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京高尔夫学校第一批学员,他曾与很多如今在职业高坛赫赫有名的选手一起征战业余赛场,毕业后两年他的业余成绩一度名列前茅。然而曾有两年的时间他从赛场上消失,之后高调复出成绩斐然。他就是性格开朗、豪放洒脱、在业余赛场大有名头的北京帅小伙杨阳。
杨阳 突出重围
2005年第11届VOLVO中国公开赛,参赛的23名中国球员中2名业余选手引起了人们高度关注,其中一位就是杨阳,他也成为通过资格预选赛入围该赛的业余第一人。这也是沉寂近两年后,杨阳再一次回到赛场。首次以业余选手身份参加国家级赛事,杨阳无法掩饰自己既紧张又激动的心情:“打了三四年业余比赛,在高尔夫球场上还有好多技术和心理上的问题没有解决,我希望在和国际一流选手同场竞技的同时,能使自己有一个突破。”
那次赛前中国球员见面会上,“一哥”张连伟对他寄予了厚望:“对一个高尔夫选手、特别是年轻选手来说,只要有球打就有机会,只要努力,幸运女神就会眷顾你。”
业余桂冠
时隔一年后,果真如张连伟所说,幸运女神眷顾了杨阳。2006年5月18日,在中国业巡赛湖南站,杨阳技压群雄夺得冠军。从1996年接触高尔夫到第一次捧杯,开朗的杨阳忍不住热泪盈眶。
那场比赛的场地并不适合业余比赛,很多选手推杆成绩都不好,这对于长打型选手杨阳来说是个绝好的机会。他把握了机会最终问鼎冠军奖杯,赛后杨阳激动地说,“我是一个开朗的人,但同时我太浮躁,比赛过程中我一直在努力保持稳定。这次胜利对于我来说意义真的非常重大。”
胜利对于经历了数年征战的杨阳来说来之不易,从2001年业巡赛创立开始,杨阳陆续参加了多场比赛。“记得很清楚,那时在广东打比赛3000块钱以内可以搞定,可那时每月工资只有1500块钱,自己用去500块钱,掰指头算算,剩余的钱攒三个月可以去参加一次比赛。”回忆当初的情形杨阳有些酸楚。那时他靠自己微薄的工资参加比赛,虽然条件艰苦,但杨阳依旧坚持参加比赛,继续自己成为中国知名职业高尔夫选手的梦想。
高尔夫之缘
初中的时候,杨阳是体育生,在学校篮球体育队司职组织后卫,身高183cm的杨阳眼尖手快,动作灵活并且传球颇有心得。那时他们所在的初中队可以与高中队一决高下,杨阳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在学校小有名气。
临近毕业,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的杨阳很希望能继续打篮球,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有当厨师的想法,然而缘分让他与高尔夫走到一起。毕业前夕,很多中专为招生到他们学校展出,在展出现场,杨阳看到了北京高尔夫学校,父亲让喜欢运动的他报考那个学校,当时他父亲对高尔夫毫无了解,觉得高尔夫在中国是个新兴的行业,并且北京高尔夫学校是第一届招生,希望杨阳能在该行业找到一份好工作。就这样,杨阳开始了高尔夫之路。
当时教学条件并不好,学校只有一个练习场,他们下场的机会并不多。第一学期11月中旬,为了争取南方训练的名额学校举行了一次比赛。比赛在北京乡村球场举行,当时球场分为A、B、C、D4个9洞球场,他们当时在是B区进行比赛。时值隆冬季节,草已枯黄。场地非常硬,水已结成冰。杨阳和同学们穿着棉袄,三人一组并共用一套球杆,每人拿着几支球杆,开完球将杆交给第二个同学,到了果岭一个推杆大家轮流着用。第一次下场,加上为了得到训练的名额,激动、紧张的杨阳9洞交出了64杆。
较好的身体素质加上在学校勤奋学习,杨阳在高尔夫学校如鱼得水,进步非常快。1997年他第一次参加全国业余锦标赛,那时只有16岁。比赛对于他来说并没有压力,半场打了38杆,把他高兴坏了。下半场他打出了40多杆,第一场比赛83杆的成绩让校长范越和带队老师“狠狠”表扬了杨阳。
2001年之前,中国业余赛只有两个比赛——公开赛和锦标赛,而锦标赛只有被邀请才能去。2000年凭借主场名额杨阳参加了业余锦标赛,那也是他第二次参加业余比赛,与他在同一个球场同去比赛的李超,那次成绩是第4名,杨阳取得第5名。

身陷重围
取得较好成绩的杨阳未来的发展似乎一片大好,然而接下来的三年他的成绩却不尽人意,甚至每况愈下。2003年底杨阳身陷重围,前景黯然一片。
重围一:成绩
两站没有参加比赛,2001年杨阳总积分排第18名,这给杨阳很大鼓舞。然而2002年他的成绩让人不敢恭维,所参加的比赛名次往往排在后面,甚至有时还被淘汰。2003年底成绩毫无起色让杨阳开始怀疑自己。
重围二:费用
高额的比赛费用,相对微薄的工资使杨阳力不从心。那时他还没有赞助,当时有个老板很认真对杨阳说尽管去参加比赛,费用可以全部报销。等杨阳比赛回来打电话向老板汇报成绩并请示报销比赛费用时,老板很爽快地答应过两天见面聊,数天后不见老板人影的杨阳再打电话,老板说人在国外,报销费用的事也没有了下文。多次这样的经历让杨阳哭笑不得,很长一段时间为比赛费用所困。
重围三:年龄
2003年杨阳已经22岁了,这对于业余选手来说年龄已经不小了,很多年轻选手开始涌现,这也让杨阳压力不小。与杨阳同时打球的很多球手已经开始征战职业赛场了,同样是打球、同样是刻苦训练,但自己的成绩却原地踏步甚至倒退,这让他有了退缩之心。
重围四:家庭
与天下父母一样,杨阳的双亲也希望他能找到一份安定的工作并能尽快结婚。亲戚朋友也开始反对杨阳比赛,缺少鼓励与支持使他身心疲惫。
在四重包围之下,2004年、2005年上半年杨阳几乎淡出了比赛,开始在球场做一份安定的工作,轻松的工作安逸的生活让杨阳几乎忘掉了比赛,忘记了当初的梦想。
绝地突围
不再参加比赛的杨阳在北京匹克高尔夫俱乐部做教练。冥冥之中自有天定,一天下午两点多,没有课的他正在午休,一位贵人——北京奥瑞金新美制罐有限公司的总裁找到杨阳教球。事实上那天根本没有教球,两人一起聊天直到下午五点。也就是那次聊天改变了杨阳的人生轨迹,不久之后杨阳、薄宁、沙可成为奥瑞金制罐赞助的球手,比赛等费用都得以解决。
一年多平淡的教练生活总会与难忘的比赛形成鲜明对比,杨阳并不满足已有的生活,在他心里从来都没有放弃高尔夫梦想。参加比赛最重要的问题得以化解,欣喜若狂的杨阳很快决定重新披挂上阵,重新回到久违的赛场。2005年重返赛场,杨阳很快就拿到了第11届VOLVO中国公开赛参赛资格,这对于他来说是莫大的鼓舞。浴火重生的杨阳在2006年比赛成绩不断攀上新高,业巡赛湖南站拿到冠军,张家港双山站惜败获得第二名。2007年在海南博鳌站又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沉默的童年
大大的眼睛、长长的头发、高高的个子,杨阳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阳光洒脱的大男孩,采访过程中杨阳爽朗的大笑,开朗的性格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很难想象童年的杨阳是一个一整天不说话独自摆弄自己玩具的孩子。
杨阳1981年出生在北京一个双职工普通家庭,儿时的他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家里大堆的玩具是他最好的朋友。小学时代,他沉默寡言,不喜欢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在班里,他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色。直到小学五年级一次踢足球让他感受到集体的快乐,运动的快乐,也是从那时开始,杨阳性格变得开朗、活泼。
相忘于江湖
2002年在北京大兴京城,杨阳被一位漂亮的女孩所吸引,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睛让杨阳怦然心动。女孩在俱乐部的前台工作,每天杨阳走到那儿都不由自主多看两眼。而高大帅气活泼开朗的杨阳那时也是球会女孩话题的中心,两位郎才女貌的年轻人被大家公认为是天生一对,很快他们也开始谈恋爱。
被幸福的爱情包围的杨阳要参加比赛,离别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家常便饭。这对于特粘人的女友来说很不适应,在杨阳外出打比赛的时候她会打电话发短信关心他,然而杨阳却并不领情。“我女朋友经常发短信说:‘我想你,什么时间回来’,这不是影响我吗?我打比赛她却希望我回去”杨阳调皮地说。在杨阳心里比赛就是他的工作,男人要以事业为重。
如今杨阳出来比赛,回家前会给女朋友一个电话,女朋友也习惯了这种生活。那些相濡以沫的日子,杨阳永不能忘记,但他们相忘于江湖,是为了能更自由的工作。对于女友他有很强烈的责任感,因为爱情的不断激励使他从未消沉,他也希望通过努力将来能给女友一个幸福安定的家。
走出困惑
毕业之后杨阳到汕头金海湾国际高尔夫球会做球童。那时练习场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整个练习场也只有不到2000个球,在工作之余他起早贪黑练球。虽然有很大进步,但大部分时间还是不能练球,这让很有理想的杨阳有些失望,9个月之后他就选择了离开。
1999年6月他到了宁波一个球场,在那儿杨阳的工作非常轻松,平均每天可以练500个球以上,还可以练习果岭。在宁波两年的时间,杨阳有了飞跃性的进步,从毕业的最好成绩83杆到稳定的70多杆,杨阳心想很快就能到60多杆。然而事实并非他愿,更让他困惑的是,平时最差成绩也是70多杆,但一参加比赛他的成绩往往80多杆,甚至90多杆被淘汰。还有困惑他的是差点非常稳定,简单还是难的球场杨阳的成绩基本没有变化。
这种情况持续了数年,也让杨阳曾经极度郁闷,杨阳表示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找到原因,实现突破。直到2006年底他遇到了国内知名教练林湘,在其短短数月的调教下,无论在心理上还是战略战术上他有了很大进步,多年不能进步的谜团终被一一解开。2007年初得到SRIXON赞助的全套球具装备,优秀的教练加上精良的装备加使杨阳对今后的比赛更加充满信心。
尾声
在高尔夫赛场征战近十年的杨阳现在更加脚踏实地,对人生对未来他更加现实。“我现在不小了,在30岁之前考上职业,这也是我必须做到的。”高尔夫路上经历过起落沉浮,杨阳更加珍惜现在,同时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
十余年的厚积,杨阳的性格如水一样平静,水一样厚重。但这积蓄了十余年的能量待势而发,一旦爆发出来,相信一发不可收拾。
小档案
姓名:杨阳
出生年月:1981年8月
身高:183cm
爱好:上网、摇滚音乐
最崇拜的人:姚明
居住地:北京
所在公司:北京奥瑞金新美制罐有限公司