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草原文明(上)
——星期日随笔而已!
展开世界地图看,欧亚大陆属于中国、俄罗斯、外蒙古、中亚及里海诸国的广袤土地,令人神往,令人生畏。人类几千年在这里弱肉强食的征战,一部分文明被毁灭,一部分文明得到延续;一些民族灭亡了,一些民族新生了。碰撞的结果孕育了草原文明,使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
草原文明。也称畜牧文明。草原文明主要推动者,是蒙古鞑旦(音)人、匈奴人和突厥人以及斯拉夫人等。游牧民族生存环境特殊,一般是逐水草而居,俗称“马背民族”,过着漂泊的生活,哪里有水草就迁徙到哪里;哪里有生存的物质条件,就杀戮抢夺到哪里,如蓝天白云漂浮不定。这种文明的潜台词便是侵略、扩张、枪杀、掠夺和破坏。他们除了草原之间部族、民族征战外,其主要对象是农耕文明社会。他们具有强烈的侵略性和掠夺性,恶劣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极强生存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命力极强,性格强悍,手段残忍,流动性大,富有侵略性和占有欲,有灭绝他人的潜意识,而且具有在较短时间内集结极强的战斗力的能力。正是这种民族造就了草原文明的辉煌。
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上众多部落,消灭了强大的蔑儿乞部落,建立了军政合一的集权统治的蒙古大帝国,接着对外发动了大规模的三次西征,建立了四大汗国:即钦察汗,窝阔台,察合台,伊儿汗国。战争规模之大,战斗之惨烈,破坏之严重,在世界战争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而后,蒙古铁骑对内先后灭亡了西夏、金国以及南宋王朝,并把土番拉入版图,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元王朝。
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铁骑连年不断的征战,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使生产力遭到破坏,文化被摧毁,生灵被涂炭。但也促进了东西方大交流、民族大融合、国家大重组。不破不立。一些国家永远的消失了,一些新的国家诞生了。中东的两河文明就是蒙古铁骑被摧毁的。中国的西夏国和民族就永远的消失了,真正的亡国亡种。当时是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商业发展的最高峰,也被蒙古铁骑摧毁了。
《全球通史》记载,把中国的宋王朝称之为商业的黄金时代,其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的50%,百分比超过当今世界强国美国,并出现了早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结果还是被落后的游牧民族政权所灭亡。南宋王朝绝不是积贫积弱,而是政治制度的腐败和军事制度的落后所致。蒙古铁骑摧毁的不仅仅是南宋王朝,而是摧毁的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经济体,摧毁的是早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摧毁的是大河文明上千年积累的物质文明成果。宋王朝从960年赵匡胤建都东京(开封)开始,历经三百多年,被北方游牧民族无情的毁灭了,使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的东方先进文明,从此逐渐转向衰弱,并最终没落于世界主流舞台之后。
蒙古铁骑征战制造的战争灾难,在中亚、中东及俄罗斯等诸国到现在还有许多无法抹去的痕迹。文化、文明无法延续,文字、语言到现在都不完整,历史没有记录或不完整,许多历史只能在中国历史馆里寻找,缺少历史的认知感和民族的荣誉感,整个国家缺少根的感觉。但是在血腥杀戮的背后,却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蒙古人既灭亡了别人,也灭亡了自己。草原文明始于辉煌,也毁于辉煌。
蒙古铁骑客观上打通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技术的交流。使中国的四大大发明迅速传播到了西方世界,改变了欧洲的面貌,也改变了世界。一般的讲,当一个事物被推到极致时,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物极必反这个词的原因。这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那么是什么成就了成吉思汗的霸业?一靠强烈的占有欲和肆无忌惮的扩张主义;二靠全民皆兵,一边放牧,一边打仗;三靠恶劣环境下的强烈的生存意识;四靠良种战马,提升征战的速度;五靠汉民族发明的马镫,马镫使蒙古铁骑如履平地,所向披靡;六靠英雄和英雄主义;在冷兵器时代,这支快速反应部队靠战马和马镫,成就了成吉思汗的霸业
如果说"无定河边埋忠骨”是失败者的哀歌,那么“不叫胡马度阴山”就是英雄主义的颂歌。成吉思汗战场上取得的伟大的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完全靠兵马之众多,而靠得是道家严格的纪律、制度和可行的组织体系。
成吉思汗从一个强悍的放羊人,不断的背叛自己的出发地,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统帅和战神,所进行的征战,创造的战争文化,包括战争规模和指挥艺术、实战的突然性和灵活性、包围的战略和战术而言,都是史无前例的。毛主席称其为一代天娇是当之无愧的。他的功绩改变了世界。
人类文明的发展呈多样性特征,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以和平方式为主流,但暴力冲突在一个时期是主流形式。历史上游牧民族以掠夺为动机的对外征服战争,就是文明交融与种族融合的途径之一。但人类也为此偿付了巨大的代价。人类正是基于对文明发展的历史不断自我反思,才使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草原文明的形成,是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严重影响,而草原文明这种游牧文化的传播,在匈奴人、蒙古鞑旦(音)人、突厥人和斯拉夫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积极的意义上讲,游牧民族使草原文明、草原文化传播的血腥使者。
待发表
草原文明(下)
海洋文明(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