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江南

标签:
宁夏银川煤化工塞上江南开发大西北 |
塞上明珠
宁夏是世界级煤化工基地,世界煤化工“硅谷”,中国煤化工示范基地。
宁夏1958年独立於甘肃省。“天下黄河富宁夏”,实际上指的就是银川平原,即黄河“后套”。银川被称之为“塞上江南”、或“塞上明珠”,有时还称之为“小上海”。
银川平原
一是农业。黄河可自流灌溉,农业自古到今,从无大的灾害,风调雨顺,得天独厚,在全中国只有吉林和宁夏,加之太阳光和作用充足,农业可以说是年年丰收。如果黄河分水多一点,宁夏可以增加3000万亩耕地,如果黄河大柳树大坝建成,可增加灌溉面积6000万亩,几乎和湖南省一样的耕地面积,将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
宁夏是黄河农耕文明的一部分,在秦朝就建有“秦渠”,汉朝有“汉渠”,唐朝有“唐渠”,至今还在发挥灌溉作用。宁夏传统农业,应该说是先进的,现代农业也是先进的。农业作为战略国策,全国耕地红线18亿亩,宁夏的作用不可低估。开发大西北,宁夏把农业放在重要位置,应该说是正确的。
宁夏的煤炭,其资源号称不是第五,就是第六,比较优势、耦合优势明显。为了寻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黄河东岸建立了“宁东经济园区”(副省级),非常大,估计有上百平方公里,园区以煤化工为主体产业,已经有300多家企业进入园区,其中神华、大唐、中石化均进入园区。世界最大,中国最大的煤化工项目均在宁夏。广告宣传宁夏是世界级煤化工基地,世界煤化工“硅谷”,中国煤化工示范基地。
煤化工已建成投产的有:年产2万吨煤制甲醇;年产50万吨煤制烯烃;年产6万吨煤制甲醛。在建煤化工有:年产50万吨甲醇制烯烃;年产400万吨煤制油(投资550亿元),还准备新建60万吨甲醇制烯烃,其中30万吨乙烯,30万吨丙烯,计划今年10月份建成。宁夏人雄心勃勃,计划到2017年,煤制油400万吨,煤制烯烃500万吨,煤制天然气140亿立方米,700万吨煤化工深加工,继续延伸产业链。这一切可称得上是宁
夏“二次工业化”现象。
三是旅游。宁夏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不东不西”,从中国地图上看,宁夏处在中国中部;气候“不冷不热”,气温最高没有超过30度,最低零下12度;海拔“不高不低”,最高海拔1000多米。全年达标天气300多天,从来没有出现过雾霾天气,冬春季既是出现沙尘暴天气,但沙土都是“干净”的。
“两山一河”,即著名的贺兰山,与岳飞《满江红》联系在一起;六盘山,与毛主席《清平乐》联系在一起;黄河,中国的母亲河在宁夏境内流经390公里,宁夏就处在黄河的中上游,而且是最富庶的一段。
贺兰山植被
“两沙一陵”,即五A级旅游地“沙坡头”,是中国最早治理沙漠的成功典范;五A级旅游地“沙湖”,沙水一天,芦苇簇拥,其风景美不胜收;西夏王陵,是中国少数民族地方政权规模最大的王陵之一。
“三渠一窟”,即“秦渠”、“汉渠”、“唐渠”,是中国最早利用黄河灌溉农业的伟大的水利工程;须弥山石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诸朝,而且儒、释、道三教合流,在全世界都是极其罕见的。
“三色一绝”,即(黑)发菜、(红)枸杞、(绿)甘草,可以说是享誉全国的地方特产,“三色”既是宁夏的名片,又是宁夏的金字招牌;“一绝”,就是产自宁夏盐池的羊羔皮,雪白雪白,毛特别的长,特别的细,而且自带弯环,可谓世之珍品。
“四文一景”,即黄河文化(黄河文明)、红色文化(陕甘宁边区、红军翻越六盘山)、回族文化(中国回族集聚地),西夏文化(宋时期三国之一,即宋、辽国、西夏);塞上江南风景。宁夏可谓塞上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