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老师讲评虫子作文——《雨》
(2011-08-09 21:42:37)
标签:
育儿 |
分类: 虫子习作 |
《雨》作文讲评
主讲:非常老师
功夫作文、国学经典QQ群
时间:2011年8月9日
整理者:浙江笑笑、水木禅心、山西哲琨妈
昨天我们看到了浙江—寒梅妈讲的课,大家感觉这个方式好,今天我们就请了江苏虫妈也来为大家讲讲。当然,是我代表她来讲。大家都说昨天那样的讲课方式好,但是不要忘了一点,如果没有前一段时间理论上的铺垫,我们怎么能一下子体会得这么深呢?特别是要把“猪跑”的标准、细节都搞清楚。我们说“没吃过猪肉,但一定要见过猪跑”,就是要见各种各样的“猪”。这样再把孩子“扶上马、送一程”,就好办了。
下面,大家先来看江苏—虫妈写给我的话,大家从中去体会一个妈妈认真的态度、辅导的方法、纠结的心理,一直到成功辅导的一个过程。我特别强调两点:一是我们讲过,孩子的作文水平取决于家长辅导的程度。因此,我们要细细地体会这位妈妈的方法和心态;二是这篇作文的重点在于“六根六尘”法应用的辅导,我们要通过实战,来切实地体会“什么是六根六尘法”?怎么样去引导孩子用这个方法来写出生动的作文。
首先,我们来看这位妈妈给我的留言。
非常老师:
您好!
今天下午,我给孩子讲了您的《作文的六根六尘法》,也给他看了这篇博文里举的例子《雪花》。然后建议他或许可以参照着写一篇《风》或者《雨》,孩子选择写后者。
整个过程并不是很顺利,因为孩子惯有的写作模式,他即使很快懂了“六根六尘”的意思,但写的时候,还是无法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意识等方面有条理地写出来。于是,我们不得不写一会儿就回看一下博文里的提醒。孩子甚至因为不适应这种新的思路,认为太套路,有些烦了(可能我太机械引导了)。于是,我索性把《雪花》的引导原文复制过来,让孩子看一段,模仿着写一段。
当然,写雪花和雨,内容是不一样的,语言也不能简单模仿和复制,主要是让孩子从博文的引导中,理解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意识这几方面的涵义。我不知道这么引导对不对?因为从理论到实践,我也只是在摸索。从自己理解到给孩子做一些引导,真的需要能力和耐心,而且,让孩子在学习中产生一样的共鸣也很重要。从思想上,孩子认同“六根六尘”,但在写的时候,孩子还不能完全适应。我想,还需要时间多练习吧。
其间,我还简单地给孩子讲了文章写作中的对称之美,让他尝试用在文中,看看应用之后文章的感觉。关于对称,孩子觉得,确实让文章变得更好了。不过,能表现出高水平的对称,孩子目前肯定还做不到,就先从认可做起吧。
我们现在进行第二项,来看看孩子写的原文。
雨
虫子(11岁、5年级)
下雨啦!下雨啦!下雨啦!一年四季,每当下雨的时候我都格外开心。
你看,下雨的时候,大大小小的雨点好像逃出了乌云的魔爪,迅速地飘落下来。落到地上,地面很快潮湿了;落在河里,河面荡起层层涟漪;落到花草上,花草猛喝几口,累得不禁弯下了腰;落到人们身上,人们赶紧四处躲避,纷纷和雨玩起了捉迷藏。
雨大的时候,雨点落在大树上,就像一个音乐指挥家,指挥着大树东摇西摆,弹起快乐的进行曲;雨点落在窗玻璃上,就像一个鼓手,猛烈地敲打着玻璃,演奏起狂野的摇滚乐。雨小的时候,雨点落在落叶上,沙沙沙……沙沙沙……,好像窃窃私语;雨点落在屋顶上,滴滴答,滴滴答,好像唱着催眠曲。
细雨绵绵的时候,可以伸出舌头,品尝雨的味道,舌尖上的一点甘甜让人不停回味。深呼吸,一股冰凉而清新的气息贯穿整个身体,会让人感受到无比舒畅、神清气爽。小雨中,伸开双臂,任由雨丝轻抚全身,好像打开浑身上下每一个毛孔,多么惬意啊。
雨,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春雨带给我们万物复苏的力量,夏雨消除我们酷暑的烦躁,秋雨和我们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冬雨让我们保持一份冷静的心情。我,能不爱雨吗?
大家看完之后,可以结合妈妈的感言,自由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想法、收获。然后再来看一看、学一学:这位妈妈是怎么辅导的?(备注:孩子的作文原文用绿色字,妈妈的辅导过程将用红色字来呈现)。
1.下雨啦!下雨啦!下雨啦!一年四季,每当下雨的时候我都格外开心。(既然写雨,一开始就要点题,就是要写到“雨”。写作文之前,我告诉孩子,要写什么事物,尽量在三句之内就能写出来。为什么呢?我讲了今天老师讲评《我的小妹妹》中“开门见山”。怎么样开门见山?方法很简单:“作文的第一句话里,就要有主题——与题目紧紧相扣。就本文来说,第一句话里面,就要有妹妹两字的出现。如果第一句话没有,前三句话就要有妹妹。如果前三句话没有妹妹,那妹妹就让小作者拐跑了。”但是孩子问了一句,如果我写一个人,为什么不能前面不说他是谁,只说他各方面特点,最后像揭示谜底一样说,我说的这个人就是某某某呢?难道不好么?(这个问题,请老师明示。)
下文学用“六根六尘”来写雨,现在感觉我辅导的时候有些教条,孩子不是特别能一下子接受,恐怕还是我不能很好地把色、声、味怎么结合讲给孩子,只是单纯强调:从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摸到的、尝到的、想到的,写出来再说。所以,孩子想半天写不出来,因为他无法单纯写一个方面,他觉得这些感觉是混在一起的。比如,看到的同时,也在听到,那么看和听可以体现在一起,我觉得他的说法是对的,但我当时很准确给予孩子答复,不过我接受了他按照他的理解写的文字,写出来,总比卡住要好吧?
2.你看,下雨的时候,大大小小的雨点好像逃出了乌云的魔爪,迅速地飘落下来。落到地上,地面很快潮湿了;落在河里,河面荡起层层涟漪;落到花草上,花草猛喝几口,累得不禁弯下了腰;落到人们身上,人们赶紧四处躲避,纷纷和雨玩起了捉迷藏。——算是视觉方面(雨落在地上、落在河里、落在花草上、落在人们身上。这是对称的写法么?)
3.雨大的时候,雨点落在大树上,就像一个音乐指挥家,指挥着大树东摇西摆,弹起快乐的进行曲;雨点落在窗玻璃上,就像一个鼓手,猛烈地敲打着玻璃,演奏起狂野的摇滚乐。雨小的时候,雨点落在落叶上,沙沙沙,沙沙沙,好像窃窃私语;雨点落在屋顶上,滴滴答,滴滴答,好像唱着催眠曲。----听觉与视觉(雨大的时候和雨小的时候,对称,雨点落在大树上、落在窗玻璃上、落在落叶上、落在屋顶上,是对称么?有没问题呢?)——嗅觉、味觉、触觉(写的少了点,主要是语言能力有限)。
4.细雨绵绵的时候,可以伸出舌头,品尝雨的味道,舌尖上的一点甘甜让人不停回味。深呼吸,一股冰凉而清新的气息贯穿整个身体,会让人感受到无比舒畅、神清气爽。小雨中,伸开双臂,任由雨丝轻抚全身,好像打开浑身上下每一个毛孔,多么惬意啊。——意识方面:春雨、夏雨、秋雨、冬雨对称。辅导孩子的时候,告诉孩子对称,但同时告诉他,对称不仅是简单的字词、字数、含义的对称,更多是结构上的对称,即句子,段落,内容等的前后对称。
好,妈妈的辅导过程讲完了。好与不好,各人自有说法。我们接下来点评一下这篇作文。我们再来看一下原文:
《雨》
虫子(11岁、5年级)
下雨啦!下雨啦!下雨啦!一年四季,每当下雨的时候我都格外开心。
你看,下雨的时候,大大小小的雨点好像逃出了乌云的魔爪,迅速地飘落下来。落到地上,地面很快潮湿了;落在河里,河面荡起层层涟漪;落到花草上,花草猛喝几口,累得不禁弯下了腰;落到人们身上,人们赶紧四处躲避,纷纷和雨玩起了捉迷藏。
雨大的时候,雨点落在大树上,就像一个音乐指挥家,指挥着大树东摇西摆,弹起快乐的进行曲;雨点落在窗玻璃上,就像一个鼓手,猛烈地敲打着玻璃,演奏起狂野的摇滚乐。雨小的时候,雨点落在树叶上,沙沙沙,沙沙沙,好像窃窃私语;雨点落在屋顶上,滴滴答,滴滴答,好像唱着催眠曲。
细雨绵绵的时候,可以伸出舌头,品尝雨的味道,舌尖上的一点甘甜让人不停回味。深呼吸,一股冰凉而清新的气息贯穿整个身体,会让人感受到无比舒畅、神清气爽。小雨中,伸开双臂,任由雨丝轻抚全身,好像打开浑身上下每一个毛孔,多么惬意啊。
雨,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春雨带给我们万物复苏的力量,夏雨消除我们酷暑的烦躁,秋雨和我们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冬雨让我们保持一份冷静的心情。我,能不爱雨吗?
首先,我们还要讲点评的原则:看孩子最值得表扬、发挥得最好的地方,要看主流,看孩子的可取之处;哪怕只是一个好苗头,我们都要去表扬。这不仅是我们点评的原则,也是我们家长回到家要学习的原则。绝对不能以苛刻的心,对孩子一阵批头盖脸地训。实在地说,这些孩子的作文不会是十全十美的,但我们要看到的是主流。所以,希望大家本着宽容、理解、赞扬的心来看孩子们的作文,来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
昨天和今天,我们看了两位妈妈的辅导介绍,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引导加表扬。所以我们要讲,即便孩子有不足的地方,我们也不能说你写得不好,你这个地方太死板,你这个词用得跟没动脑子一样。相反地,我们要说你这个写得很不错,但是不是还可以再提高一下呢?你这个词是动了脑子的,但你再想想,是不是还可以用其他更准确、更生动的词?总之对孩子要多鼓励,多帮助,少一些苛求。
我们在前面讲过,要制定一个孩子跳起来够得着的目标,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在外面当领导,在家里当户主。就是要以这样的口气——你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了吗?你是不是尽力了啊?你不能说,你怎么这么懒,推一推,动一动;你怎么这么笨,笨得比“笨”还笨!这样说,谁要是还屁颠屁颠地,兴高采烈地去干活,不是装,就是病。对不?所以对于孩子的辅导,我们天天在讲“扶上马、送一程”,不要把孩子当曹植,生下来就能写七步诗。同样的,也不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自己带自己的孩子,好好地带。不要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的孩子。别人的孩子有多好、多聪明、多优秀,那是别人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要是没有耐心,看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那孩子可怜啊,只有找骂、挨打的份。你把作文拿来,我一改,改得跟花儿一样的美,有什么用?这样改来改去,改得不是他自己的东西。
我们要看到的、要讲到的,是孩子真正的水平。点评、修改,是为了孩子还有更进一步的提升空间;是为了让孩子看到跳着脚够得着的那个目标在哪里——这是我们要讲评的目的。
我们回到正题上来,今天大家看到了这个作文,赞叹声多,羡慕声多。这篇作文好在哪里?大体来讲,有三个方面。我们简单地说一下:一是“头—身—脚”,像模像样。为什么说像模像样?作者有这个意识—开门见山;也有这个意识—回家关门。这个作文写的是雨,现在夏天了,雨水也多,所以小作者一开门“老天,妈,老天下雨了”。呵呵,绝不能这样说:“七月夏天,阳光明媚,心情不错,早点吃肉。昨天睡得不错嘛。妈,外面下雨了!”好笑吧,不能白笑,回家要记住这么辅导孩子哦。所以我们认为小作者“开门见山,回家关门”的意识很好。有头有脚,就显出章法来了。“头—身—脚”,看上去很分明。这些都是章法的体现,也就是文章结构性和逻辑性的体现。
当然,我们为什么说像模像样而不是说有模有样呢?不说真模真样呢?这是因为,这篇文字还是有一些待提高的地方。我们现在就来试分析——简单地把全文作一个压缩。
一、每当下雨的时候我都格外开心。
二、作文的“身”,分了三个对称段,用三个角度来写“雨之行、雨之声、雨之味”。
三、结尾写了春雨、夏雨、秋雨、冬雨。结论是——雨,让人爱。
看出什么问题了吗?对,有些唐突。别忘了,前面写的可是夏雨啊!我们这样来写文章的结尾是不是更好一些:一年四季,都会有雨。雨,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虽然春雨带给我们万物复苏的力量,虽然秋雨和我们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虽然冬雨让我们保持一份冷静的心情,但不如夏雨更富于变化、更充满音乐、更饱含激情。我最喜欢夏雨!这样是不是“头—身—脚”就一致了?所以我们说,作者的“头—身—脚”的意识是非常值得发扬的,但还要有一致性。那么,整体上我们看到这个主题明确了、中心突出了。其中的对称也好,“六根六尘”也好,围绕着这个来,是不是就锦上添花了?
好,我们现在来看“身子”。刚才我们简单地捋了一下:“身子”是三个对称段。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个对称段是“雨之行”(或是形),是用色法加意法写出来的;第二个对称段,写的是“雨之声”,是用声法加意法写出来的;第三个对称段,写的是“雨之味”,是用味法加意法写出来的。什么叫色法?就是把眼睛看到的写下来,就是色法。什么是声法?就是把耳朵听到的写下来,就是声法;什么是味法?就是把尝到的写下来,就是味法;什么是意法?就是把想象中的、比喻中的、好像中的写出来,就是意法。
好,我们现在针对性地来回答当时妈妈在辅导孩子时,孩子提的一个很好的问题:下面学用“六根六尘”来写雨,现在感觉我辅导的时候有些教条,孩子不是特别能一下子接受,恐怕还是我不能很好地把色、声、味怎么结合讲给孩子,只是单纯强调:从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摸到的、尝到的、想到的,写出来再说。所以,孩子想半天写不出来,因为他无法单纯写一个方面,他觉得这些感觉是混在一起的。比如,看到的同时,也在听到,那么看和听可以体现在一起,我觉得他的说法是对的,但我当时没能很准确给予孩子答复,不过我接受了他按照他的理解写的文字,写出来,总比卡住要好吧?
这是当时孩子提的问题,也是妈妈困惑而不能解答的问题。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孩子的问题应该是这样的——有的时候我同时听到了,同时看到了,同时摸到了,那怎么表达呢?这个问题,问到了深处,问得很实在。一方面,我们所谓的感受,必定是同时的。比如说,让开水烫了一下,我们除了感觉热之外,还会感受到水的液体形态。我们在吃烤红薯的时候,既会感觉到烫,也会感觉到软,也会感觉到香,也会感觉到甜,同时感受,这是必然的。但不要忘了,我们这是文字,不是动漫。动漫就不一样,有声、有影、有光。文字,只能是一句一句地来。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对不?
但孩子的问题正好引出了一个话题。大家先要感谢孩子的问题,不然这个话题也引不出来。什么话题呢?就是我们在“作文八法”里讲的第七条:意境深远,有画面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什么意思?什么叫意境?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系统地说。但简单地说,写作文是用文字来作画,作画就要体现此景和彼景的关系。通过摆关系,更好地把景物统一在一个画面上,就有了层次感。再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六个字:摆关系,讲意境。简单起见,我们就用《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里的几个文字游戏来让大家感悟。
文字游戏:
举个简单的例子,天是蓝色的,树是绿色的。这是两句话,一个是讲天,一个是讲树;一个是蓝色的,一个是绿色的。如果把这两句话简单一放,还显得不够力。可以再摆一下这两者的关系。可以写成:天是蓝色的,树是绿色的。绿树在蓝天的映衬下,更显出了那一份绿的生机。
我们再来玩两个文字游戏:
1.描写下雨:天,打雷了,下雨了。一个声法,一个色法。要是把这个关系再搭配一下,就可以这样写:天,打雷了,下雨了。雨丝催着雷声,雷声促着雨丝,好像一首交响乐。这样就成了三句话了。
2.写马路上的景:马路上,一辆辆的车飞驰而过,自行车相互追逐,还有在便道上慢行着的人们,这是三个事物。我们要是把这三个关系再统一一下,就可以写成:马路上,一辆辆的车飞驰而过,自行车相互追逐,还有在便道上慢行着的人们。车的快速、自行车的穿梭与行人的悠闲,构成了一个城市道路上快慢交错的动感。
这样辅导孩子,就有得写了。一句可以变两句,两句可以变四句。文字就是游戏。
看了这几个文字游戏有收获了吗?有体会了吗?这样一摆关系,是不是就立体了、丰富了、更有字数可凑了?就不怕同时感受了?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1、
2、
3、第三段,加了句“有时候,调皮的我,还会故意不打伞,走在夏天的小雨中,踩地上的水坑,故意溅起一阵一阵水花。快乐无限。”这是孩子的语言,可以更加多些在夏雨中的童趣。
4、根据老师的建议,孩子再后面把最后一段做了修改。与开头呼应。
除此之外,其他段落词句上,非常老师没有过多的修改,与老师交流,老师说:不要动孩子的意思 ,要尊重。
我明白老师的意思了。是啊,对于一个事物,比如这雨,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和感受,家长或者老师可以在孩子作文的结构上给予建议,但具体的词语句子表达,还是要忠于孩子本人的,只要通顺,有自己的个性表达,文字或朴实或华丽,总都是属于孩子自己的,别人不要过多去干预和强行调整,这样,对孩子也尊重,这点我也感觉到了。一般地,如果告诉孩子,作文结构应该怎么调整,他倒容易接受,但要说,那个句子换成我的什么说法,他就会反对。尊重孩子的原创文字,还对孩子形成自己的文字风格有利呢。
时间关系,作文其他部分或许还需要仔细推敲和修改,过几天再回头看吧。
每一次获得无私学习的机会,都会有各种收获,快乐和感恩在心中。
夏雨
下雨啦!下雨啦!下雨啦!一年四季都会下雨,可我最喜欢这夏天的雨。
你看,下雨的时候,大大小小的雨点好像逃出了乌云的魔爪,迅速地飘落下来。落到地上,地面很快潮湿了;落在河里,河面荡起层层涟漪;落到花草上,花草猛喝几口,累得不禁弯下了腰;落到人们身上,人们赶紧四处躲避,纷纷和雨玩起了捉迷藏。
雨大的时候,雨点落在大树上,就像一个音乐指挥家,指挥着大树东摇西摆,弹起快乐的进行曲;雨点落在窗玻璃上,像一个鼓手,猛烈地敲打着玻璃,演奏起狂野的摇滚乐。雨小的时候,雨点落在树叶上,沙沙沙,沙沙沙,好像窃窃私语;雨点落在屋顶上,滴滴答,滴滴答,好像唱着催眠曲。
细雨绵绵的时候,可以伸出舌头,品尝雨水的味道,雨滴在舌尖上,瞬间的一点点甘甜令人回味。深呼吸,一股冰凉而清新的气息立刻贯穿整个身体,让人感受到无比舒畅、神清气爽。小雨中,可以舒展双臂,任由雨丝轻抚全身,好像打开了浑身上下每一个毛孔,多么惬意啊。走在夏天的小雨中,有时候,调皮的我,专门踩地上的水坑,看溅起的一串一串水花,快乐无比。
雨,真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虽然春雨带给我们万物复苏的力量,虽然秋雨和我们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虽然冬雨让我们保持一份冷静的心情,但都不如眼前的美妙夏雨。夏雨是多变的,是清新的,是充满音乐节奏的,是可以消除酷暑烦躁的,我怎么能不更喜欢夏雨呢?
感谢整理上课内容的群友以及上课过程中给予无私建议的群友。同时特别感谢辽宁棒棒妈悄悄主动给我做的上课内容整理。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76EN00SIGG.gif
功夫作文,国学经典QQ18群号码:112357654,希望能引导孩子学好作文,写好作文的家长,可以去申请。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76EN00SIGG.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