈

工程研究中心

2018.12.18日,中国科学院大学跨学科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旧址举行,主持苏刚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王艳芬常务副校长、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任HWR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跨学科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安院士致辞,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李家春院士做了“从应用力学到工程科学”的报告,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管理学部殷瑞钰院士做了“工程哲学:发展历程和‘五论’体系”的报告。40余人参加了会议。(刊头图片为中国科学院最初的办公楼)

下附:HuWenrui院士在国科大工程研究中心

揭牌仪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院士、领导、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对中国科学院大学跨学科工程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感谢!

工程管理学部是中国工程院的9个学部之一,成立于2000年。学部成立后,院士们一致认为,现代工程管理既不是行政管理,也不是工业生产流水线上的“泰勒制”管理,应该加强对工程和工程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探讨工程活动的本质、规律、功能和特征,开展工程哲学研究。

工程哲学于21世纪之初在我国和欧美发达国家同时兴起后,工程管理学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和推进工程哲学研究,一直走在工程哲学开拓和探索研究的最前列,成为了推动中国工程哲学发展的关键力量。国内一些著名高校(例如国科大)和大型央企(例如三峡总公司)也参加了工程管理学部的课题研究。2004年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立项研究“工程哲学”,于2007年出版了学术著作《工程哲学》(第一版),时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院士撰写了长篇序言“工程师要有哲学思维”。2008年起,工程管理学部立项研究“工程演化论”,2011年出版了同名学术著作。2012年,工程管理学部再次立项研究工程哲学,进一步提出了工程本体论的基本观点,并出版了《工程哲学》(第二版)。2014年,工程管理学部立项研究工程方法论,在出版同名学术著作后,明确了工程哲学应该是一个包括“五论”(工程技术科学三元论、工程本体论、工程方法论、工程知识论、工程演化论)在内的“理论体系”。2017年,工程管理学部又立项研究工程知识论,并将于明年出版《工程知识论》一书。这五项课题研究和四部学术著作的出版,集中反映了我国工程哲学研究的最新认识和理论水平,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

从2004年起,工程管理学部在中国工程院的工程科技论坛系列中多次召开“工程哲学”报告会,使其成为了总结工程哲学研究最新进展、推进我国工程哲学不断进步的重要方式。多年来,工程管理学部还大力推动和支持全国工程哲学学术年会的举办,积极组织院士参加学术年会,并在大会做学术报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工程哲学是工程师和哲学工作者一起对工程实践进行哲学分析和反思的产物。十余年来,工程管理学部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和促进工程专家和哲学工作者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研讨、共同提高。如今,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支由工程师、工程专家、工程管理专家和哲学工作者组成的跨学科的“学术联盟”,推动了工程哲学研究的制度化进程。

工程哲学不能固守在象牙塔里,必须走进社会,服务于工程实践。基于这种认识,工程管理学部组织了“工程哲学讲师团”分赴一些大型企业(大庆油田、宝钢、三峡公司、中石化等)和北京、上海、沈阳、南京、唐山、合肥、香港等地的大学举办了专题报告会,产生了热烈反响。

十多年来,在院士、专家、学者、企业和高校等共同推动下,工程哲学研究和推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工程哲学的教育和传播稳步开展。今天中国科学院大学跨学科工程研究中心的成立,为跨学科工程和工程哲学的研究、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机遇前所未有,让我们齐心协力,加强跨学科合作,更好地应用哲学思维和相关理论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难题,促进我国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地进行,为我国工程建设和工程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2018.12.18日下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两类物质世界
后一篇:名诗欣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