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给我的启示
(2012-10-10 11:10:25)
标签:
杂谈 |
看到这句话,是在读初中的时候;理解这句话,是在今年的国庆期间。或许因为有了工作,对自己不敢兴趣的东西,总是不求甚解,所以看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也是一览而过,不作深究。今年国庆期间,有幸参加了花都第十八期《幸福人生》讲座,听了老师的讲解,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 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它的含义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简单的一句话,蕴含着明了深刻的哲理。
当今社会,物欲横飞,弥漫着一股浮躁之气。重物质轻精神,重洋外轻传统,传统渐被遗弃,文明渐被践踏,公德渐被沉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淡薄。一些人心理极度不平衡,仇官,仇富;对自己的境遇,怨社会不公,怨出身不贵,怨父母无能。他们想到的是,社会,或家庭,或父母,应给予他们一切美好。大家都知道,这本是一个正常的追求,美好的东西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在追求的过程中,未必是一帆风顺的。倘是荆棘阻途,就该调整心态,扪心自问,反省自己。然而,能够这样做的,真的是太少了。我们伟大的先祖,在几千年前就总结出这句经典的话,本来应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会让更多的人看到这句话,理解它的含义,从而身体力行。遗憾的是,现实并非如此,非但不知道这句话,能够做到的就更少了。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一种做法。它告诫我们,当我们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时,应该怎样去做。这时,我们就应该静下心来,梳理我们的情绪,反省自身的做法目标定位是否恰当,途径是否有效,方法是否得当?从而找出出错的环节,利于事情的解决,获得成功。若是借怨他人,自暴自弃,只会让事情更糟糕。很多人总是希望做什么事都一帆风顺,却忽视了现实存在的困难,更忽视了解决困难时的主观因素。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一种精神。当自己的事情未得到预期成果,若先“反求诸己”,则体现的是一种先人后己的精神,谦卑的精神。她不怨天地,不怨他人,只怨自己没有做好,把一切过错揽在自身,从自身去找原因。“行有不得”了,我们“反求诸己”时,或许会付出更多。但如果大家都这样想了,这样做了,都是先为他人着想,那么,彼此之间的矛盾就少了,和谐就多了。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一种境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纵是圣贤,亦有微瑕。“行有不得”,是何原因?如何解决?“反求诸己”。它教育我们,事情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要从自身查找。能够做到从自身查找,那就是达到一种境界了。站在这个境界之上,我们会看得更远。心中的那些怨恨不满之气,就会抛之脑后,胸中坦荡荡。拥有这样的心态,达到这样的境界,又有何事做不成功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