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气田概论》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9.3月第一版
ISBN 978-7-5021-7043-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9)第029608号
《低渗透油气田概论》一书,分上下册出版。上册于2009.3月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25万字。下册可能于2010年出版。本书的主题:“什么是低渗透?怎样开发低渗透?”。现发表本书的“导语”和“自序”部分,期望朋友予以指导。
导语:如果说,曾经的低渗透,是一个望而生畏的名词。20年前破解她,还是一个梦,是一个极其难圆的梦。而今,梦,变为现实,是大趋势,更是难题,今后仍是难题!但是,今天的低渗透,已成为主战场,成为全球油气发展的主流趋势!那么,低渗透变通之道的钥匙是什么?是哲学。成功之路的基石是什么?是技术创新与集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创者,善行。而哲学与技术的背后是什么?是人!一批平凡而努力的人!一批热爱低渗透事业而孜孜以求的人!
自序:近百年来(1907以来),人们走过了迷茫漫长的低渗透“长征”;60年来(1950以来),石油人经历了可歌可泣的低渗透“创业”;近40年来(1970以来),长庆石油人进行着不屈不挠的低渗透“革命”。虽几经辄试,风雨磨难,终成正果,开创了低渗透油气事业今天之辉煌。
《低渗透油气田概论——迅速崛起的鄂尔多斯盆地》的书稿,在1998年就有了大致的轮廓。1997年建成中国第一个百万吨级的特低渗透安塞油田,当时就积累了低渗透油田开发的资料,便开始着手撰写一本《低渗透油气田概论》的书的愿望。但总觉得时机还不够成熟,低渗透开发的一些认识、理念、技术和管理并不是尽善尽美。
2000年苏里格大气田发现,2005年中国第一个特大型气田——苏里格气田投入规模开发,新的认识、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机制,大大丰富了低渗透油气事业的实践,加之鄂尔多斯盆地靖安、绥靖、靖边、榆林、西峰、姬塬、白豹和苏里格8大低渗透油气田继安塞油田之后先后投入开发,2001年长庆规划的2010年实现油气当量3000万吨成长性战略目标指日可待,2008年规划的5000万吨目标已见端倪,这一系列重大事件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油田即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油气田之一,令人激动!
为此,又萌生了完成《低渗透油气田概论》一书的夙愿。但是,始终缺少成书的“动力”和“兴趣”。原因很简单,就是1991年出版的《全控网络管理论》一书,该书近40余万字,整整花费了我三年时间。当时我主管长庆油田开发工作,白天没有时间,每天只能在晚上九点后才能动笔,并把电视机用报纸糊起来,发誓“书不成不看电视”。北京经济学院邬凤祥教授为该书作序时称之为“黑书”(即黑夜写成的书)。可是,我的女儿却不屑一顾,连翻都不翻一下,令人伤感啊!说明年轻人对此类书不感兴趣。
2008年的一天,有幸与中国工程院胡见义院士聚会,在谈到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时,胡先生建议,“你应该争取列个专题,总结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成功的经验、技术、认识以及失败的教训,这是一笔财富,对于中国今后大规模开发低渗透油气田是有好处的”。为此,我很受感动,感动的是胡先生对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有如此高的评价和认识,对于我这个搞了40年低渗透的人来说,使我动情,“专题就不列了”,决心单打独斗续写《低渗透油气田概论——迅速崛起的鄂尔多斯盆地》(上、下册)一书。
我虽然不是什么专家,但我喜欢干点专业的事,也了解如何去寻找和开发低渗透油气田,也大概知道在什么地方去寻找?如何去开发?有时候一个大的发现,可能在于专业知识,也有碰运气的,但悟性也在起作用。悟性是什么?悟性源于实践,源于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源于对周围事物的熟悉了解,并熟悉事物的来龙去脉,熟悉事物的过程和发展趋势。
我的体会是,搞自然科学的人,一定要了解一些社会科学的知识。因为社会科学,比如哲学,就是教导人们如何看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给人思维方法上的启迪和教导。为什么医学硕士要去读哲学博士?就是这个道理。实际上我们处理问题的出发点,不外乎就是两个途径,一是问题导向,二是方法导向,这就是社会哲学昭示的方向和提供的方法。
曾经,我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住院时,有足够的时间读了一本极有价值的书,专题写4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之道,在仔细地研究并统计分析之后,惊人地发现他(她)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除了事业上的成就之外,他(她)们都是睿智的思想家和方法家,他(她)们都对社会科学感兴趣。这或许是他(她)们成功的秘诀。任何成功的人士都有正确的方法做指导。社会科学是工具,哲学更是工具,它的绝妙之处,就是教给人方法。
“经验主义”不好,去掉“主义”,经验肯定是有用的。经验是实践的积累,也是知识的积累,是一种财富。中医学严格的讲就是经验的积累,也有人把它定性为前科学。几千年来,人们之所以把中医当做“治病救人”的一门学科,久传不衰就是这个道理。广而言之,如果一个人积累了经验不用,并束之高阁,就是傻瓜。聪明能干的人,不但用自己积累的经验,而且千方百计学习别人的经验,可谓上上之策。
我不是什么史学者,但我读了一些中国历史的书籍,特别是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以来,泱泱华夏大国,毫无颜面地被西方列强百般凌辱,小小弹丸之国,都敢欺负幅员辽阔的中央帝国,作为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谁都不舒服。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这代人,虽然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但还是赶上了千年一遇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为国家服务,为民族效力,为国家能源做些事,应该是很光荣的。
我热爱低渗透油气事业,因而我毕生都为之努力。虽然,本人没有什么知名度,也没有什么影响力,但深知低渗透油气事业已经成为燎原之势。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先生说:“全球能源发展的四大趋势,即低渗透油气、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天然气和深海勘探,低渗透油气勘探开发排在了发展的第一位”。中国石油近几年新发现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70%是低渗透储量,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90%是低渗透储量。所以说低渗透事业的明天是辉煌的、美好的,事实也即将证明这一点。
我崇拜自然,更崇拜一切源于自然地事物。因为,自然反映的是真实。凡是真实的东西都是美好的。只有真实,才可能成功。人与人,只有真实,才有真诚。对于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要下真正的功夫,才有可能成功。功夫下多大,成功就有多大。凭匹夫之勇,取得点成绩,不足道哉;凭侥幸取得点成绩,不值得庆幸。真正的功夫与真正的成功是成正比关系。
我这本书并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专著。但是,我想改变一下此类书的写法。理论与实践、技术与管理、观点与认识、思想与评论,同台亮相,至少要能吸引像我女儿那样的80后的人能翻一翻,这就是我出版此书的最大目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