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G
中国石油地质年会,英文简称是“CAPG”,据说是2004年由中国工程院翟光明院士、中国科学院贾承造院士等倡议并组织发起。到目前为止,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两年一次的年会连续召开了5届,而且一届比一届规模大、一次比一次影响大。CAPG,堪称中国式的石油地质的“群英会”或夏季“达沃斯”。
CAPG,由中国石油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联合主办,也就是说它不是官办的,而是依靠社会和民间力量举办的全国性的石油地质学术年会。如果说中国石油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是中国顶尖的社会学术机构,那么中国石油地质年会则是顶尖的全国性的石油地质专业学术年会。
CAPG,从某种意义上讲,类似美国石油地质(家)年会(简称AAPG)和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简称SPE)。
美国“AAPG”和“SPE”年会,几乎成了全球石油地质和工程技术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在全球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是世界各国石油地质师和工程师都希望参加的重要学术会议。美国“AAPG”和“SPE”年会发表的论文和学术报告,往往被看做是世界最高和最好水平的论文和报告。美国人垄断了这个行业技术进步首先发表的话语权和被认可权。CAPG年会的初衷和最大愿望,也可能是想打造中国式的“AAPG”和“SPE”年会,现在看来最初的策划者视乎就是这个希望。
回顾“CAPG”年会历程,恰好是中国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中国能源需求与供给大发展、大变化的十年。第一届年会,2004年6月18—20日(北京),会议主题是“发展中国新的石油地质理论,大力挖掘中国石油勘探的潜力”。第二届年会,2006年9月12—14日(北京),会议主题“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第三届年会,2008年9月16-18日(北京),会议主题“中国海内外油气勘探新进展”。第四届年会,2011年6月8—10日(北京),会议主题“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技术研究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从会议主题看,均是围绕油气勘探开发,探讨油气发展的战略和战术、方向和重点、理论和技术、热点和难点等问题,不失为中国式的“AAPG”和“SPE”,应该说是中国石油地质和工程界的“盛宴”。
第五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CAPG),2013.6.5-7日,在北京中国石化培训中心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创新与发展——油气勘探理论技术挑战与实践”,目的是为中国的石油地质家、勘探家和科技人员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以推动中国石油工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在交流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进展与理论技术进步的同时,重点研讨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与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关键技术,探索油气资源前瞻性的理论与技术,对石油工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等。
年会分四个层次:(1)主会场分战略论坛、勘探进展、非常规与工程技术和专家论坛四种类型,共31篇报告。(2)分会场设11个分会场,有页岩气、致密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页岩油、致密油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陆相油气勘探实践进展;海相油气勘探实践进展、海相油气勘探理论进展、海域油气勘探与理论进展;海外油气勘探进展、前沿理论域技术探索、地球物理与工程技术进展以及青年地质家论坛等,共251篇报告(3)学术沙龙分页岩气、致密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页岩油、致密油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共6篇报告。(4)展板论文,共96篇。年会可谓丰富多彩,基本前所未有。不过组织工作量浩大,非一般专业会议可比。但也有“利弊”和“重点不突出”之嫌疑。
世界进入新世纪以来,政治经济风云变幻,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全球能源产业面临重塑和深刻挑战,并呈现出常规难以预测的态势。具体地讲:首先,在未来20年至30年内,石油、天然气仍将占据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的主体地位,但主体地位受到环境和新能源的严重挑战。其次,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对技术进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第三,天然气业务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世界能源市场供应的格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第四美国是唯一能颠覆世界石油开采和供应格局的最起劲的推手,谁也取代不了他。中国石油地质年会,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情绪和阴影在无形中影响着这次年会。但是,从总体看,CAPG有如下突出特点:
一、CAPG更具有广泛性和开放性。
年会除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和延长等公司外,据说近10多年发展起来的、具有活力的约50多家民企公司也参加了年会,他们大多是石油工程技术公司和石油工程制造公司,在其熟悉的领域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技术水准,有些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另外,国际油公司也被邀请参加了会议,如壳牌、道达尔等著名公司,有些在会上做了很好的报告,主要是介绍其技术、理念和做法,总体给人的影响是耳目一新,尤其是报告的叙述流程完全与中国式的报告不同,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化。中外报告表述虽不同,但是,各有千秋。同时中国政府各部门也派员参加,在“官本位”社会,尽管级别低,但它是一种态度。
二、CAPG更接近“AAPG”和“SPE”。
美国“AAPG”和“SPE”年会,其特点是开放性、随意性(不是那么刻板)、多样性(沙龙等)、重在内容(合同、谈判、实质性的生意)、不刻意形式、利用各种场合(如早餐会、午餐会、晚餐会、会议休息间隙)。CAPG基本是美国“AAPG”和“SPE”年会的形式、做派、效果。CAPG也有沙龙、早晚餐会、青年论坛、讨论会、对话、论文展示、成果介绍,以及约定俗成的民间或口头签约等,使人感觉年会与众不同,更不同于官办的会议,应该说是一种新的形式和进步。但是,CAPG有自己的特色,如青年论坛、无拘无束的对话、大公司支持等。
三、大公司同台展示并发标。
从会议安排看,中石油、中石化都是董事长出席并作报告,中海油、中化派高级主管参加。说明CAPG在大公司有中相当的影响力。大公司的报告都很精彩、新颖,而且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很难得到的信息。但是,报告有明显的本公司工作会的痕迹,如总结成绩,工作安排或展示未来。虽然,谈不上是不足,但也在文化预料之中,总体不失为中国大油公司一次有效的面对面相互交流会,使事实上老死不相往来的竞争关系,在CAPG年会上退为其次 。需要指出的是中化、延长公司反而格外重视CAPG,从其报告中就能窥知一二。
四、非常规油气仍是CAPG关注焦点。
非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是本次CAPG年会的重点。对于急于提升中国非常规石油地质理论研究水平的地质师们,首先,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持续创新精神。其次是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挑战传统、敢于批判、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才是关键。第三非常规研究需要国际化的视野和战略思维,积极融入到国际化潮流中,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论、技术和方法,提升中国非常规地质研究水平。第四广泛吸收其他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打破公司、学科、专业界限和壁垒,积极参与跨学科研究,吸收其他科学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努力获得新的成果和新的突破。这些共识,可能是本次CAPG的最大收获。
五、年轻专家被CAPG年会青睐。
本次出席CAPG年会的800余人中,绝大部分是年轻人,而且大都是生产和研究一线的研究人员,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新面孔,那些人们都熟悉的老面孔则坐在贵宾席上成为虔诚的倾听者。这个变化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说明传统的化石能源产业后继有人,在非常规油气资源改变世界能源结构的今天,年轻人无疑是这个浪潮的弄潮儿,他们才是CAPG年会的明天。
“CAPG”什么时候?能达到“AAPG”和“SPE”的影响力,说明中国的软实力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