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原油产量历史性突破2亿吨大关,达到年产原油2.03亿吨。这是中国石油人值得纪念的日子。
2015年,🇨🇳中国原油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年产达到2.15亿吨,全球排名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产油大国。
而在2014年之前,🇨🇳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四产油大国,仅次于🇸🇦沙特、🇷🇺俄罗斯、🇺🇸美国之后,且保持了5年。中国排名的提升主要贡献者是被长期忽视的鄂尔多斯盆地。
(下表为BP2016年公布的资料,李莉教授提供)


2016年,中国原油产量降到了1.96亿吨(一组是19957.6万吨,同比下降6.7%;一组是19969万吨,同比下降6.9%)。也就是说,从2010年以来,中国原油年产量首次低于2亿吨,被🇨🇦加拿大、🇮🇶伊拉克超过,全球排名降到了第六位。
“两亿吨”,曾被明白的中国人称之为中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稳定器”。但是,中国原油跌破“两亿吨”,这一变化没有引起国人的高度关注,而且认为是新常态。有专家惊呼,如不高度警惕,危机中国石油工业。
2017年,趋势可能更为严重。有专家预测中国的原油依存度可能达到66%,随着中俄天然气管道投产,中国天然气的依存度可能达到40%以上。这是业内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特别毛主席培养的老一代石油人。
有个事实,美国人不遗余力的解决能源独立问题,而中国油气供给则出现反方向发展。真是令人可悲。是中国没有油气资源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中国油气资源是丰富的 ,中国低渗透油气、页岩气、页岩油、油页岩资源在世界排名均在前列,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或者说没有积极的解决方案。
既是有成功的解决方案,也没有办法(环境)大力复制和推广,旧体制、旧机制力量太强大,甚至披上麦卡锡的外衣,招摇过市。总之,在能源开发,特别是非常规能源开发,以及新能源开发,中国、中国油企缺少战略眼光,被短视行为捆绑。
尤其是麦肯锡设计(阴谋)的石油体制、机制进入了死胡同,即使技术攻关和生产方式方法变革取得巨大进展,如工厂化作业,在投资效果上也没有出现机会成本的实质性的降低。高成本、不好作为,没有机会成本的比较优势,使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受到前所未有的羁绊。
从国家层面讲缺少一种氛围,缺少一个战略性的安排,缺少一致的同心同力,“无所谓” 成了 “大多数”,使那种“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似乎在中国成为过去,或者说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