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成果
---老油田二次开发在辽河等油田取得了初步成功
辽河油田是二次开发的先行者。经过30多年的勘探开发,油田储采失衡,部分油区油水井套损严重,地面设施老化,持续10年产量递减,年平均递减30万吨以上,而已开发油田的采收率仅为24.4%。辽河油田在开发实践中逐渐建立了二次开发理念和工作体系,并深刻认识到只有突破瓶颈技术,才能大幅度提高最终采收率,盘活剩余石油资源,从根本上改变资源入不敷出的局面。
针对传统开发的矛盾,从技术入手,重新构建起地下认识体系,重新确定适宜的开发方式,形成适应油藏特点的井网、井型及完井方式,采用高效举升的先进的工艺技术、安全环保节能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平台地面工程系统,特别是中国石油重大开发试验项目SAGD、蒸汽驱技术的突破,使开发效果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SAGD和蒸汽驱技术对辽河油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果再扩展到二、三类储量,可以把辽河油田的生命周期延长25年左右。从可采储量的角度看,相当于又找到了一个辽河油田。二次开发的初步成功,使辽河油田2006年基本实现了产量稳定并小幅上升,到2010年通过“二次开发”将增产251万吨,创造老油田重新焕发青春的奇迹。
吉林扶余油田由于存在注采系统不完善、分注状况差、套管损坏严重、注采井网与地层不适应等问题,导致油层压力下降,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幅度大,措施效果差,开发状况不断恶化。虽然经过转换开发方式和两次井网加密调整,但原油产量依然从1987年的近100万吨下降到2002年的65万吨,综合含水达到89.1%,单井日产量降到0.52吨。
扶余油田面对日趋严峻的开发形势,解放思想,抓住主要矛盾,实施以“优化合理井网,加大注水力度,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良性循环”为原则的综合调整。通过井震结合精细构造研究、细分沉积微相、储层精细对比、水淹测井解释、三维地质建模等技术,扩边增加储量,细化地质认识,掌握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钻井调整、老井转注或转抽、封停低效井,新建产能45.5万吨;应用单砂体精细刻画,结合剩余油特点,制定注水方案,实现精细注水;采用电缆输送式套管射孔、螺旋布孔、偏心配水、水力压裂等配套工艺,突出经济实用,保持和提高产能。2007年末,扶余油田原油年产量跃升到105万吨,综合含水下降到86.5%,初步实现了焕发青春的目标。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已有近50年的开发历史,至今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系统调整,井网已不完善,产量和储量损失严重。对西北缘老油田重新认识,仅完善井网这一措施,加上其他配套技术,就可以建设40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使老油田产量不减而增。
克拉玛依油田对稀油二次开发规划部署的分步实施,预计水驱采收率将提高8%。“十一五”末,老区原油产量较规划增加218.6万吨,新增可采储量4000万吨以上。2007年二次开发工程的一期工程正全面推进,新建原油产能36.2万吨,也为2008年100万吨老区产能建设做好了准备。克拉玛依油田二次开发规划目标为:2007—2010年,稀油新建产能305万吨,年产油量由2006年的234万吨将升至2010年的425万吨。
玉门老君庙油田采收率达到了世界水平。其二次开发初步方案设计部署水平井254口,直井96口,调层井264口,封井(弃置)269口。井网的重新部署,使不同区块在相对合理的井网下开发,从而实现老油田在一个新的水平上高效开发。老君庙等老油田2007年产量18.8万吨,预计到2009年达到22.4万吨,2012年达到30.4万吨,20万吨稳产10年以上;2039年产量预计也将保持在12.8万吨,打造百年油田。
大庆三次采油的成功经验,开展的重大开发试验,二次开发“三大三小”试点,水平井“四项示范工程”,辽河、扶余二次开发的初步成功经验,以及辽河、玉门、新疆等油田对二次开发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都为二次开发积累了经验和集成了技术,也为其它油田开发做出了表率。不同的油田有不同的实际情况,每个油田只有结合自身特点,解放思想,突破原有传统开发方式的束缚,才能使二次开发取得成功。
(未完待续)
前言
一、二次开发的溯源及背景
二、二次开发的理论基础
三、二次开发是中国油田开发史上的一次革命
四、二次开发就是实践挑战极限的开发基本理念
五、二次开发集中体现了油田开发价值观的重大变化
六、二次开发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
七、二次开发的基本动力在于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
八、实施二次开发的基础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九、二次开发在辽河等油田取得了初步成功
十、二次开发将从根本上解决老油田存在的问题
结束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