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城双雄现象

(2017-06-22 09:11:11)

同城双雄现象(值得思考) 

 【随笔】中国经济有许多奇怪而没有深入研究的经济现象。比如,小到一个村庄,大到一个城市,或者说地区,总有一个产业、一项贸易服务(生意),当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先搞起来,见到丰厚的利润后,很快就产生了示范效应,并迅速诱导其他人或者说团体模仿跟进,攀比提升,“羊群效应”随机放大,甚至带动一个村子、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发展同一产业。

鄙人家乡有一户住公路旁的人家,开始做加仑铁桶生意,做为装水的工具。具体是把企业淘汰或废弃的加仑铁桶,以极低的价格回收,经过除锈、补焊、吹胀、刷漆等修理过程,使之恢复成型,再买给山区老百姓做为人工拉水的工具。生意越做越好,而且利润颇丰。最后,产生“羊群效应”,演变为一个村子在做加仑铁水桶生意,一干就是30多年。特别是朱、胡两家做的比较大,形成两“霸”,并相互缠斗。尽管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用加仑铁桶拉水越来越少了。但是,还在坚持。

这种奇特的经济现象,即同一城市或地区,干同一产业或业务。这种现象在经济发展中的中国比比皆是,而且由一到众,由少到多,由小到大,越做越好,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形成在同一城市或地区出现两个势均力敌的有着相同产业或业务的巨无霸企业。有些成为世界500强,有些则成为中国500强。下面列举八大实例。

一、海尔、海信,是山东青岛两家家用电器企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赫赫有名,而且两个企业名称都像一对“孪生兄弟”,他们在同一城市,基本上在做同一产业和业务,即家用电器业务,而且都做的非常大,非常好,给人的感觉是相互对着干。海尔成立于1984年,创始人张瑞敏先生,张先生被公认为企业现代管理大师,公司性质为民营企业。海信成立于1969年,企业性质为国有独资,公司现任领导为周厚健先生。海尔、海信在世界家用电器竞争激烈的的情况下,仍能称雄中国和世界,应该说是海尔、海信对中国民族工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二、华为、中兴,驻地深圳,在同一城市,基本上也在做同一产业和业务,即电信业务,或者说主要为电信业务。华为成立于1987年,公司性质为民营企业,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先生。华为是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佼佼者,是公认的世界超级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外国媒体把华为称之为沙皇式的企业,把任正非称之为企业沙皇。华为电信业务如同巨型推土机推平了半个多地球,在世界企业发展史上都难得一见的的实例。中兴,成立于1985年,公司性质股份制企业,公司掌门人殷一民先生。中兴在中国是唯一能和华为叫板的企业,相互攀比飙着干,同样在世界也是有影响的中国企业。

三、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湖南长沙,也是在同一城市、同一产业和业务,都是机械设备制造企业。中联重科,成立于1992年,脱胎于国家某研究机构,公司创始人为詹纯新先生,公司性质为股份制企业。三一重工,成立于1994年,公司创始人梁稳根先生,公司性质为股份制企业。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在长沙相互竞争,鸡犬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打的难分难解”,大有卧榻之侧,即容他人酣睡。后来三一重工赌气出走,把总部迁到了北京,但主要生产企业还在长沙。中联重科、三一重工都是中国机械设备制造的代表性企业,是中国实体经济的中流砥柱,也中国制造的靓丽的名片。

四、奇瑞、江淮,均在安徽,在同一省,搞同一产业和业务,即汽车制造。奇瑞在芜湖,江淮在合肥。奇瑞,成立于1997年,公司性质为股份制企业,公司创始人伊同跃先生,奇瑞是真正意义上的民营汽车制造企业,也是四大件(发动机、变速箱、电路、底盘)自己都能制造的企业。奇瑞的目标依次为“入门品牌、价值品牌、高端品牌和豪华品牌”汽车制造。江淮,成立于1999年,公司性质为股份制企业,企业现领导人为安进先生。经常可以看到江淮小卡车在中国道路上奔驰。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安徽省,能诞生两家汽车制造企业,正是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精神,相对于条件具备(一汽、二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上海、广州)以组装外国名牌汽车为主的企业,奇瑞、江淮汽车就是令人尊敬的的汽车制造企业。

五、伊利、蒙牛,同在内蒙古大草原,两家公司干同一产业,即牛奶制品。伊利,成立于1993年,公司性质为国有控股企业,公司现在掌门人为潘刚先生。蒙牛,成立于1999年,公司创始人牛根生先生,公司性质先是股份制企业,后被中粮集团控股。据传说,蒙牛是从伊利分划出来的。两家牛奶制品兄弟企业,在内蒙古高原相互竞争,相互攀比,以对方为“假想敌”,其结果是把中国的牛奶制品产业越做越大,最终成为中国牛奶制品旗舰式企业,在“三鹿牛奶事件”之后,顶着国外牛奶制品的冲击,以质量求生存,在中国杀出了一片新天地,严格的讲伊利、蒙牛是中国牛奶制品企业的骄傲,也是中国牛奶制品企业战胜外国牛奶制品的一把利剑。

六、哇哈哈、农夫山泉矿泉水,均在浙江杭州,同一城市,干同一产业。哇哈哈成立于1987年,创始人为宗庆厚先生,企业性质为股份制企业。农夫山泉,成立于1996年,公司性质为股份制企业,企业创始人为钟睒睒先生,该公司后被养生堂控股。哇哈哈最先生产儿童制品,后产业扩大到矿泉水。哇哈哈和农夫山泉同在杭州,相互攀比,互为“假想敌”,互为参照物,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竞争中发展壮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据说在中国矿泉水生产企业大多被外国企业控制,有了哇哈哈和农夫山泉,中国自己的企业生产矿泉水,不失为是中国人的福音。

七、美的、国美,都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两个名称都相似的企业,也是在同一地区、搞着同一业务和产业。美的成立于1968年,公司性质为民营企业,公司地址佛山顺德,公司现任董事长为方洪波先生。国美,成立于1987年,公司性质为民营企业,公司总部移驻香港,但主要业务和市场都在国内,公司创始人黄光裕先生,现在监狱服刑,现在公司业务执行人为黄光裕夫人杜鹃女士。美的、国美均是中国覆盖面极广的家用电器销售企业,是中国式的沃尔玛,和沃尔玛不同的是美的、国美既是家用电器制造企业,也是沃尔玛式销售企业。特别是国美在黄光裕面临牢狱之灾的情况下,整肃了公司内乱,在黄光裕夫人主持下走上了正轨。美的、国美的存在,是中国有了自己家用电器连锁旗舰式销售企业,面对电商网购快速发展的今天,美的、国美走上了企业转型之路。

八、鄂尔多斯、鹿王,前者在鄂尔多斯,原东胜市,后者在包头,均在内蒙古金三角,即同一地区,同一产业,都是羊绒制造企业。鄂尔多斯成立于1979年,公司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现在领导郑浩生先生。鹿王成立于1985年,公司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现在领导为王祥林。鄂尔多斯、鹿王利用内蒙古得天独厚的羊绒资源,把羊绒制品做到中国500强,尤其是鄂尔多斯羊绒衫在中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不简单啊。鄂尔多斯、鹿王无凝是中国民族羊绒制品的骄傲,中国工业的骄傲,国家的名牌,内蒙古人民对中国经济的贡献。

9、腾讯、网易。同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腾讯在深圳,网易在广州,都是互联网企业,也是世界著名的科技型企业,也是发展最快的企业。同地区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协作伙伴,可谓新型的包容性胸怀,而不是争的你死我活旧式企业关系。腾讯成立于1998.11.11日,创始人马化腾先生。网易成立于1997.6月,创始人兼CEO是丁磊先生。这两家互联网企业都是中国的名片,据说2016年市值增长了40%,而且是世界上增长快的公司,超过了苹果、微软、脸书等美国公司。当然中国同类型公司,还有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公司。

这种奇特的经济现象,其表现为在“同一城市或同一地区,干同一产业和业务”,并以“同城双雄”为特征,存在于中国经济生活之中,而且仅仅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奇特经济现象的一部分。

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大概率事件,而不是一种小概率事件。何谓大概率事件,就是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可能会发生比较多的事件。在中国不论在什么地方都是较普遍存在,是大概率事件,所不同的只是企业规模个大与小的问题。

从哲学层面讲,这种现象,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一种客观现实存在的事物,它可能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中某种规律,某种新的事物,或某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某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这种奇特的经济现象,可以归结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中国人有“模仿、攀比”的文化习惯和传统。模仿是快速实现目标的最佳低成本路径,攀比从某种程度上可解读为是壮志凌云,力争上游。模仿是人的本能,是人从出生那天起就具备的本能。所以,模仿,就是复制,就是学习,而且是最快、最有效的学习,是天经地义的。攀比,也是无可厚非,是中国文化从骨子里就存在的心里因素,攀比如果从正向解释,攀比是一种进步,一种发展,没有攀比,哪来进步,没有进步,如何做大做强?如何分得出高低、好坏?因此,可以说模仿、攀比,造就了这种奇特的经济现象,根子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这种奇特的经济发展模式。。

另外,在社会主义中国,早在50年代就提倡“比、学、赶、帮、超”,曾经是新中国人与人、企业与企业、团体与团体之间良好有效互动的文化氛围,培养、培育了几代人积极向上精神和行为取向。具体来讲,比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学习的目的赶和超,而帮是行动示好。虽然,不能完全自圆其说,或者说不够充分,但这种现象,是以某种文化形式存在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之中。

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武”与“义”的文化土壤,有勇武、尚武精神和信义立身处世的传统,有与强大的对手过招的习俗,过招可使双方都可获得自身水平的(价值)提升。没有对手的时代,永远不可能重生,最终将走向没落,因为市场不会选择落伍者,市场永远是选择强者。

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光彩面是兄弟相残,斗的你死我活,不以兄弟相和,而是视兄弟为对手,为敌人,非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种现象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可以说“精彩纷呈”,演绎到经济生活中也是有过之而不及。上述企业既是合作伙伴,也是你死我活的商战斗争对象,他们在斗争中相互伤害、相互竞争,在斗争中发展壮大,在斗争中走向辉煌,走向世界、中国500强。

这种现象,或许就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某种动力源泉。动力是什么呢?动力就是竞争力,就是事物发展形成的差距。当人们有这种冲动和习惯,现实有这种客观存在,总体不失为中国经济发展某种动力模式,或者说是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从某种程度或方面造就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他的生命活力源自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也是中国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种有中国文化特征了不起的创造。

这种奇特的经济现象,其发展的前提条件,或者说根本条件是中国旺盛的市场需求,拉动了同一地区“双雄企业”的发展壮大。市场需求是经济发展的永恒的动力,也是“双雄企业”发展壮大的基本规律。中国市场需求为“双雄企业”发展的提供了广阔空间,没有中国市场的需求,就没有“双雄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因此,可以说是市场需求决定了“双雄企业”的存在和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