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茶香尽头 |
http://s13/bmiddle/001pktzygy6QiuNkhJG84
同事女儿做的粘土作品,我很喜欢。
一朋友公开讲了一段这几天和女儿所谓斗智斗勇的事。
她女儿和我家小子一样是初三娃。
女儿房间里一直有电视机,这个假期她发现女儿每天都会看到很晚,每次她看见屋内亮光,突然进屋突袭都能抓到现行。
她担心影响女儿休息以及耽误即将到来的中考,有一天就偷偷背着女儿把机顶盒里的卡给拔了,为掩盖自己的行为,还自作聪明地换个没用的假卡进去。
当晚,她悄悄观察,女儿折腾半天失败,没看到电视,就睡了。
第二天,女儿说电视机顶盒的卡怎么失效了时,她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并对女儿再无法看电视假惺惺表示了同情。
既然没法看电视了,女儿索性把遥控器扔给她说,这下我不能看电视了,你放心了吧?
她知道女儿不会真的死心。
果然,过了一会,女儿冲到她面前说:“你竟然在机顶盒里换了假卡!”
妈妈在得意中讲这个过程时,我看到有赞她不愧足智多谋的其他妈妈。
如果你遇到自己孩子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呢?
………………
以上是昨晚朋友与爱看电视的娃“斗智斗勇”的事,好多朋友都和我交流,这里分享下我的看法。
带有阴谋的育儿态度和方式如饭店厨师做“黑暗料理”,可能一时得意赚了点,但顾客知道真相后,顾客必然会警惕和远离,那饭店就亏大了。
同理,暗中耍花招,控制孩子、满足所谓管孩子目的的父母,孩子迟早会识别父母的技俩迅速警觉起来,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和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失去孩子信任的风险也许会累积而失控。
父母有好心却用了错误方式,反而办了错事。
孩子会因父母的“老奸巨猾”而越来越“足智多谋”,不妨细想,如果要论战斗能力,没有多少父母真的比孩子强大,再论战斗成果,貌似也以父母落败为多。
父母为教育孩子,需要深入沟通,沟通需要各种技巧,技巧可以理解为一定程度的斗智斗勇,但初心里不能有意无意地把孩子当傻瓜对待。
要讲究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处理问题有明确的态度,公正、光明正大的作风,善解人意的建议。毕竟亲子之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敌对斗争关系,我们为人父母不可以天生的身份角色优势,自作聪明站在高处而任意作为,最终破坏了亲子关系。
对待孩子要真诚和坦率,彼此交流真实的感受,不做作,这点尤其要从父母做起。
以爱的名义错管或管错孩子,比索性不管孩子的后果可能更不好,这也是有很多事例可以印证的。
很多专家提示:面对青春期孩子,相处要更平等、理解、信任、接纳,遇到原则性问题,态度不暧昧,温柔地坚持。
我深以为是。
父母对孩子的培养态度和方式明确不糊涂,孩子就会朝正确的方向修正和调整自己。要相信孩子,父母建立了正常的成长环境,他们就有这种自我成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