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
2009年12月17日,陕西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院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成了!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院士、陕西省省长袁清纯、陕西省常务副省长赵正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兼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院理事长徐德龙院士、海螺集团总经理余彪出席揭牌仪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国科学院发来了贺信,中国科学院院士安芷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钟武、金涌、张懿等,陕西省政府发改委等相关部门代表,海螺集团等企事业单位代表共计200多人参加了揭牌仪式,8家企业与陕西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一是在资源开采环节,要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二是在资源消耗环节,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四是在再生资源生产环节,要收回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五是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天、地人和谐共存的循环思想,即所谓的“圆道”。“循环经济”一词,在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与知识经济并列的国际社会发展的两大趋势。目前,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取向。谁掌握了循环经济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持续发展的主动权。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德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国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在发展手段和方式上积累了很多经验。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循环经济的思想,1998年引入德国循环经济概念,确立“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3R)”原理的中心地位;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2003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0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清洁生产促进法》,2008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初步建立了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为我国建立和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法律依据。
陕西循环经济技术院(以下简称循环院)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以支撑和推动陕西乃至全国循环经济发展为宗旨,按股份制组建,由理事会领导,全面面向市场,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的工程技术类非营利性事业型单位。
循环院的性质:以支撑和推动我国乃至全国循环经济发展为宗旨的工程技术类的非营利的事业型单位。他以项目建设为核心,遵循“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原则。初期注册资金1.5亿元,重点在节能减排、废弃物资源化、矿产资源开发与循环、生态农林业工程等方面。
循环院的定位:一是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和集成的基地,即针对我省乃至我国在循环经济方面潜在的优势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组织系统技术攻关和工程集成。二是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的孵化器,即以技术、经验和少量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和企业投资,加快循环经济事业的发展。四是循环经济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即以大学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培养循环经济方面的领军人才。五是政府与产学研之间的沟通管道,即通过官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政府意志和市场需求,在成就陕西两型社会和西部强省建设的过程中,实现自负盈亏、滚动发展、做强做大的战略目标。
循环院的支撑体系: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粉体工程研究所及相关研究院所成熟的技术为依托,以陕西省循环经济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为对象,以市场为需求,以股份制的示范工程项目为引领,充分利用政府的推动作用,成就循环经济的宏伟事业。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核心在技术突破,关键在技术转化,支撑在产业发展。陕西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院,将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多年来在建材、化工、冶金、能源等方面的技术积累为基础,立足于陕西省,立足于企业,跟踪世界循环经济技术发展动态,加快技术优化与集成,推动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陕西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院的明天会更美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明天会更美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