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朋友,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都曾问过我一个问题:“你觉得我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常常会难倒我,我谨慎的作风决定了我不会随便评价别人。敷衍过去,常常疑惑,为什么?为什么会那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上大学的时候开过一门叫做人力资源管理的课,比较有意思,使得我们这群习惯了逃课的人在每周四的晚上可以强打起精神去教室客串一下。
记得有一堂课,与评价有关。讲台上有一把椅子,大家轮流坐在上面,背对着同学。下面的人七嘴八舌说出对他的看法,好的、坏的,都要有。气氛很热烈,也很好玩。也证实了每个人都有很多面。比如说我最好的朋友莎莎,我觉得她很体贴、很有女人味,可更多人的评价是:侠女!劫富济贫、锄强扶弱,为朋友两肋插刀。
我们延续着一贯不着调的作风,但是也绝对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人掏心掏肺。虽说被评价的人是背对着大家,可是在一起厮混这么多年,分辨谁的声音还是不难。我们不想被人暗中怀恨在心,也不想让人难堪。所以,大多时候是这样:你的优点是善良;你的缺点是太善良。如果老师一再要求,可能会说一些无伤大雅的贬义词,比如说自负软弱之类。
如今回过头想想,可能很多人已经忘记当初大家给自己的评价了。而这堂课,也注定失败。因为我们在意的往往不是夸奖的话,恰恰是那些不中听的话语才让我们念念不忘。
初中时学习不好,不守纪律,不讨老师喜欢。英语课我和同桌聊天,禁止再三,无效。老师大怒,断言我考不上高中、更别提大学。
好朋友说我不为他人着想,自私无理。
前男友说我总爱伪装、言不由衷。
……
诸如此类,我都能惦记很久。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老师、朋友、前男友,甚至完全不相熟的人,无意中的一个差评都长久记在心里。不过还有一些却如同耳边风,因为你确定他说得不对,或者知道那根本就不是缺点,再或者,你完全接受了这个缺点。那些能直中你软肋的,往往是自己完全没料到,或正在怀疑的部分。
所以,与其说我们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倒不如说我们在乎的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