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践活动——“我为妈妈做件事”教学案例
作者 燕子
一、 活动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在90%以上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相对来说,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享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有利条件。但我们不可否认也否认不了的是,由于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四个祖辈,两个父辈,围绕着一个“小太阳”转,一切顺从孩子,一切为着孩子,过于溺爱孩子,也使得这些“小太阳”们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差,劳动观念淡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经常有家长反映说,孩子在学校表现不错,但一回到家,就什么事也不做,刷牙要挤好牙膏,洗脸要打好热水,有的甚至穿衣服还要大人帮忙,独生子女的优越感处处体现。
在一次和家长谈话时,有位家长对我说了一件事:家里买了三个猕猴桃,孩子放学回家随手拿了一个就吃,吃完以后妈妈故意说,这三个猕猴桃家里三个人每人一个,听完妈妈的话,孩子的第一句话竟然事:“你怎么不早说?我刚才吃的是最小的,早知道我就吃大的了。”这位妈妈的话给我的内心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孩子们已经习惯了享受父母给予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不知道体会父母的辛苦,更不知道回报父母的爱,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不知道为别人着想。而且,这样的孩子在班级里并不是少数。针对这种情况,在三八妇女节期间,结合课本中《春蚕》、《一束鲜花》两篇表现母爱的文章,我们开展了一次“我为妈妈做件事”的语文实践活动,旨在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从而培养孩子关爱父母的情感。
二、 活动内容
每个人做一两件关心、帮助爸爸妈妈的事情,交流一下体会。
三、 活动目标
◆
了解父母的日常工作,体会父母的辛劳,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激发孩子热爱父母的情感。
◆在为爸爸妈妈做事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技巧。
◆把孩子的体验与家长的感受相融合,加强“亲子”感情。
◆通过小组活动以及和其他同学的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合 作、交流、分享的态度和能力。
四、活动过程
(一)分组交流
这一阶段,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了父母做什么工作以及工作的辛劳;父母对自己如何关心;自己准备为父母做一件什么事情。
在相互的交流中,孩子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以及为自己无私的付出。
◆我爸爸在银行上班,工作很紧张,不能出一丁点差错,而且单位离家很远,每天早出晚归,很辛苦。——杨毅伟
◆我小时候有一次生病了,在医院输液,妈妈因为担心我,一直不停地在哭。——赵越
◆我妈妈在一家私营企业打工,经常加班加点,有时一天工作十来个小时,还要照顾我。星期天,我一定要为妈妈做顿饭。——陈志蔓
◆我妈妈自己非常节省,可我的要求她从不拒绝,总是尽量满足我。节日到了,我也要送一份礼物给妈妈。——汪月
……
(二)身体力行
在学生对父母的爱有了更深的感受以后,让学生做一两件关心、帮助父母的事情。许多孩子都十分认真地去做了,有点帮父母做一些家务,诸如做简单的饭菜,洗衣服,打扫卫生等;有的给父母送一件小礼物;有的帮父母洗脚表达对父母的爱……
(三)分享喜悦
在第二阶段的实践之后,我让孩子们把关心父母的体会在班里与同学们交流,并把做这件事的过程、感受写下来。孩子们在交流的时候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的喜悦与大家分享。
◆我喜欢电脑,这次我用电脑画了一幅画,挂在妈妈的卧室做装饰,我能用自己的知识给妈妈送份礼物,我真高兴。——赵伟伟
◆我利用学校放的半天假,为妈妈做了四个菜,虽然做得不太好,但我表达了自己对妈妈的祝福,妈妈吃的也很香。——陈志蔓
◆我用各种彩线和漂亮珠子为妈妈编了一条手链,看到妈妈把它戴在手腕上,我心里乐开乐花。——戴巳婧
◆我帮妈妈把皮鞋擦得干干净净,看妈妈穿着锃亮的鞋子去上班,我高兴极了。——何克文
……
(四)情感沟通
孩子们在班里交流过体会以后,我让孩子们把自己这段时间的感受与爸爸妈妈交流,听听爸爸妈妈的感受,让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得到了更好的融合。
五、 活动总结
(一)学生的体会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孩子们越来越知道从生活的细微处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了,也开始自觉地去关心父母了,这从他们的日记可以看出来。
◆今天,我认真观察了妈妈的一天。从早上六点起床为我做早饭,然后买菜,做家务,一直到晚上九点我睡觉,她基本没有什么休息的时间,妈妈真是太辛苦了。以后,我要更自觉些,不让妈妈为我操心了,还要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刘涛
◆在邻居家玩,看到阿姨在喂小妹妹吃饭,一顿饭热了好几次,起码有四十分钟吧!小妹妹吃完了,阿姨才自己吃,我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她不也是这样吗?母爱真是无私的!——李永婧
◆今天,老师让我们为妈妈做件事,晚饭后,我打了一盆水帮妈妈洗脚,妈妈竟然高兴得流泪了。其实,我做得太少了,妈妈可是每天都要为我洗脚的呀!——王金峰
……
(二)家长的感受
这次活动以后,很多家长在见到我的时候,都夸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
妇女节那天,儿子用自己准备买赛车的钱给我买了一束鲜花,还祝我节日快乐,真让我意外。
◆
我女儿一直在学电子琴,她把自己学的曲子全给我弹了出来,说要给我开个个人演奏会,算是送我的礼物,孩子真的懂事了!
◆
这段时间,孩子似乎长大了很多,每天都帮着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习也自觉多了,说不能再增加我的负担。
……
(三)教师的思考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爸爸妈妈的爱是伴随自己整个成长过程的,我们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作为一个启迪孩子心灵的老师,我们应该把培养孩子关爱父母当做一个起点,逐步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意识。
我国的教育一直在改革,在变化。但是有一点永远也不会变,那就是爱的教育。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懂得去关爱他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么又何愁我们的教育不会成功,社会不会进步呢?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语文实践活动正是渗透情感教育的一个恰当的平台。语文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何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只要结合课本资源及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到具体实践中扎扎实实地去做,就一定有真实的收获、丰富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