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海洋文明郑和软实力磁罗经麦哲伦中国历史文化大河文明杂谈 |
论海洋文明(中)
宋代以前的航海一般是凭天象、天体识别方向,夜以星星指路,日倚太阳辨向,到北宋时期,航海技术有了重大的突破,利用指南针航行。而指南针的广泛应用,在南宋时期又发展成罗盘,随着精确度不断提高,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远比北宋时期更为进步。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大大发展,也促进了中外海上贸易和文化的发展。
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是世界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突破,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现代船上使用的磁罗经,是12世纪船用磁罗经传入欧洲后,英国人开尔文改进了的海军的磁罗经。他们都是采用中国指南针的原理的改进型。公元前280年在埃及亚历山大港,建造了高60多米的灯塔。1732年在泰晤士河设置了灯塔。1767年有了浮标灯塔。这些都是航海技术手段大大的丰富而有多采,大大促进了海洋文明的发展。
1405~1433年,中国伟大的最杰出的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舰队七下西洋,历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航行到非洲东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一带,也有学者研究郑和曾到过美洲,欧洲探险家的航海图就是郑和时期绘制的,也就是说发现新大陆不一定是哥伦布,极大可能是中国的郑和。不论怎样讲中国郑和的远洋航行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也不论怎样描述,六百年前,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舰队(舟师)七下西洋,是地地道道拉开了人类波澜壮阔的走向远洋航行的序幕。郑和庞大舰队当属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舰队。如果郑和或明朝皇帝想要征服世界的话,易如反掌,可以占领半个多世界,远比成吉思汗征战要辉煌多。
中国明朝初期,应该是中国难得的一次短暂的真正意义上的海洋时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之久、规模之大、航程之远与抵达国家和地区之多,舰队技术装备之先进、积累的航海知识之丰富、舰队的战斗力之强,是当时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可比拟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无敌舰队”。就是现在听起来都是人望而生威,佩服的五体投地。可惜只是一种布道和做了些生意而已。
当代美国史学家路易斯·利瓦塞斯这样评论:郑和舰队在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没有可以与之相匹敌。英国科技史权威李约瑟博士则写道:世界上第一个远洋舰队由郑和率领,27800名汉人分乘208艘船舰,驶向三大洋。郑和远洋的最大舰船有6层桅杆,4层甲板,12张大帆,可以装载1000多人,航行于世界各地,令世界各国的人民惊叹不已。郑和七下西洋的意义还在于把中国和东南亚及非洲各国的政治经济交往推向了高峰,为东南亚地区的繁荣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实际上郑和的远洋远远不仅是贸易交往,更重要的是政治、文化和东方价值观交流,这在当时没有充分认识到,用现在的话说是一种软实力,即文化软实力,而文化软实力远远高于军事的征服和殖民扩张,是一种不自觉的温和的文化软实力效果。军事的征服和扩张只是时间阶段性的纪录,而文化的软实力是历史时间的长久纪录。许多人遗憾郑和当时为什么不征服占领,现在看来郑和当时作对了,符合孔子的一贯思想,也符合当今历史潮流。当今世界国与国的较量,说穿了是不同文化的较量,也就是软实力的较量,而不是其它的较量。军事征服只能积累历史的怨恨和没完没了的仇恨及民族心理隔阂。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不能有效的征服伊拉克和阿富汗,就是这个道理。
东南亚许和非洲许多国家都举行了纪念郑和的活动,世界许多学者在研究“郑和现象”,以寻找当今世界不好解释的现实问题,或许在郑和的历史遗产中找到答案。实际上是500多年前郑和撒播的文化软实力遗产,是一笔宝贵的世界财富。马来西亚在大马首度发行以郑和事迹为题材的纪念邮票,以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新加坡旅游局还举办了“郑和文化村”活动。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就不认为中国是个威胁,他认为如果中国是个威胁的话,600年前就把我们占领了。
郑和远航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体现的中国人民的善行。不过并没有感化西方列强。西方列强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和借助郑和的航海实践及航海资料,不厌其烦的找中国的麻烦,在近代给中国人民制造许许多多的了无情灾难,西方列强除了全球殖民主义扩张外,对中国进行残酷和无耻的侵略,输入鸦片、火烧圆明园、占领台湾、攻占北京、瓜分领土、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历史不一定都是胜利者书写的,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的,泱泱大国经历的这种羞辱始终是挥之不去的伤痛。
所以说海洋文明不是海洋文化的另一种提法,海洋文明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艺术、科学、技术、人文精神、社会环境的集合体,它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中国尽管又宋代辉煌的农业经济和发达的国际贸易,以及资本主义的初期萌芽,特别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而且有着独一无二的造船术和航海术,但都没有造就了海洋文明,正如上文提到只是海洋文化。西方殖民主义全球征服战争,也只能是海洋文化而已,也够不上海洋文明。古希腊造就的海洋文明和郑和七下西洋才是真正的海洋文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