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气田勘探进入90年代中后期和新世纪以来,油气勘探的地质认识和理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中“满凹含油论”、“持续生烃论”、“多黄金带论”和“连续聚集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力。
1、满凹含有论
是指富含油气凹陷内,源储交互接触,并形成一体,多层系、多类型油气藏叠置连片分布。满凹生油也可以延伸为满坡生油。满凹含油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997年):一是具有强大的生烃条件,而且生烃比较充分;二是烃源岩三明治接住,即“一层砂、一层烃源岩、一层砂” 大规模紧密接触;三是地层平缓,有利于盖层保存。比如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油气分布,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这一理论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了实践。在该理论推动下,下凹、下坡勘探岩性地层油气藏,年均探明石油储量达80%。
2、持续生烃论
是指源岩生烃R0(成熟度或热演化程度)终止时限由2.5%延迟到5.5%,使原油液态烃裂解成天然气(页岩气的成熟度2.0%到3.0%就算高)。特别是延迟到5.5%,突破过去公认的界限,应该是理论上一大进步。核心是“持续生烃”,生烃从开始到现在,就没有停止过。该理论大大提升了天然气勘探的潜力,助推了低渗透(致密)天然气产量达到了全国30%到40%。
3、多黄金带论
是指多源多期生烃,多期储层、多期调整、多期成藏组合形成的多黄金带,即“四个多期”所形成的多黄金带天然气藏。(不是著名的黄金K线理论)。核心是个“多”字,由于“多”也造成了成藏组合的复杂性,而“多期调整”使得成藏可能变得支离破碎。有时“复杂”却孕育着“机会”。该理论使得塔里木、四川叠合盆地,多层段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获得了重大突破。
4、连续聚集论
是指斜坡、凹陷区源储一体利于形成低渗透(致密)油气、页岩油气,其特点不受圈闭控制,且大面积连续分布。该理论有效的推动了低渗透(致密)石油勘探,使得此类石油储量占到了全国总储量的60%,致密砂岩天然气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30%多,也促进四川盆地东部页岩气的勘探获得重大突破。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藏,是该理论最具代表性的典型盆地。
上述四个方面的油气勘探理论,主要建树者首推赵文智院士,多年来孜孜不倦的研究油气勘探,创立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新的认识,大大丰富了中国油气勘探的认识和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