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鲍博士转了一篇文章披露,Facebook(脸书)的联合创始人兼总裁肖恩·帕克坦承:“创办Facebook的目标不是让人们交流,而是让人们分心”,“尽可能占用使用者停留在Facebook上的时间和注意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Facebook的设计者们、利用了人类心理上的弱点,每当你给帖子或者照片点赞或评论时,就相当于注射了一点“多巴胺”,刺激人兴奋。
多巴胺是什么?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百度定义)
人们把许多时间泡在手机上,工作、吃饭、上卫生间、走路、甚至“睡觉”都在看手机,看手机成瘾了,成了习惯了,成了“文化”了,看手机压倒一切,久而久之,形成了上瘾行为,演变为“手机鸦片”,就是吸毒,就是病,就是上瘾行为,就是布热津斯基所说的“奶头乐”理论(有时也称之为“奶头战略”)对人的具体伤害。
那么什么是“奶头理论”?是指用来描述一个设想,即由于生产力的不断上升,世界上的一大部分人口,将不用也无法积极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为了安慰这些“被遗弃”的人,他们的生活应该被大量的娱乐活动(比如网络,电视和游戏)填满。
一般情况下,“社会动荡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何避免少数得益者与大多数的底层人民间的冲突,方法之一就是给其“奶头”,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让他们更能接受自己的境遇”。
这一理论是美国前国务卿布热津斯基提出,他们在(1995年)美国旧金山召开了一个会议,该会议云集了全球500名经济界、政治界精英(包括萨切尔夫人、老布什、电缆新闻网络、日微系统、惠普的老板等)。
该会议的主旨:“为全球化的世界进行分析与规划”。与会者一致认为“全球化的高度、快速、激烈的竞争,将使全球80%人口‘边缘化’,而这80%多余人口,与20%搭上全球化快车的人口之间的冲突,将成为今后的主要问题”。
在此次会议上,日微系统的老板格基表示,“届时将是一个‘要么吃人、要么被吃’的世界。布热津斯基献计献策,创造了一个新的概念,即“奶头乐",并把理论化,且上升为战略,即"奶头"与 "娱乐"的组合,也就是说“要使彼80%的人安分守己,使20%的人高枕无忧,就得采取温情、麻醉、低成本和半满足的办法,来卸除’边缘化‘人口的不满”。只有给不满人群个“奶头”,让其不断的陶醉于“娱乐”之中,淡化不满情绪,使其分不清是非,最终失去反抗的能力,使20%的人无忧无虑的生活。
Facebook如此,所有的硅谷企业都是如此,中国类似企业也如此,就是把“多巴胺”奉为秘密武器,注射给人们,注射给手机拥有者。正是有了它,APP、游戏和社交平台才有了“粘性”,这个“粘性”就是企业的获利机会。有效的实现了布热津斯基的理论,自觉自愿的实践布热津斯基的“奶头战略”。
人们不停的点赞、发评论、发牢骚,刷存在感,被手机粘住,使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完全被手机绑架,完全被手机操控,人成了手机的俘虏,不知不觉的成为那80%的人,只热心于娱乐,如痴如醉的玩手机,如同废人,失去了人的正常状态,失去了人的基本生存能力,失去了人的自由,失去了最后的抵抗力。
手机和信息把人们弄得神魂颠倒,无所适从。手机把人群高水平、高清晰度的分为80%的人和20%的人,谁在那一边,现实分的清清楚楚。
不想做那80%的人,就要改变这一状态,像戒毒一样,重新做人,回归自然,回归正常,唯一的选择,就是及时“断开”,还人于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