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科
上海有“去石化”的趋势!上海把石化产业排除在支柱产业之外。上海“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上海有三大石化企业,即上海石化、高桥石化和赛科石化,其中属高桥石化资历最深,上海石化规模、品种最大、最多,赛科石化最年轻,但技术最先进,品种对路中国市场,都是上海经济的顶梁柱。下面重点介绍一下赛科,再说上海“去石化”。
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BP华东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按30%、20%、50%的比例出资组建的,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中外合资石化项目之一(类似中国石油太平洋石化公司),工厂位于上海化学工业区内(漕泾区),占地2.04平方公里,员工1180人。
上海赛科石化公司
1996年10月21日签署合资意书,2001年10月23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经过三期工程建设,拥有109万吨/年乙烯裂解、60万吨/年芳烃抽提、18万吨/年丁二烯抽提、65万吨/年苯乙烯、30万吨/年聚苯乙烯、60万吨/年聚乙烯、25万吨/年聚丙烯、52万吨/年丙烯腈等11套特大型、大型化工装置,及1套69.6万吨/年硫酸回收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累计总投资约31.5亿美元。2015年完成乙烯产量达127.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36.8亿元,实现税前利润29.2亿元。
赛科石化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工艺技术,生产乙烯、丙烯、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甲苯及副产品等,每年可向市场提供国内紧缺的高质量、多规格、宽覆盖面的石化产品超过320万吨。
赛科石化最得意是先进管理理念和强强联合的技术优势。提倡客户导向的企业文化,致力于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及时的物流配送和专业的技术支持。赛科目标是既在竞争中取胜,亦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
赛科石化最有价值的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在结合中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了“HSSE、信任、诚信、责任、授权、持续改进”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保护员工和产品使用者,重视社会公众的安全和健康。
赛科石化最有深度是其安全文化。其主题词是关注安全行为、关注设备的完整性、传播安全经验、安全融入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引导安全事故学习和经验分享等。
赛科石化最值得称颂的是风险管理。汲取股东方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借鉴风险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实践,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采用8*8风险矩阵图,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减缓和控制风险,确保风险识别的深度和广度、评估的准确性。
可以预言,上海现在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以金融为主体。石化产业在上海似乎已经完成了发展初期的“原始积累”。现在的上海则有意识的把石化产业排除在支柱产业之外,表面看有些“卸磨杀驴”的感觉,且引导社会舆论把石化产业当做“包袱”和风险,不断的制造污染和雾霾的话题。这是当下上海的对待石化产业的现实,意味着上海在做重大战略调整。
2015年,上海第三产业占比已经达到67%。一般来说第三产业占比达到70%以上,是成熟和发达社会的标志。上海可谓已经接近发达社会的标准,接近欧洲的水平,而欧洲制造业已经退出,只保留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全社会都围绕服务业在转,没有污染,没有过多的能耗,而是低碳高效的社会,上海就在走这条道路。加之,全国城市“去石化”、“搬迁石化”之风愈演愈烈,上海这一战略的重大调整,要引起石化产业界高度关注,早做谋划,规避上海“去石化”的效应扩大。
业内专家设想在杭州湾建设世界级石化基地,即杭州湾北岸上海一侧有上海石化、高桥石化和赛科石化;杭州湾南岸浙江一侧有镇海石化和舟山石化,在杭州湾集中了中国最大规模的炼油化工企业,总规模可达7000万吨,作为世界级石化基地名副其实。但是,上海“去石化”的做法,值得重重思考。
不要寄希望上海把石化产业再作为支柱产业。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目的和重点,“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是,上海再牛,目前还离不开石化产业,石化产业还要为上海创造GDP,还要为上海创造税收,石化还是上海的一匹黑马,赛科就是其中的三匹黑马之一。

上海赛科石化公司夜景
中国工程院“中国炼油和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重大问题战略研究”项目调研。王基铭院士带队,徐承恩院士、李大东院士、钱锋院士和专家、教授、学者等参加。时间是2016.4.26、27日于上海金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