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后是食物。有红酒和面包,也有烤羊肉串和烤馕。
我的朋友兼老乡,商人兼艺术家,在798附近的郊区买了块地,建了自己的工作室。从此以后,搬离闹市。
周末,他举办party邀各路朋友做客。原定三点,我一直磨蹭到五点才出门。既然冠了艺术家这个名,或多或少就有些怪癖。再加上我这样难与人亲近、容易产生隔阂的脾气,关系一直淡淡的。不过新居落成之喜,作为朋友,也不能不去。
出租车足足绕了九九八十一个弯,天越来越黑,在我强烈怀疑师傅要把我卖到顺义时,终于到了!
越来越多与艺术沾边的人,都愿意把居住地定在穷乡僻壤。这样,反而更体现现代化的生活以及“小布尔乔亚”的情调。
房子统统刷白,全部打通。宽敞得可以骑脚踏车。地面做了特殊处理,穿高跟鞋并不担心会滑倒,小孩子却可以溜冰。里间有大大的壁炉,火苗不停跳动。四周是宽大的沙发,茶几上有泡好的茶。楼上隔了小小一层,放一套桌椅,铺着最艳丽的桌布。地板却是透明的,仿佛一脚下去就踩空了的样子……
直到现在,在键盘上敲出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才体会到这是我一直喜欢的大房子。身处其中,人多且杂,到处乱哄哄的,什么感受都没有。
做着这样一份热闹与寂寞参半的工作,过了这么久,我发现我居然还没有适应与很多很多人相处。当周围都是陌生人的时候,我会莫名紧张、烦乱。工作还好说,有明确的目的性。这种所谓朋友间的相处,反而更让我头疼。
朋友、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所谓party,不过就是这样一群人聚在一起。近不得,也远不得。我没法学会跟人自来熟,也不可能距人于千里之外。只好,不停微笑。笑到后来,脸快僵了。捏着一叠交换的名片,早早撤了。
不管多漂亮的地方、不管多舒适的生活,硬件设备再完美,能带来的快乐,总是有限。关键,是身边的人。


我喜欢的大壁炉。小时候看国外的电影,就对这种东西念念不忘了。

一个小隔断。外面是大厅。那一堆复杂的电线,有烧水的、有DVD.

书柜。朋友的风格不是精致的小情调,多少受乡土文化的影响,中间还夹杂着佛学等等。不过,不管是什么样的风格,活在自我内心的人,与其他人相比,总是更辛苦一些。

从楼上看到的大厅。极致宽敞。

一角。长、宽、高,都挺可观的。

请了好几个非洲同胞,载歌载舞。热闹的时候错过了,拍了落寞的场景。

拍到一个可爱的小孩。眼睫毛长的简直像假的!

我只喜欢漂亮的、可爱的、干净的、聪明的小孩。

我忘了研究那个竹子的真假。

年底了,比往常忙一些。前两天整理照片,翻出来夏末和家人去北戴河的照片,突然很想家……大家冬至快乐……


PS:
新浪总是出问题……看不到图片的,刷新一下,或者双击图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